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514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空调柜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上导风板组件,对应出风口的上部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中导风板组件,对应出风口的中部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下导风板组件,对应出风口的下部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上导风板组件、中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出风口上部和下部的送风相互独立,以满足用户对出风方向的需求。

Air conditione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inet air conditione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es a casing, casing with outlet, the outlet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shell; the upper wind guiding plate assem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outlet set height direction along the shell, to guide the self flow air inlet flow out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wind guiding; the plate assembly corresponding set tuyere middle heigh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hell, to guide the flow out of the upper outlet; the lower wind guiding plate assem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set outlet height direction along the shell, to guide the flow out of the opening at the lower part, the upper wind guiding plate assembly and a lower wind guiding plate assembly independent se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the guide of wind guiding plate assembly and a lower wind guiding plate assembly wind plate assembly, independent set, so that the upper and lower air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of wind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柜机的送风的多样性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现有的空调柜机,送风方式为一体送风,使得柜机出风口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一致,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同时多角度方向送风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增加空调柜机的送风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中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中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优选地,所述中导风板组件与所述上导风板组件联动设置;或者,所述中导风板组件与所述下导风板组件联动设置;或者,所述中导风板组件、所述上导风板组件、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中导风板,所述中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下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包括上固定座、中上固定座、中下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顶部,所述中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偏上,所述中下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偏下,所述下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底部;所述上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上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中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中上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下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下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下固定座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板的上驱动电机,所述上驱动电机和所述上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上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上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和/或,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导风板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下驱动电机和所述下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下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下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中导风板的中驱动电机,所述中驱动电机和所述中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下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中驱动电机和所述中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上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中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中下固定座、中上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优选地,所述中上固定座包括:上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底座背对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轴槽,所述第一轴槽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延伸;上顶盖,所述上顶盖与所述上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顶盖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轴槽,所述第二轴槽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槽和所述第二轴槽拼接形成供上导风板下端和中导风板上端转动的轴孔。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上红外检测装置,所述上顶盖背对多少上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上安装槽,所述上红外检测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上红外检测装置的外壳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表面,位于同一面内。优选地,所述中下固定座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底座背对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轴槽,所述第三轴槽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延伸;下顶盖,所述下顶盖与所述下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下顶盖面向所述下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四轴槽,所述第四轴槽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轴槽和所述第四轴槽拼接形成供中导风板下端和下导风板上端转动的轴孔。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下红外检测装置,所述下顶盖背对多少下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下安装槽,所述下红外检测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槽内;所述下红外检测装置的外壳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表面,位于同一面内。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上导风板、中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具有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出风口竖直面成夹角的状态;在第一角度内,相邻两个所述上导风板、中导风板或下导风板搭接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通风孔吹出;在第二角度内,每个所述上导风板、中导风板或下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导风板或者下导风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所述间隙吹出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预设温度同时开启上导风板组件、中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获取当前室内温度,比对室内温度和预设温度;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导风板组件、中导风板组件或下导风板组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上导风板组件、中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出风口上部、中部和下部的送风相互独立,使得空调柜机上部、中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可以不同,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控制空调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出风方向,以满足用户对出风方向的需求;另外,当空调柜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不同时,使得整个空调柜机同时送风的区域得到大幅增加,有利于增加同时送风区域的面积,从而有利于换热气流更好的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提高送风制冷或制热的速度;另外,当关闭上导风板组件、中导风板组件或者下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未关闭的导风组件的对应位置的送风速度,具体地,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当关闭中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从而有利于用户调节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调柜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空调柜机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空调柜机的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110出风口210上无风感组件220下无风感组件310上导风板组件320下导风板组件311上导风板321下导风板330上固定座340驱动电机350下固定座410上百叶组件420下百叶组件150上底座151第一轴槽160上顶盖161第二轴槽170红外检测装置360中导风板组件361中导风板180中下固定座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中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中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中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中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导风板组件与所述上导风板组件联动设置;或者,所述中导风板组件与所述下导风板组件联动设置;或者,所述中导风板组件、所述上导风板组件、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中导风板,所述中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下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包括上固定座、中上固定座、中下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顶部,所述中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偏上,所述中下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偏下,所述下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底部;所述上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上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中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中上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下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下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下固定座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板的上驱动电机,所述上驱动电机和所述上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上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上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和/或,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导风板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下驱动电机和所述下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下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下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中导风板的中驱动电机,所述中驱动电机和所述中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下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中驱动电机和所述中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上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中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中下固定座、中上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上固定座包括:上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强毛先友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