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14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涉及家用电器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导风板的送风距离不足的技术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具有导风面的导风板、以及导流机构;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外、且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边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机构用于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上,以经所述导风面导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导风板送风,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导流机构与导风板两者配合一起送风,其送风距离相对较远,舒适性更佳。

Indoor air conditioners and their air conditioner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door air conditioner and an air conditioner applied to it, and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insufficient air supply distance of the existing wind deflector. The main technical scheme is: the indoor machine comprises an air outlet, with the wind plate, and the air guide guide guide mechanism; the indoor machine in the first state, the deflector is positioned in the air and estuary, with the edge of a gap between the first outlet; the guide mechanism for the wind flow into the gap of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guide to the wind on the surface by the wind guide surface is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proposal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only the air guiding plate is supplied by the wind. When the indoor machine in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is in the first state, the air guide mechanism and the wind deflector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supply air, so the air supply distance is relatively far away, and the comfor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制冷舒适性和增大送风距离,多采用导风板推出的结构。但是此种结构送风距离的能力是有限的,并且推出距离和送风距离不成正比。当推出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导风板与出风口的间隙过大,风从间隙中吹出,导风板就不能起到导风作用了。这种情况下,就限制了导风板的推出距离,也即限制了送风距离的进一步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导风板的送风距离不足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具有导风面的导风板、以及导流机构;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外、且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边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机构用于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上,以经所述导风面导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导流机构通过所述导流板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上,以经所述导风面导出。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为活动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运动至第一位置,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上,以经所述导风面导出。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当所述导流板在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流板封闭所述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边沿的一端衔接,另一端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边沿处延伸至所述室内机内部。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流板的所述一端设有台阶槽;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边沿的一端通过插入所述台阶槽的方式与所述导流板的所述一端衔接。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流板的长度为L,所述导流板伸出所述室内机的长度为0.6L至0.8L。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流板还具有运动至整体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的第二位置。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底壳以及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末端形成所述的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靠近所述底壳的第一导流壁;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壁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第二位置时贴合在所述第一导流壁上。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壁具有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扩压段;其中,所述扩压段与所述导流板均呈弧形、且两者的圆心重合;和/或,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扩压段的长度相等。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流板运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的第二位置。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导流板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传动齿。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导流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导流板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在第二状态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外,所述导风板的导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边沿相对,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所述导流机构位于不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造成干涉的位置。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边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沿密封配合。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转动部、且可绕所述转动部的轴线转动;所述转动部可相对靠近和远离所述出风口,以运动至靠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活动位置时,使所述导风板具有绕所述转动部的轴线转动至闭合所述出风口的闭合位置;和运动至远离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活动位置时,使所述导风板具有绕所述转动部的轴线转动以进行导风的导风位置。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沿为出风口的下边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室内机。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风板在第一状态时,由于导流机构将流到导风板与出风口的第一边沿之间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导风面上,以经导风面导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导风板送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导流机构与导风板两者配合一起送风,其送风距离相对较远,舒适性更佳。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板通过传动齿与齿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缸与导流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导风板在闭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出风口;11、第二边沿;12、第一边沿;100、室内机;101、出风通道;102、第二出风通道;2、导风板;20、转动部;21、导风板的靠近第二边沿的一端;201、导风面;3、导流板;31、传动齿;4、底壳;5、第一出风通道;50、收纳空间;51、第一导流壁;511、扩压段;6、齿轮;7、驱动缸。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室内机100,包括出风口1、导风板2和导流机构。出风口1具有相对的第一边沿12和第二边沿11。导风板2具有导风面201。此处的“导风面201”是指导风板2闭合出风口1时其朝向室内机100内部的面。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导风板2位于出风口1外、且与出风口1的第一边沿12之间具有间隙。导流机构用于将流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导风面201上,以经导风面201导出。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风板2在第一状态时,由于导流机构将流到导风板2与出风口1的第一边沿12之间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导风面201上,以经导风面201导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导风板送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室内机100在第一状态时导流机构与导风板2两者配合一起送风,其送风距离相对较远,舒适性更佳。另外,由于有导流机构可以弥补室内机100在第一状态时的送风距离,从而导风板2的尺寸可以做的相对较小,进而可以选择较小力矩的电机来驱动导风板2运动,节省了成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当室内机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导风板2的导风面201与出风口1的第二边沿11相对,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01,使从出风口1排出的风可以经由该出风通道101排出。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导流机构可以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口(1)、具有导风面(201)的导风板(2)、以及导流机构;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导风板(2)位于所述出风口(1)外、且与所述出风口(1)的第一边沿(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机构用于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201)上,以经所述导风面(201)导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口(1)、具有导风面(201)的导风板(2)、以及导流机构;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导风板(2)位于所述出风口(1)外、且与所述出风口(1)的第一边沿(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机构用于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201)上,以经所述导风面(201)导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3);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导流机构通过所述导流板(3)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201)上,以经所述导风面(201)导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为活动板,所述导流板(3)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运动至第一位置,将流到所述间隙的风的至少一部分导到所述导风面(201)上,以经所述导风面(201)导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流板(3)在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流板(3)封闭所述间隙的至少一部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的一端与所述导风板(2)的靠近所述第一边沿(12)的一端(21)衔接,另一端从所述出风口(1)的第一边沿(12)处延伸至所述室内机内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的所述一端设有台阶槽;所述导风板(2)的靠近所述第一边沿(12)的一端(21)通过插入所述台阶槽的方式与所述导流板(3)的所述一端衔接。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的长度为L,所述导流板(3)伸出所述室内机的长度为0.6L至0.8L。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还具有运动至整体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的第二位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底壳(4)以及第一出风通道(5),所述第一出风通道(5)的末端形成所述的出风口(1),所述第一出风通道(5)具有靠近所述底壳(4)的第一导流壁(51);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壁(51)与所述底壳(4)之间形成收纳空间(50),所述导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强朱芳勇刘汉高旭王现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