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子勤专利>正文

一种撑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8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撑帽,解决了现有可折叠遮阳、遮雨帽及伞帽等所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结构复杂、固定不稳、易摇晃、重量重及造型单一等问题。其在帽顶设在一中心套,撑模套于该中心套上并通过定位杆连为一体,撑杆一端嵌于中心套上部的均布凹槽内,另一端向外弯折形成帽檐。通过撑模外形、撑杆材料及在帽檐增设加长帽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具有多种造型和功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撑帽。现有的伞帽主要用于遮阳,其与传统的和近年来各种可折叠的遮阳帽相比,具有通风性好,使用、携带、存放方便等优点,在使用时,将伞帽撑开,再将头圈套于头上即可。由于其头圈设计不合理,套于头上固定不稳,易产生摇晃或脱落。现有伞帽大多结构复杂,成本高,重量重,感觉不舒适,制造、使用不便。且现有遮阳帽或伞帽的帽形均是固定不变的,造型单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具有多种造型和功能,配戴时固定稳定、牢靠,感觉舒适,结构简单,重量轻的撑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撑帽,包括帽檐18、设于撑杆17上的撑帽面5和设于撑模16中心孔22内的中心套8,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中心套8上部设置均布凹槽9的外周侧设有环状凹槽19,该环状凹槽19内嵌有紧固箍12,中心套8下部设有两对透孔构成的十字透孔13;所述撑模16上部设有与中心套十字透孔13相应的十字透孔14,其下部设置均布凹槽7的外周侧设有环状凹槽23,该环状凹槽23内设有金属圈6;所述撑模16和中心套8通过插入其十字透孔13、14内的定位杆15联为一体,弹性圈24穿过定位杆15外端的小孔24将定位杆15固定;牵引绳一端穿过定位杆外端小孔24与定位杆15固定,其另一端套绕金属圈6后与对侧牵引绳对结,构成十字牵引绳;所述撑杆17一端穿于紧固箍12上,并嵌于中心套8上部的凹槽9内,其另一端向外弯折构成帽檐18。本技术撑杆17的帽檐18通过连接点2可与接杆3相接构成加长帽檐1,定位绳4一端通过接杆3上连杆27外端的定位孔29与接杆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撑模16上的金属圈6固定联接。本技术帽檐18或加长帽檐1的边沿处的撑帽面5上可设置一周均布的撑圆片30。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中心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6为本技术撑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撑帽面及撑圆片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加长帽檐,2-连接点,3-接杆,4-定位绳,5-撑帽面,6-金属圈,7-撑模上凹槽,8-中心套,9-中心套上凹槽,10-压盖,11-套孔,12-紧固箍,13-中心套上十字透孔,14-撑模上十字透孔,15-定位杆,16-撑模,17-撑杆,18-帽檐,19-中心套上环状凹槽,20-撑杆上小孔,21-撑杆上小孔,22-撑模中心孔,23-撑模环状凹槽,24-定位杆小孔,25-弹性圈,26-定位杆插入端,27-连杆,28-接杆小孔,29-接杆定位孔,30-撑圆片。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见图1,本技术帽顶部具有一设于撑模16中心孔22内与之滑动配合的中心套8,中心套8上部外周侧设有均布凹槽9的部位上设有环状凹槽19,见图2,图3,每一凹槽9内嵌有一撑杆17,撑杆17结构见图4,撑杆17一端嵌于中心套凹槽9内,用钢丝制作的紧固箍12卡于环状凹槽19内,撑杆17嵌入中心套凹槽9端的小孔20穿于紧固箍12上,则撑杆17被分别固定于各中心套凹槽9内。在凹槽9下方水平方向设有两两相对透孔构成的十字透孔13。参见图5、图6,撑模16上部设有与中心套上十字透孔13相应的十字透孔14,其下端设有与中心套凹槽9数相应的均布凹槽7,在撑模14下部外周侧设有均布凹槽7的部位上设有环状凹槽23,该环状凹槽23内嵌有一钢丝等材料制作的环状金属圈6,中心套8嵌于撑模中心孔22内,使中心套上的十字透孔13与撑模上的十字透孔14对正,使各透孔分别同轴,将图7所示定位杆15分别穿过撑模十字透孔14,并使其插入端26前端进入中心套十字透孔13内,用一弹性绳依次穿过各定位杆15外端的小孔24,构成一弹性圈25,将定位杆15固定于撑模16上,再用线绳等非弹性牵引绳先穿入定位杆15上的小孔24,向下在撑模16下端环状金属圈6上缠绕,再向上与对侧非弹性牵引绳在撑模16上端打结,形成十字交叉牵引绳。撑杆17的另一端向外弯折一定角度,形成帽檐18,帽檐18端头可设置小孔21。当帽檐18需部分或全部加长时,可在帽檐18上设置接杆3,形成加长帽檐1,参见图8,接杆3的一端为加长帽檐1,另一端弯折形成连杆27,连杆27两端分别设有接杆小孔28和定位孔29,撑杆17和接杆3通过撑杆小孔21和接杆上小孔28用铆钉或空心铆钉固定为一体,铆接后接点为连接点2,接杆3可绕连接点2自由转动,用非弹性定位绳4穿过接杆3上的小孔28,与撑模16下部环状凹槽23内的金属圈6固定,撑模上的凹槽7将各定位绳4隔离、固位。撑帽面5可采用质薄且轻而又坚固的化纤、尼龙等材料,撑帽面5的中心通过压盖10固定于中心套8的套孔11上,为固定可靠,可涂敷粘接剂后再固定。为实现不同帽的造型,本技术的撑杆17可采用弹性的钢丝等材料或无弹性的塑料等材料,也可半段采用弹性材料而另半段采用非弹性材料。使用合拢时,牵拉十字交叉牵引绳,其牵动定位杆15使其插入端退出中心套上的十字透孔13,则撑模16由中心套8上向下滑脱,失去对撑杆17的支撑作用,撑杆17放松而下垂,定位绳4放松,接杆3可向上翻转与撑杆17重合,撑帽整体可折叠成棒状。用穿过连接点2空心铆钉的绳束紧。撑开帽时,牵动牵引绳,先将撑模16顶于中心套上,使撑模16上十字透孔与中心套8上的十字透孔13对正,松开牵引绳,在弹性圈25作用下,定位杆15的插入端26由撑杆上十字透孔14插入中心套十字透孔13,将撑模16与中心套8固定为一体,撑模16外周将撑杆17撑开成帽,通过改变撑模16外形,可改变帽顶形状,撑模16撑起,定位绳4将接杆3拉起,加长帽檐1被撑起,在撑帽面5的边沿处可设置撑圆片30,这样将帽撑开时,帽沿为圆形,否则将为多角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撑开为帽,合拢为棒状,操作简便,携带方便。2、帽形具有多种式样、多种结构功能。可自动弹性撑开,撑杆可变形,撑模横向面可平、可凸、可凹、可锥,从而使帽顶可为尖顶、圆顶、凸顶、凹顶等;帽沿可大、可小,且可前檐为大帽沿,后檐为小帽沿;帽沿可为圆形或多边形,造型多变。3、具有遮阳、防雨、挡风等功能,内设保暖垫,还可作保暖帽,四季皆宜。4、听觉、视野不受影响,使用效果佳。5、利用撑杆的弹性弯曲造型,撑开后撑杆内侧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帽圈,戴于头上固定稳定可靠,且无紧束感,重量较轻,感觉舒适。6、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撑帽,包括帽檐(18)、设于撑杆(17)上的撑帽面(5)和设于撑模(16)中心孔(22)内的中心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8)上部设置均布凹槽(9)的外周侧设有环状凹槽(19),该环状凹槽(19)内嵌有紧固箍(12),中心套(8)下部设有两对透孔构成的十字透孔(13);所述撑模(16)上部设有与中心套十字透孔(13)相应的十字透孔(14),其下部设置均布凹槽(7)的外周侧设有环状凹槽(23),该环状凹槽(23)内设有金属圈(6);所述撑模(16)和中心套(8)通过插入其十字透孔(13)、(14)内的定位杆(15)联为一体,弹性圈(24)穿过定位杆(15)外端的小孔(24)将定位杆(15)固定;牵引绳一端穿过定位杆外端小孔(24)与定位杆(15)固定,其另一端套绕金属圈(6)后与对侧牵引绳对结,构成十字牵引绳;所述撑杆(17)一端穿于紧固箍(12)上,并嵌于中心套(8)上部的凹槽(9)内,其另一端向外弯折构成帽檐(1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撑帽,包括帽檐(18)、设于撑杆(17)上的撑帽面(5)和设于撑模(16)中心孔(22)内的中心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8)上部设置均布凹槽(9)的外周侧设有环状凹槽(19),该环状凹槽(19)内嵌有紧固箍(12),中心套(8)下部设有两对透孔构成的十字透孔(13);所述撑模(16)上部设有与中心套十字透孔(13)相应的十字透孔(14),其下部设置均布凹槽(7)的外周侧设有环状凹槽(23),该环状凹槽(23)内设有金属圈(6);所述撑模(16)和中心套(8)通过插入其十字透孔(13)、(14)内的定位杆(15)联为一体,弹性圈(24)穿过定位杆(15)外端的小孔(24)将定位杆(15)固定;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勤
申请(专利权)人:王子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