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073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预制承台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板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当板体与相邻板体相配合连接时,板体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浇筑承台垫层,承台放样,板体吊运拼装,轴线定位,标高复核,回填处理,待回填压实后再进行承台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特别对工期紧、基础土质差的基础能有效节省了劳动力和原材料,降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在基础施工阶段,砖胎模大量应用于地下结构中,充当外侧模板;特别是当基础承台、基础梁与底板联为一体,所支模板无法拆除时,必须要用砖胎模;此外,当基坑放坡不够,基坑底部没有足够的支模操作面时,也需要用到砖胎模。传统的砖胎模施工方法是在土方开挖至标高并完成垫层施工之后,用砌块进行砌筑,并在砖胎模内侧用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待砖墙达到一定强度后,用原土回填到侧面空隙并分层压实,直至回填到垫层底标高。传统的砖胎模墙体需要等待砌体抗剪强度满足要求时,才可对外侧区域进行土方回填、夯实,严重影响了基础施工进程;并且,当地质情况较差时容易出现砖胎膜垮塌现象;此外,传统的砖胎模砌筑方式存在着现场砌筑工作量大、材料耗费多、质量难以控制等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特别对工期紧、基础土质差的基础能有效节省了劳动力和原材料,降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技术方案如下:预制承台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端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当所述板体的第一端部与相邻板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连接时,所述板体第一端部端面上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第二端部端面上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进一步的,所述上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下方,半边通槽口在上方,所述下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上方,半边通槽口在下方,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插入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的半边通槽口相匹配拼合。进一步的,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竖直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联通。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设在所述板体的侧面上,所述吊装孔呈圆形,所述吊装孔的直径为45~60mm。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装孔分布于所述板体侧面的上方,所述吊装孔中心到所在侧面上边缘的垂直距离为180~220mm。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并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浇筑承台垫层;承台放样,确定承台边线,根据承台边线确定板体安装位置;将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先吊运第一块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板体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的下凹榫槽口按顺序依次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所述板体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下凹榫槽口的拼接口;再吊运第三块板体,用第三块板体与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用第三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依次对后续的板体进行拼装,并使各板体首尾相接拼合,最后一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最后,对安装固定完毕的板体进行轴线定位及标高复核;复核后对板体外侧进行回填处理,待回填压实后再进行承台浇筑。进一步的,包括预制承台模板、定位钢条,当承台为三角形时,所述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上设有安装孔,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上的安装孔相对应联通;将所述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所述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依次拼接;步骤如下:先吊运第一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第二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接着再吊运第三板体,使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同时,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第三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拼接后,从第三板体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拼接口。进一步的,当承台为方形时,所述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将所述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所述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第一块第二板体、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依次拼接;步骤如下:先吊运第一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一块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第一块第二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其次,吊运第二块第二板体,使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第凹凸口与第一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两块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最后,再吊运第三板体,使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同时,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第三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块第二板体拼接后,从第三板体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块第二板体之间、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拼接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在建筑工程基础承台模板施工中,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端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当所述板体的第一端部与相邻板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连接时,所述板体第一端部端面上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第二端部端面上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端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当所述板体的第一端部与相邻板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连接时,所述板体第一端部端面上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第二端部端面上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下方,半边通槽口在上方,所述下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上方,半边通槽口在下方,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插入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的半边通槽口相匹配拼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竖直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联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设在所述板体的侧面上,所述吊装孔呈圆形,所述吊装孔的直径为45~60mm。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装孔分布于所述板体侧面的上方,所述吊装孔中心到所在侧面上边缘的垂直距离为180~220mm。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并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8.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浇筑承台垫层;承台放样,确定承台边线,根据承台边线确定板体安装位置;将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先吊运第一块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板体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的下凹榫槽口按顺序依次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所述板体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下凹榫槽口的拼接口;再吊运第三块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毛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万科置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