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和并联机构领域的驱动机构,更确切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以“每层的叠加”为加工生产方式。自推出以来,形成了一股风靡全球的科技旋风,在航空航天、医学、汽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3D打印机的驱动机构分为直角坐标式、串联式和并联式三种。目前国内外3D打印机的驱动机构以直角坐标结构居多,但该类设备的打印空间直接受到导轨长度的限制,使得打印机占用空间较大而打印空间较小,同时打印机的打印速度受到三个方向上联动响应速度的限制,打印速度较慢。若零件尺寸过小,则会出现打印头抖动情况,影响打印精度。中国专利公告(布)号为CN203936378U,公告(布)日为2014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3D打印机用的打印结构”,该案中提供了一类串联式3D打印机用的打印结构,能够在打印机内部空间内实现多角度、多高度的打印,能够对已经成型的产品进行二次打印,同时模型工作台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快速夹持定位。以解决现有3D打印机打印头角度固定,不能对产品实现二次打印等问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包括定平台(1)、支架(2)、第一动平台(10)、第二动平台(16)、3条结构相同的1号并联支链与3条结构相同的2号并联支链;所述的支架(2)位于定平台(1)的下方,并通过支架(2)中的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的上固定端和定平台(1)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的上固定端在定平台(1)上均匀分布;第一动平台(10)位于支架(2)的下方,3条结构相同的1号并联支链连接在支架(2)与第一动平台(10)之间;第二动平台(16)位于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包括定平台(1)、支架(2)、第一动平台(10)、第二动平台(16)、3条结构相同的1号并联支链与3条结构相同的2号并联支链;所述的支架(2)位于定平台(1)的下方,并通过支架(2)中的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的上固定端和定平台(1)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的上固定端在定平台(1)上均匀分布;第一动平台(10)位于支架(2)的下方,3条结构相同的1号并联支链连接在支架(2)与第一动平台(10)之间;第二动平台(16)位于第一动平台(10)的下方,3条结构相同的2号并联支链连接在第一动平台(10)与第二动平台(16)之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平台(1)为圆盘形结构件,其上分布有3个结构相同的豁口(17)与3组支撑板安装孔(18),3个结构相同的豁口(17)与3组支撑板安装孔(18)为配套设置,3个豁口(17)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布置,豁口(17)的宽度和支架(2)中的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或第三支撑板(29)的宽度相等,3组支撑板安装孔(18)均匀地布置在定平台(1)上并在3个结构相同的豁口(17)的里侧,每组支撑板安装孔(18)由2个螺纹通孔组成,每组支撑板安装孔(18)与支架(2)中的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或第三支撑板(29)上固定端的支撑板定位孔(19)对正。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和支撑底板(26);其中: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结构相同;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4)与第三支撑杆(28),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4)与第三支撑杆(28)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2)为矩形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第一支撑杆(22)的下端焊接在第一支撑板(21)内侧的中间处,第一支撑杆(22)的顶端平面与第一支撑板(21)上固定端的底平面平行,两平行平面的距离为定平台(1)的厚度;所述的第一支撑板(21)为等矩形横截面的板类结构件,第一支撑板(21)两端向同一侧折弯成上固定端与下固定端,上固定端与下固定端相平行,第一支撑板(21)的上固定端设置有1对支撑板定位孔(19),为螺纹通孔,1对支撑板定位孔(19)与定平台(1)上的1对支撑板安装孔(18)对正;第一支撑板(21)的中部设置有2个结构相同的用于连接定平台丝杠组件(3)的定平台丝杠组件安装孔(20),为螺纹通孔;第一支撑板(21)的下固定端设置有1对支撑板紧固孔(25);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通过其下端安装在支撑底板(26)上,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3)与第三支撑板(29)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夹角相等。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平台(10)为六边形的板状结构件,该六边形的第一动平台(10)是在1个大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角处切去3个小正三角形得到的,在第一动平台(10)的每条短边处设置有2个结构相同的第一U型连接块安装孔(52),2个结构相同的第一U型连接块安装孔(52)为螺纹通孔,2个结构相同的第一U型连接块安装孔(52)与固定连接在第一动平台(10)上的第一U型连接块(8)的第一U型连接块下孔(43)对正,在每条六边形短边中点与六边形中心连线上设置有2个结构相同的动平台丝杠组件安装孔(53),动平台丝杠组件安装孔(53)为螺纹通孔,2个结构相同的动平台丝杠组件安装孔(53)与第一动平台丝杠组件(9)上的动平台丝杠组件定位孔(48)对正,第一动平台(10)的中心处设置有1个通丝孔(54)。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平台(16)为六边形的板状结构件,该六边形的第二动平台(16)是在1个大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角处切去3个小正三角形得到的,在第二动平台(16)的每条短边处设置有2个结构相同的第二U型连接块安装孔(61),2个结构相同的第二U型连接块安装孔(61)为螺纹通孔,2个结构相同的第二U型连接块安装孔(61)与固定在第二动平台(16)上的第二U型连接块(15)的第二U型连接块下孔(60)对正,在第二动平台(16)的中心设置有打印头安装孔(63),打印头安装孔(63)为光通孔;在打印头安装孔(63)的周围均匀地设置有3个结构相同的打印头定位孔(62),打印头定位孔(62)为螺纹通孔。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3D打印并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并联支链包括有定平台丝杠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明德,胡孔明,曲中元,李天旭,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