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33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根据各把持部之间的距离来变更把持动作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电子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基部,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用于把持电子部件;第二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把持部用于把持电子部件;以及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Electronic component convey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inspe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nvey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hecking device that can change the holding action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olding par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conveying device that has a base, can move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 first holding par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the second holding par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first control unit can move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second holding part for the control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 detection unit can detect the first holding portion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position on the second holding section in the first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封装IC芯片等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封装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部件封装装置具备能够吸附电子部件进行上升或下降的多个吸附喷嘴。另外,在该电子部件封装装置中,当封装电子部件时,可以光学性地检测出被吸附喷嘴吸附的电子部件的位置、姿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9964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部件封装装置中,有时因例如使用环境、使用状态等,而导致相邻的吸附喷嘴彼此的间距相比规定值,即、设计值过度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检测各吸附喷嘴的位置来算出吸附喷嘴之间的间距变化量并进行对应于该算出结果的校正,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公开这一构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够以下面的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基部,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用于把持电子部件;第二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把持部用于把持电子部件;以及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够求出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的距离,能够根据该距离,变更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的动作。因此,例如能够顺利地进行由第一把持部及第二把持部对电子部件的把持。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基部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基于第一把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二把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得到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的距离。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二把持部相对于所述基部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移动,当基于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把持部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的位置而得到的距离在预定值以上时,所述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使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单独向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例如准确地把持电子部件或准确地放开所把持的电子部件。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把持部与所述第二把持部相对于所述基部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移动,当基于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把持部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的位置而得到的距离小于预定值时,所述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使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同时向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例如尽可能快速把持电子部件或者放开所把持的电子部件。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检测部具有:第一发光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光;第一光接收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第二发光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发射光;以及第二光接收部,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由此,能够基于第一发光部与第一光接收部之间的光的透过和遮挡来检测各把持部的第一方向的位置,并且,基于第二发光部与第二光接收部之间的光的透过和遮挡来检测各把持部的第二方向的位置。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检测部具有由形成为块状或者板状的构件构成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凹部;小凹部或小凸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在俯视观察时小于所述凹部;第一发光部用插入部,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一发光部插入;第一光接收部用插入部,与所述第一发光部用插入部相对地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一光接收部插入;第二发光部用插入部,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二发光部插入;以及第二光接收部用插入部,与所述第二发光部用插入部相对地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二光接收部插入。由此,当从成为主体部的基础材料通过机械加工得到主体部时,能够实现如下效果。只要将基础材料固定于工作机械中,就能够维持该固定状态的情况下,利用立铣刀或钻孔机,加工出凹部、贯通孔、第一发光部用插入部、第一光接收部用插入部、第二发光部用插入部、第二光接收部用插入部。由此,能够得到被加工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实现高精度的主体部。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小凹部以贯通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通过例如摄像头等摄像装置清晰地拍摄小凹部。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具有:供给区域,在所述供给区域中,所述电子部件被输送到用于检查电子部件的检查区域;以及回收区域,在所述回收区域中回收在所述检查区域进行了检查的电子部件,所述检测部设于所述供给区域及所述回收区域。由此,能够在进行多个电子部件的输送的供给区域以及回收区域的两个区域,例如,基于第一把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二把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得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的距离。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还具有:第三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把持部用于把持电子部件;以及第四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四把持部用于把持电子部件,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三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四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够基于第三把持部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第四把持部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得到第一方向上的第三把持部与第四把持部的距离。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所述基部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三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四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够基于第一把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第二把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第三把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和第四把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得到第二方向上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的距离、第二把持部与第三把持部的距离以及第三把持部与第四把持部的距离。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中,还具有:第五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第六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把持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第七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三把持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以及第八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四把持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五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六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七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所述第八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把持部~第八把持部顺利地进行对电子部件的把持。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基部,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用于把持电子部件;第二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把持部用于把持电子部件;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部,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用于把持电子部件;第二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把持部用于把持电子部件;以及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1 JP 2016-1098121.一种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部,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用于把持电子部件;第二把持部,设于所述基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把持部用于把持电子部件;以及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二把持部相对于所述基部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移动,当基于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把持部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的位置而得到的距离在预定值以上时,所述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使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单独向所述第三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持部与所述第二把持部相对于所述基部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移动,当基于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把持部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把持部的位置而得到的距离小于预定值时,所述电子部件输送装置使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二把持部同时向所述第三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具有:第一发光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光;第一光接收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第二发光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发射光;以及第二光接收部,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由形成为块状或板状的构件构成,所述主体部具有:凹部;小凹部或小凸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在俯视观察时小于所述凹部;第一发光部用插入部,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一发光部插入;第一光接收部用插入部,与所述第一发光部用插入部相对地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一光接收部插入;第二发光部用插入部,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二发光部插入;以及第二光接收部用插入部,与所述第二发光部用插入部相对地在所述凹部的侧壁部开口,供所述第二光接收部插入。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博之中村敏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