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06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阀,包括阀体以及安装在阀体内的热动元件,腔通过至少三个接口与外部连通,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与本体,所述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二腔相对第一腔远离所述端盖组件;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端盖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支撑设置或相抵接;所述调温阀在相对固定的部分设置有导向部,在相对动作的热动元件具有与导向部呈滑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二腔滑动配合的配合段,配合段相对远离端盖组件设置,所述配合段小于所述第二腔并与所述第二腔呈滑动配合,这样调温阀只需要一个弹簧,且动作时相对平稳可靠。

A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comprising a valve body and thermal components installed in the valve body cavity connected by at least three and three external interface, interface includes a first interface and the second interface and the third interface; the thermal element comprises a top rod and the body, the cavity comprises a first cavity and a second cavity, second the first chamber is relatively far away from the cavity end cover assembly; the thermal element and the other end is limited at the end cover assembl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pring support is arranged or connected;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in the relatively fix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part in the thermal element relative motion with a sliding guide with the guide matching part; the thermal element of the body includes a matching section matched with the second cavity slide, with some relatively far away from the end cover assembly is arranged, the matching section is less than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is sliding and fit, so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needs only one spring, and the ac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温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阀。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以润滑油润滑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影响汽车使用寿命。而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会受到影响。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箱油温度过高,从而润滑性能变差。变速箱油主要通过调温阀和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组成的温控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当变速箱油路的温度上升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封住或通道流量下降,高温油进入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进行降温再流回变速箱。反之,当油温过低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开始凝固收缩,顶杆复位,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打开。变速箱油路的油在流动过程中与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发生热交换,使油温控制在适宜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在动作时具有一定的导向的调温阀,使调温阀在动作过程中运动相对平稳,调温阀的热动元件晃动相对较小。一种调温阀,包括内设腔的阀体、端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腔内的热动元件和弹簧,所述阀体设置有至少三个接口,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与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二腔相对第一腔远离所述端盖组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弹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热动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腔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弹簧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抵接或间接抵接或抵接并支撑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端盖组件;所述调温阀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部,热动元件包括与导向部呈滑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包括配合段,所述调温阀包括的配合腔,在所述配合段部分位于所述配合腔时两者滑动配合,配合段相对远离端盖组件设置,所述配合段小于所述配合腔。所述第二腔为所述配合腔,所述调温阀包括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所述调温阀包括至少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所述第二阀口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二阀口连通;第二种是所述第一阀口导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阀口连通,此时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第二腔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阀包括与所述阀体固定设置或一体的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所述第一阀座具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座具有第二阀口;在所述热动元件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所述第二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二阀座之间。所述导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外径,所述导向部的内径比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外径大0.05-0.5mm;所述配合段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腔的内径小0.05-0.5mm。所述端盖组件包括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为沉孔结构,所述顶杆至少有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部的内径比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容纳腔的部分的外径大0.05-0.5mm。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本体部、阀座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上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所述上导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阀座部与上导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阀座部与本体部,所述阀座部包括第二阀座;所述上导向部的长度与所述上导向部到所述阀座部的距离之和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行程或者说所述上导向部与导向配合部的配合距离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行程。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所述阀体还包括可与外部连通的第四接口,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均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四个接口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或第四接口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腔还包括导向腔,导向腔靠近所述第二腔设置,导向腔的内壁部至少有部分与所述第二腔大小相同或者所述导向腔的内壁部至少有部分与第二腔的内壁部光滑过渡;所述导向腔还包括至少一个流通部,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与所述流通部之间具有可以流通流体的空间,而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与所述导向腔除流通部以外的部分呈滑动配合。所述导向腔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腔之间,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从所述第二阀芯的与所述第二阀口配合这一端的端部到与所述第一阀口配合的配合段的端部之间的长度(L2)大于第二阀座到导向腔之间的长度(L1)或者所述调温阀在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阀座抵接而封堵第二阀口时,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阀口方向的配合段的端部位于所述导向腔。在所述热动元件的轴线方向看,在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所述调温阀在所述端盖组件设置有导向部,在所述热动元件设置有所述导向配合部,端盖组件的导向部与所述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两者滑动配合。所述调温阀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设置,所述导向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导向件包括所述配合腔及第一阀口,所述弹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导向件的配合腔;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部;所述热动元件的配合段与所述导向件的配合腔滑动配合,所述配合段小于所述导向件的配合腔,所述导向部径向限位所述配合段。所述调温阀包括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阀座、至少两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大于所述热动元件动作的行程;所述调温阀包括至少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所述第二阀口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二阀口连通;第二种是所述第一阀口导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阀口连通,此时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配合腔外。上述调温阀通过在固定的部分设置导向部,并在要活动或可能动作的热动元件设置导向配合部,使热动元件在动作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即使有流体的冲击也不会产生大的晃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调温阀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调温阀在一种工作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调温阀的端盖的立体及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调温阀的阀体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调温阀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调温阀的阀体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调温阀的阀体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调温阀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调温阀的导向件的立体及剖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调温阀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调温阀的热动元件的立体及主视示意图。图12是上述调温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端盖组件的端盖的剖视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端盖组件的座体的立体及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图4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该调温阀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调温阀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调温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阀,包括内设腔的阀体、端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腔内的热动元件和弹簧,所述阀体设置有至少三个接口,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与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二腔相对第一腔远离所述端盖组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弹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热动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腔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弹簧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抵接或间接抵接或抵接并支撑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端盖组件;所述调温阀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部,热动元件包括与导向部呈滑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包括配合段,所述调温阀包括的配合腔,在所述配合段部分位于所述配合腔时两者滑动配合,配合段相对远离端盖组件设置,所述配合段小于所述配合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阀,包括内设腔的阀体、端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腔内的热动元件和弹簧,所述阀体设置有至少三个接口,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与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二腔相对第一腔远离所述端盖组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弹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热动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腔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弹簧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抵接或间接抵接或抵接并支撑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端盖组件;所述调温阀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部,热动元件包括与导向部呈滑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包括配合段,所述调温阀包括的配合腔,在所述配合段部分位于所述配合腔时两者滑动配合,配合段相对远离端盖组件设置,所述配合段小于所述配合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为所述配合腔,所述调温阀包括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所述调温阀包括至少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所述第二阀口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二阀口连通;第二种是所述第一阀口导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阀口连通,此时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第二腔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阀包括与所述阀体固定设置或一体的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所述第一阀座具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座具有第二阀口;在所述热动元件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所述第二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二阀座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外径,所述导向部的内径比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外径大0.05-0.5mm;所述配合段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腔的内径小0.05-0.5mm。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为沉孔结构,所述顶杆至少有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部的内径比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容纳腔的部分的外径大0.05-0.5mm。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本体部、阀座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上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所述上导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阀座部与上导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阀座部与本体部,所述阀座部包括第二阀座;所述上导向部的长度与所述上导向部到所述阀座部的距离之和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行程或者说所述上导向部与导向配合部的配合距离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行程。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浩明廖志勇尹斌吕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