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434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包括导轨、移动装置、主支架和提升机构;所述主支架包括上框架、多根连接杆和下框架,各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上框架四角端,各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下框架的四角端部;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上框架上与导轨配合带动主支架移动;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液压装置、升降部和多个吸盘,所述液压装置竖直设置于下框架上,液压装置的拉杆朝下设置与升降部固定连接带动升降部升降,各吸盘固定设置于升降部下端。本装置能够提高竹木复合板转运效率,并且不会损伤板材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属于板材转运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竹木板材生产的企业中,竹木板材生产加工完后的转运工作主要是使用叉车搬运或者人力搬运,工作效率低下,工人工作强度较大,有的则采用机械手夹持进行搬运,夹持时容易造成板材表面破坏,给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本装置能够提高竹木复合板转运效率,不会损伤板材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包括导轨、移动装置、主支架和提升机构;所述主支架包括上框架、多根连接杆和下框架,各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上框架四角端,各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下框架的四角端部;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上框架上与导轨配合带动主支架移动;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液压装置、升降部和多个吸盘,所述液压装置竖直设置于下框架上,液压装置的拉杆朝下设置与升降部固定连接带动升降部升降,各吸盘固定设置于升降部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两主动轮、两从动轮和电机,一主动转轴穿过上框架的一端,两主动轮设置在主动转轴的两端并架设在导轨上,一从动转轴穿过上框架的另一端,两从动轮设置在从动转轴的两端并架设在导轨上,电机固定设置在上框架上,电机的转轴与主动转轴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上框架其中一侧边上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上设置有链轮,两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设置且通过交叉部位设置的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转动件,另一端均与一滑动块铰接;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二转动件铰接于下框架的一端部,下框架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二支撑杆通过滑动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转动件铰接于底座的一端部,底座的另一端部开设有第二滑轨,第一支撑杆通过滑动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与下框架的铰接点和第二支撑杆与底座的铰接点处于同一竖直位置上,所述液压装置的推杆固定连接于底座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片,连接片上开设有贯通连接片上下的带内螺纹的连接口;所述吸盘上端设置有带外螺纹的空心螺杆,一软管一端与空心螺杆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一气泵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竹木混合板转运装置,通过吸盘搬运板材,不会损伤板材表面。2、本专利技术一种竹木混合板转运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和导轨带动整个装置移动,导轨设置灵活多变,可适应不同地点。3、本专利技术一种竹木混合板转运装置,代替传统人力搬运,降低了工人劳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升降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片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主支架、11-上框架、12-连接杆、13-下框架、14-第一滑轨、2-移动装置、21-主动轮、22-从动轮、23-电机、24-主动转轴、25-从动转轴、26-第一链条、27-链轮、28-第二链条、3-提升机构、31-液压装置、32-升降部、321-底座、322-支撑杆、323-第一支撑杆、324-第二支撑杆、325-第一转动件、326-第二转动件、327-滑动块、328-第二滑轨、33-吸盘、331-空心螺杆、332-软管、4-导轨、5-连接片、51-连接口、6-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5,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包括导轨4、移动装置2、主支架1和提升机构3;所述主支架1包括上框架11、多根连接杆12和下框架13,各连接杆12上端固定连接上框架11四角端,各连接杆12下端固定连接下框架13的四角端部;所述移动装置2设置于上框架11上与导轨4配合带动主支架1移动;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液压装置31、升降部32和多个吸盘33,所述液压装置31竖直设置于下框架13上,液压装置31的拉杆朝下设置与升降部32固定连接带动升降部32升降,各吸盘33固定设置于升降部32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2包括两主动轮21、两从动轮22和电机23,一主动转轴24穿过上框架11的一端,两主动轮21设置在主动转轴24的两端并架设在导轨4上,一从动转轴25穿过上框架11的另一端,两从动轮22设置在从动转轴25的两端并架设在导轨4上,电机23固定设置在上框架11上,电机23的转轴与主动转轴24通过第一链条26连接,上框架11其中一侧边上的主动轮21与从动轮22上设置有链轮27,两链轮27通过第二链条28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部32包括底座321和设置在底座321上的支撑杆322;所述支撑杆322包括第一支撑杆323和第二支撑杆324,第一支撑杆323与第二支撑杆324交叉设置且通过交叉部位设置的第一转动件3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23和第二支撑杆324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转动件326,另一端均与一滑动块327铰接;第一支撑杆323通过第二转动件326铰接于下框架13的一端部,下框架13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滑轨14,第二支撑杆324通过滑动块327与第一滑轨14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324通过第二转动件326铰接于底座321的一端部,底座321的另一端部开设有第二滑轨328,第一支撑杆323通过滑动块327与第二滑轨328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23与下框架13的铰接点和第二支撑杆324与底座321的铰接点处于同一竖直位置上,所述液压装置31的推杆固定连接于底座321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321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片5,连接片5上开设有贯通连接片5上下的带内螺纹的连接口51;所述吸盘33上端设置有带外螺纹的空心螺杆331,一软管332一端与空心螺杆331连接,软管332的另一端与一气泵6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启动电机23,电机23的转轴带动第一链条26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转轴24转动,使主动轮21转动,主动轮21上的链轮27带动第二链条28转动,使从动轮22转动,从而带动主支架1在导轨4方向上移动,使主支架1移动到需要搬运竹木混合板的位置。启动液压装置31,推动升降部32,底座321对第一支撑杆323和第二支撑杆324施加向下的力使第一支撑杆323和第二支撑杆324向下舒展,第一支撑杆323一端通过第二转动件326转动,且另一端通过滑动块327在第二滑轨328上滑动,第二支撑杆324一端通过第二转动件326转动,且另一端通过滑动块327在第一滑轨14上滑动,使支撑杆322相对竖直长度变长,使底座321向下移动,让吸盘33贴附在竹木混合板上。启动气泵6,通过软管322将吸盘33内的空气抽走,通过气压将吸盘33与竹木混合板压紧,再启动液压装置31,拉动升降部32带着竹木混合板向上运动,再启动移动装置2带动整个装置移动向搬指定地点后,让液压装置31推动升降部32向下运动并关闭气泵6放开竹木混合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4)、移动装置(2)、主支架(1)和提升机构(3);所述主支架(1)包括上框架(11)、多根连接杆(12)和下框架(13),各连接杆(12)上端固定连接上框架(11)四角端,各连接杆(12)下端固定连接下框架(13)的四角端部;所述移动装置(2)设置于上框架(11)上与导轨(4)配合带动主支架(1)移动;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液压装置(31)、升降部(32)和多个吸盘(33),所述液压装置(31)竖直设置于下框架(13)上,液压装置(31)的拉杆朝下设置与升降部(32)固定连接带动升降部(32)升降,各吸盘(33)固定设置于升降部(32)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14 CN 20171069390171.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4)、移动装置(2)、主支架(1)和提升机构(3);所述主支架(1)包括上框架(11)、多根连接杆(12)和下框架(13),各连接杆(12)上端固定连接上框架(11)四角端,各连接杆(12)下端固定连接下框架(13)的四角端部;所述移动装置(2)设置于上框架(11)上与导轨(4)配合带动主支架(1)移动;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液压装置(31)、升降部(32)和多个吸盘(33),所述液压装置(31)竖直设置于下框架(13)上,液压装置(31)的拉杆朝下设置与升降部(32)固定连接带动升降部(32)升降,各吸盘(33)固定设置于升降部(32)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型竹木复合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2)包括两主动轮(21)、两从动轮(22)和电机(23),一主动转轴(24)穿过上框架(11)的一端,两主动轮(21)设置在主动转轴(24)的两端并架设在导轨(4)上,一从动转轴(25)穿过上框架(11)的另一端,两从动轮(22)设置在从动转轴(25)的两端并架设在导轨(4)上,电机(23)固定设置在上框架(11)上,电机(23)的转轴与主动转轴(24)通过第一链条(26)连接,上框架(11)其中一侧边上的主动轮(21)与从动轮(22)上设置有链轮(27),两链轮(27)通过第二链条(28)连接。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强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清双棱竹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