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胶粘剂及使用其的胶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64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片状胶粘剂及使用其的胶粘方法。以往,难以实现在低温(20~90℃)下胶粘的同时兼具有软质性和高胶粘强度的片状胶粘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作为基材层使用弹性体的同时对反应层进行喷雾、涂布等,形成模拟的多层体,由此可以在低温(20~90℃)下进行胶粘,不论是薄膜还是软质的片,都能够实现显示高胶粘性的片状胶粘剂。一种片状胶粘剂,是由基材层和反应层构成的片状胶粘剂,上述基材层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上述反应层由包含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形成。(A)成分:氨基甲酸酯弹性体、(B)成分:环氧树脂、(C)成分:胺化合物和/或酚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状胶粘剂及使用其的胶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具有固化性的片状胶粘剂及使用其的胶粘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多层体的专利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68295号公报(与美国专利US6426138B1相当)中公开了如下专利技术:向使橡胶或弹性体等软质材料成片状的基材层上,层叠使反应性树脂等为半固化状态(是反应至中途的状态,也称为“B阶段”)化的层的膜(也称为“片”)。该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片为软质且相对于被粘物具有密合性。然而,在形成各个片后,使该片之间贴合成多层,因此工序为多阶段、并且为多层体,因而片整体增厚,用途受限。另外,使反应层为一层时,经时进行反应,发生高分子化,胶粘力降低。另外,在B阶段化和胶粘时,需要在10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对被粘物加热,有可能对被粘物带来损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82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以往,难以实现在低温(20~90℃)下胶粘、并且兼具有软质性和高胶粘强度的片状胶粘剂。另外,在使用以往的胶粘剂的情况下,在贴合时,通过加热、压接在基材层上产生流动性,刚开始的尺寸发生变化,因此溢出性需要改善。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涉及片状胶粘剂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主旨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种片状胶粘剂,是由基材层和反应层构成的片状胶粘剂,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所述反应层由下述(C)成分为45质量%以下的液体制剂形成,(A)成分:氨基甲酸酯弹性体、(B)成分:环氧树脂、(C)成分:胺化合物和/或酚化合物。附图说明图1是对SUS(第二被粘物)的表面喷雾液体制剂的侧面图。图1中,1表示SUS(第二被粘物),2表示反应层的液体制剂,3表示喷头。图2是使具有将喷雾的液体制剂进行干燥后的反应层的SUS与形成有基材层的PET(第一被粘物)贴合的状态的侧面图。图2中,1表示SUS(第二被粘物),4表示反应层,5表示PET(第一被粘物),6表示基材层。图3是将图2的状态贴合后的层叠体的侧面图。图3中,1表示SUS(第二被粘物),4表示反应层,5表示PET(第一被粘物),6表示基材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进行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片状胶粘剂,是由基材层和反应层构成的片状胶粘剂,上述基材层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上述反应层由包含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片状胶粘剂,其中,上述(B)成分包含25℃下为固体的环氧树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片状胶粘剂,其中,上述基材层是上述(A)成分与上述(B)成分在相溶的状态下形成的基材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片状胶粘剂,其中,上述液体制剂中还包含偶联剂作为(E)成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热固化型片状胶粘剂,其包含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片状胶粘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常温固化型片状胶粘剂,其包含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片状胶粘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胶粘方法,其中,包括:第一工序,在第一被粘物上形成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的基材层;第二工序,在第二被粘物上涂布包含下述(D)成分、和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使其干燥,形成反应层;和第三工序,使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反应层贴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提供上述第七实施方式所述的胶粘方法,其中,上述第二工序中,上述液体制剂中还包含下述(E)成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片状胶粘剂的制造方法,是由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的基材层、和反应层构成的片状胶粘剂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使用包含下述(D)成分和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在第二被粘物上形成反应层的工序;和使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反应层贴合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造方法,是由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的基材层、和反应层构成的片状胶粘剂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在上述基材层上,使用包含下述(D)成分和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形成反应层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套装,是片状胶粘剂形成用套装,其中,包括: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的基材层、和包含下述(C)成分以及(D)成分的液体制剂,上述液体制剂中,上述(C)成分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A)成分:氨基甲酸酯弹性体(B)成分:环氧树脂(C)成分:胺化合物和/或酚化合物(D)成分:溶剂本专利技术实现能够在低温(20~90℃)下进行胶粘、显示高胶粘性的片状胶粘剂。另外,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片状胶粘剂进行贴合时不会从端部渗出,即,本专利技术的片状胶粘剂的溢出性也优良。<基材层>本专利技术中,基材层必须包含(A)成分以及(B)成分。基材层由形成基材层的原液(以下,也简单称为“原液”)形成。该原液必须包含(A)成分和(B)成分,另外,从原液在涂布时的粘度调节和干燥后的涂膜厚调节的观点出发,优选进一步包含后述的(D)成分。将原液涂布在脱模纸等被粘物上后,使溶剂等干燥时,形成基材层。以下,将干燥前状态称为“原液”,将干燥后状态称为“基材层”。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基材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剥离胶粘强度提高的观点出发,干燥状态(干燥后的状态)下的厚度优选为10~200μm,更优选为20~150μm。[(A)成分](A)成分为氨基甲酸酯弹性体。作为(A)成分,可以使用以板状或颗粒的固体状态、清漆以及乳液等液状供给的氨基甲酸酯弹性体。另外,(A)成分优选为在后述(D)成分中能够溶解的成分。本专利技术中,氨基甲酸酯弹性体为使具有聚醚骨架、已二酸酯骨架、聚酯骨架、聚碳酸酯骨架等的多元醇化合物与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加成反应而成的、具有尿烷键的弹性体。特别是从与(B)成分的相溶性和相对于被粘物的胶粘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已二酸酯系氨基甲酸酯弹性体和/或聚碳酸酯系氨基甲酸酯弹性体。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板状或颗粒的固体的(A)成分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日本Miractran株式会社制的已二酸酯系聚氨酯弹性体P22SRNAT、聚碳酸酯系聚氨酯弹性体E980等、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的IB-104、IB-114B、IB-1700D、IB-2000等,但不限定于这些。另外,作为清漆或乳液等液状的(A)成分的具体例,作为水系乳液型,株式会社ADEKA制的BONTIGHTER系列可以列举出HUX-386、HUX-561S、HUX-420A、HUX-830、HUX-895等,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的Permarin系列可以列举出UA-150、UA-200、UA-300、UA-310、UA-368、UA-4000、UCOATUWS-145,但不限定于这些。[(B)成分]本专利技术中,(B)成分为环氧树脂。在此,环氧树脂只要是在分子内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片状胶粘剂及使用其的胶粘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状胶粘剂,是由基材层和反应层构成的片状胶粘剂,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所述反应层由包含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形成,(A)成分:聚氨酯弹性体、(B)成分:环氧树脂、(C)成分:胺化合物和/或酚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1 JP 2016-1096841.一种片状胶粘剂,是由基材层和反应层构成的片状胶粘剂,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所述反应层由包含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形成,(A)成分:聚氨酯弹性体、(B)成分:环氧树脂、(C)成分:胺化合物和/或酚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胶粘剂,其中,所述(B)成分包含25℃下固态的环氧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状胶粘剂,其中,所述基材层是在所述(A)成分与所述(B)成分相溶的状态下形成的基材层。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状胶粘剂,其中,所述液体制剂中还包含偶联剂作为(E)成分。5.一种加热固化型片状胶粘剂,其中,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状胶粘剂。6.一种常温固化型片状胶粘剂,其中,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状胶粘剂。7.一种胶粘方法,其中,包括:第一工序,在第一被粘物形成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B)成分的基材层;第二工序,在第二被粘物涂布包含下述(D)成分、和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下述(C)成分的液体制剂,使其干燥而形成反应层;和第三工序,使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反应层贴合,所述(A)成分~(D)成分如下:(A)成分:聚氨酯弹性体、(B)成分:环氧树脂、(C)成分:胺化合物和/或酚化合物、(D)成分:溶剂。8.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浩荒井佳英
申请(专利权)人:三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