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门窗的防锈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630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51
一种用于金属门窗的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乙醇、乙酸酐、1,3‑丁二醇、甲基异噻唑啉酮、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和己内酰胺混合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并加热,冷却后得到溶液一;b、向溶液一中依次氟碳乳液、磷酸三钠、肌醇六磷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搅拌、加热,静置后得到溶液二;c、向溶液二中加入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纳米二氧化锆、硼酸、纳米氧化铈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钠和皂角粉,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改性蛭石粉,搅拌、冷却,得到溶液三;d、将溶液三进行高压浓缩处理,即可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防锈剂安全且绿色环保,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门窗的防锈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除锈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门窗的防锈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置于室外或露天条件下容易生锈,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生锈不但影响外观质量,还会影响喷漆、粘接等工艺的正常进行,这些铁锈严重影响后续工艺的操作以及产品的质量,如不及时处理,更会造成材料的报废,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金属进行除锈很有必要。现有的除锈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化学除锈,主要就是利用强酸溶液或者强碱溶液与铁锈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达到除锈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用量不足就会导致除锈不干净,用量过多就会腐蚀金属,且强酸强碱溶液挥发性过大,除锈的效率低下,在除锈之后金属二次生锈时间短。现在的金属制品或金属回收制品表面均会产生不同大小的锈斑或锈迹,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不利于后续的机械加工制作。常用的除锈方法为采用酸性溶剂对锈斑或锈迹进行去除,然而在除锈过程中,若未能控制好除锈时间,要么除锈不彻底,要么除锈时间过长而腐蚀基底材料,在金属制品表面产生痕迹,对金属制品本身产生破坏。此外采用酸性溶剂进行除锈过程中,酸性溶剂会挥发,产生烟雾,同时还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金属门窗的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乙醇、乙酸酐、1,3‑丁二醇、甲基异噻唑啉酮、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和己内酰胺混合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以300‑500rpm的速度搅拌并加热40‑60min,温度为120‑150℃,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溶液一;b、向溶液一中依次氟碳乳液、磷酸三钠、肌醇六磷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一边搅拌一边加热,温度控制在90‑95℃,时间为25‑35min,静置2‑4h后得到溶液二;c、向溶液二中加入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纳米二氧化锆、硼酸、纳米氧化铈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钠和皂角粉,加热到80‑90℃后停止加热,再加入改性蛭石粉,搅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门窗的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乙醇、乙酸酐、1,3-丁二醇、甲基异噻唑啉酮、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和己内酰胺混合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以300-500rpm的速度搅拌并加热40-60min,温度为120-150℃,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溶液一;b、向溶液一中依次氟碳乳液、磷酸三钠、肌醇六磷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一边搅拌一边加热,温度控制在90-95℃,时间为25-35min,静置2-4h后得到溶液二;c、向溶液二中加入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纳米二氧化锆、硼酸、纳米氧化铈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钠和皂角粉,加热到80-90℃后停止加热,再加入改性蛭石粉,搅拌、冷却至常温,得到溶液三;d、将溶液三进行高压浓缩处理,即可得到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门窗的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醇14-17份、乙酸酐12-14份、1,3-丁二醇8-10份、甲基异噻唑啉酮13-16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7-10份、己内酰胺7-11份、去离子水34-37份、氟碳乳液13-18份、磷酸三钠7-12份、肌醇六磷酸酯6-9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14份、丙烯酸酯共聚物11-13份、丙烯酰胺13-15份、纳米二氧化锆22-25份、硼酸14-17份、纳米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中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伊只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