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553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道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动力机构;均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四根旋转支撑臂,所有旋转支撑臂均匀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侧的旋转支撑臂均与一根传动杆相连;与所有旋转支撑臂的顶端转动相连的升降框架,升降框架与辊道相连;动力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两根传动杆,进而带动所有旋转支撑臂同步转动,以此带动升降框架上升或下降,辊道随升降框架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辊道的稳步升降,运行平稳,同步性好,响应速度快,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道升降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辊道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在平板玻璃生产线中,传统的对准装置或者90度转向装置中,其升降辊道的升降是由两台气缸通过曲柄和连杆等结构驱动的,在实际生产使用中存在噪音较大,响应速度慢,同步升降动作调试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辊道升降机构,能够实现辊道的升降动作,运行平稳,同步性好,响应速度快,调节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辊道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动力机构;均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四根旋转支撑臂,所有旋转支撑臂均匀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侧的旋转支撑臂均与一根传动杆相连;与所有旋转支撑臂的顶端转动相连的升降框架,升降框架与辊道相连;动力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两根传动杆,进而带动所有旋转支撑臂同步转动,以此带动升降框架上升或下降,辊道随升降框架上升或下降。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位于所述辊道相对两侧的中间处,动力机构具有驱动电机以及两个同轴设置且分别朝向辊道相对两侧延伸的输出轴,两个输出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辊道相对两侧的子传动组件,位于同侧的输出轴、子传动组件和所述传动杆依次相连。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具有两个所述输出轴。优选地,所述减速机为斜齿轮伞齿轮减速机。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同步电机。优选地,每个所述子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曲柄以及拉杆,传动轴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输出轴同轴相连且其另一端与曲柄的一端垂直相连,曲柄的另一端通过拉杆与对应的所述传动杆相连。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轴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圆周阵列的金属感应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与位于同一传动轴上的所有金属感应块转动对应的感应开关。优选地,相邻所述金属感应块的圆心角为180度。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辊道升降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均匀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且同步转动的至少四根旋转支撑臂,实现辊道的升降动作;所有旋转支撑臂的同步性好,响应速度快,调节方便,从而使辊道升降平稳。2、动力机构位于辊道相对两侧的中间处,动力机构具有两个同轴设置且分别朝向辊道相对两侧延伸的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分别通过子传动组件同步驱动两个传动杆,这样有利于降低动力机构的输出扭矩,满足了工艺要求,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辊道升降机构的侧视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辊道升降机构的升降过程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动力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3的A区的放大图。元件标号说明1底座2驱动电机3减速机4传动轴5曲柄6拉杆7旋转支撑臂8传动杆9升降框架10辊道11金属感应块12感应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辊道升降机构,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的动力机构;均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四根旋转支撑臂7,所有旋转支撑臂7均匀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侧的旋转支撑臂7均与一根传动杆8相连;与所有旋转支撑臂7的顶端转动相连的升降框架9,升降框架9与辊道10相连;动力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两根传动杆8,进而带动所有旋转支撑臂7同步转动,以此带动升降框架9上升或下降,辊道10随升降框架9上升或下降。上述实施例的升降原理:当工艺要求辊道10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动力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使两根传动杆8同步动作,进而带动所有旋转支撑臂7同步转动一定角度,见图2所示,以此带动升降框架9上升到一定高度,辊道10随升降框架9同步上升;当工艺要求辊道10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动力机构带动所有旋转支撑臂7同步反向转动一定角度,使辊道10稳步下降。上述本实施例采用均匀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且同步转动的至少四根旋转支撑臂7,实现辊道10的稳步升降;正因为所有旋转支撑臂7的同步性好,响应速度快,调节方便,从而使辊道10升降平稳。另外,由于升降框架9与所有旋转支撑臂7的顶端转动相连,与升降框架9相连的辊道10升降的稳定性更强。考虑到动力机构需要驱使两个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的传动杆8同步动作,因而动力机构位于辊道相对两侧的中间处,动力机构具有驱动电机2以及两个同轴设置且分别朝向辊道相对两侧延伸的输出轴,两个输出轴与驱动电机2相连,上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辊道相对两侧的子传动组件,位于同侧的输出轴、子传动组件和传动杆8依次相连。这种结构有利于降低动力机构的输出扭矩,既满足了工艺要求又简化了辊道升降机构本身的结构。为了使动力机构拆装、维修简便,动力机构还包括减速机3,驱动电机2与减速机3相连,减速机3具有两个上述输出轴。当驱动电机2运行时,两个输出轴同步转动,并且两个输出轴通过对应的子传动组件驱动传动杆8的原理相同。具体地,减速机3为斜齿轮伞齿轮减速机,其啮合性能好、振动低、噪音小、传动平稳。驱动电机2为同步电机:首先,同步电机能在很低的电流频率下运行、体积小、效率高。再者,同步电机的转速稳定,可靠性高,符合本实施例高精度同步驱动的要求。最后,它的单机容量几乎不受什么限制,能做到非常高的功率,过载能力强。为了简化上述子传动组件的结构,提高传动效率,如图3所示,每个子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4、曲柄5以及拉杆6,传动轴4的一端与对应的输出轴同轴相连且其另一端与曲柄5的一端垂直相连,曲柄5的另一端通过拉杆6与对应的传动杆8相连。由于本实施例分别位于辊道相对两侧的结构及其驱动原理相同,现仅以辊道一侧说明:减速机3的输出轴与传动轴4的一端法兰相连,传动轴4的另一端也是通过法兰连接方式与曲柄5的一端垂直相连,曲柄5的另一端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与拉杆6的一端相连,拉杆6的另一端也是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与传动杆8的一端相连,传动杆8的两端分别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与位于辊道这一侧的所有旋转支撑臂转7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的连接方式,拉杆6的另一端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与一旋转支撑臂转7的下端铰接,该旋转支撑臂转7的下端再与传动杆8的一端铰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传动更加稳定。具体传动过程如下:首先,减速机3的输出轴转动;其次,传动轴4随输出轴转动;再者,曲柄5绕传动轴4轴线转动;接着,曲柄5通过拉杆6驱动传动杆8;然后,同一侧的旋转支撑臂7同步转动;最后,升降框架9在旋转支撑臂7的同步转动下进行升降。由于辊道10设置在升降框架9上,辊道10随升降框架9上升或下降到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辊道升降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道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的动力机构;均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四根旋转支撑臂(7),所有旋转支撑臂(7)均匀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侧的旋转支撑臂(7)均与一根传动杆(8)相连;与所有旋转支撑臂(7)的顶端转动相连的升降框架(9),升降框架(9)与辊道(10)相连;动力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两根传动杆(8),进而带动所有旋转支撑臂(7)同步转动,以此带动升降框架(9)上升或下降,辊道(10)随升降框架(9)上升或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的动力机构;均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四根旋转支撑臂(7),所有旋转支撑臂(7)均匀分布在辊道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侧的旋转支撑臂(7)均与一根传动杆(8)相连;与所有旋转支撑臂(7)的顶端转动相连的升降框架(9),升降框架(9)与辊道(10)相连;动力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两根传动杆(8),进而带动所有旋转支撑臂(7)同步转动,以此带动升降框架(9)上升或下降,辊道(10)随升降框架(9)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位于所述辊道相对两侧的中间处,动力机构具有驱动电机(2)以及两个同轴设置且分别朝向辊道相对两侧延伸的输出轴,两个输出轴与所述驱动电机(2)相连,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辊道相对两侧的子传动组件,位于同侧的输出轴、子传动组件和所述传动杆(8)依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成章寅易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