一种背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63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中框、底框、导光板、发光组件和光学膜,所述中框和底框用以承载包覆导光板、发光组件和光学膜,所述底框为金属框,所述中框为胶框,所述底框上凸起形成一定位柱,与所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插接。通过将底框的定位柱插入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中以定位中框,有效防止中框的热胀冷缩而影响LCD显示效果。

A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the frame and a bottom frame, a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and optical film, the frame and the bottom frame is used for bear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coated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and an optical film, wherein the bottom frame is a metal frame, plastic frame in the frame, the the bottom frame is raised upwards to form a positioning column, positioning hole for inserting with the box opened. By inserting the positioning column of the bottom frame into the middle frame opened in the middle frame to locate the middle frame, the heat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middle frame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and the LCD display effect is aff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的背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平板显示器、平板电视等显示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显示设备的结构、外观、性能等各个方面的更新也日益频繁。在液晶显示技术中,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背光模组对于透射式液晶显示设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普遍采用LCD作为光源,根据光源的分布位置,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入光式和侧入光式两种,其中,直下入光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分布于导光板的底部,该类背光模组主要应用于显示器、电视等大尺寸液晶显示设备;侧入光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分布于导光板的侧边,该类背光模组主要应用于笔记本、平板电脑以及小尺寸显示设备,随着LCD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侧入光式背光模组同样也开始应用于较大尺寸的显示设备,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现有侧入式背光模组存在的技术缺陷在于,中大尺寸(5寸以上,特别是12寸以上)的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变形量和胀缩率大,在做信赖性测试时会有胀缩的变动,此变动会影响LCD的显示效果。虽然很多现有的背光模组采用铁框,但胶框比铁框便宜,且质量轻,因此,如何将胶框很好地应用于中大尺寸的背光模组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以改善胶框的刚性强度,减小胶框的热胀冷缩幅度,提高模组的光学稳定性。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中框、底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中框和底框用以承载包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底框为金属框,所述中框为胶框,所述底框上凸起形成一定位柱,与所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插接。优选地,所述中框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所述中框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台,所述底框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定位柱,所述环状台内侧对应底框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优选地,所述中框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所述中框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台,所述底框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定位柱,所述环状台内侧对应底框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定位柱与与通孔插接并凸起所述中框外侧。优选地,所述中框内嵌在底框内侧,所述底框内侧凸起形成一定位柱,与所述中框外侧开设的定位孔插接。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和对应的定位孔至少有2对。优选地,所述中框材料为PC料。优选地,还包括光学膜,所述发光组件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且设置在所述底框的一侧内,所述光学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由下往上依次包括扩散膜、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底面的反射片。优选地,所述背光源模组尺寸为5寸及以上。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底框的定位柱插入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中以定位中框,有效防止中框的热胀冷缩而影响LCD显示效果;2、通过将底框的定位柱插入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中,使底框和中框更加紧固,提高背光源模组的刚性强度,使抗震性和抗跌落性都得到了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一的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二的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较佳实施例三的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的背光源模组包括底框100、中框500、导光板200、发光组件300和光学膜400,所述中框500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台510,所述底框100为金属框,所述中框500和所述环状台510为胶框,薄且软,其在做信赖性试验时会有胀缩的变动,会影响LED的显示效果。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一,其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模组,所述背光源模组主要为中大尺寸(5寸及以上)用的背光源模组,其包括底框1,位于底框1内的导光板2、发光组件3、光学膜4。所述底框1为金属框。所述发光组件3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且设置在所述底框1的一侧内,所述光学膜4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上。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中框5,所述中框5为胶框,进一步地,所述胶框材料为PC料。所述中框5对应套接在所述底框1上方以将发光组件3、导光板2和光学膜4包覆在底框1和中框5之间,所述中框5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台51便于承载支撑显示模组。所述底框1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定位柱11,所述环状台51内侧对应底框1顶部开设有定位孔52,所述定位柱11插入定位孔52中以固定所述中框5,有效防止中框5的热胀冷缩而影响LCD显示效果。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定位孔52为通孔,贯穿所述环状台51,所述定位柱11插入所述环状台51的定位孔52并伸出环状台51,形成更有效的固定。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中框5内嵌在底框1内侧,所述导光板2的下方,通过卡扣将导光板2固定在中框5的内侧和底部。所述底框1内侧凸起形成一定位柱11,伸入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52中。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柱11和定位孔52至少有2对,形成在所述底框1和中框5的一端和相对的另一端。可根据需要,将定位柱11和定位孔52设置在所述底框1和中框5的三边或者四边。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膜4由下往上依次包括扩散膜43、下增亮膜42和上增亮膜4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2底面的反射片6。本技术中所述定位柱和定位孔的形状优选为圆柱形但不限于圆柱形。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源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中框、底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中框和底框用以承载包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底框为金属框,所述中框为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上凸起形成一定位柱,与所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中框、底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中框和底框用以承载包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底框为金属框,所述中框为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上凸起形成一定位柱,与所述中框开设的定位孔插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所述中框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台,所述底框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定位柱,所述环状台内侧对应底框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所述中框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台,所述底框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定位柱,所述环状台内侧对应底框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定位柱与通孔插接并凸起所述中框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民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