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区材料组分可控的增材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113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并公开了一种微区材料组分可控的增材制造方法,采用多个材料输送装置将各种形状、各种尺寸和各种材质的控形结构单元输送至设定区域进行拼接,然后采用定向能场将拼接后的控形结构单元固化,以此方式,对控形结构单元逐层拼接和固化,从而实现增材制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增材制造工艺,改变了传统增材制造工艺过程中仅对材料做等分分割的思想,充分发挥计算机等对加工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对材料截面层区域的进一步分类,实现指定区域的材料和精度定制。不仅解决了当前增材制造中所存在的难以逐点控形控性的难题,同时由于对相同区域制造过程的简化进一步提升了增材制造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区材料组分可控的增材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快速成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增材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也称为3D打印,是通过CAD设计数据采用将材料逐点、逐线或逐层累加的方式制造实体的技术。目前常用的增材制造技术可分为如下几类(见Nahum.Travitzky等,Additivemanufacturingofceramic-basedmaterials,Adv.Eng.Mater.,2014:pp.729–754.):1)逐点进行增材制造的技术三维打印(Threedimensionalprinting,3DP)是目前逐点进行增材制造的主要技术,其技术思路为在计算机控制下喷嘴将工作腔内的粘结剂喷射到指定位置将粉末固结并逐层堆积形成实体,也有类似3DP的技术采用直接将半熔融的粉末喷射到指定位置并逐层堆积以实现增材制造。这种逐点的增材制造方法可实现对材料的逐点控形控性,但其表面分辨率低、精度差(约为0.2mm),难以满足高精度材料的增材制造需求。2)逐线进行增材制造的技术逐线的增材制造技术包括基于粉末床的激光选区烧结或熔融(selectivelasersinteringor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区材料组分可控的增材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区材料组分可控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个材料输送装置将各种形状、各种尺寸和各种材质的控形结构单元输送至设定区域进行拼接,然后采用定向能场将拼接后的控形结构单元固化,以此方式,对控形结构单元逐层拼接和固化,从而实现增材制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区材料组分可控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个材料输送装置将各种形状、各种尺寸和各种材质的控形结构单元输送至设定区域进行拼接,然后采用定向能场将拼接后的控形结构单元固化,以此方式,对控形结构单元逐层拼接和固化,从而实现增材制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形结构单元,其等效圆直径为2μm~500μm,其厚度不超过3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控形结构单元的材质分别选自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控形结构单元均为膏体,并且所述膏体的固含量为60%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控形结构单元的形状分别选自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材料输送装置分别选自液压装置、气压装置、电磁装置中的一种,并且每个所述材料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采用物质约束的方式或物理场约束的方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约束的方式为管路输送。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甲民刘荣臻史玉升陈双程立金陈敬炎文世峰贺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钢研新冶精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