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391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脱模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2~0.6份、磷酸二氢铝0.1~0.3份、软木粉1~5份、硅酸钠0.2~0.6份、玻璃纤维粉0.6~1.5份、凹凸棒土0.1~0.6份、纳米二氧化硅0.6~2.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3~8份、胶黏剂0.1~0.5份、稳定剂0.2~0.8份、去离子水90~120份。制备方法采用常规的混合加热搅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脱模剂具有良好的喷涂性、附着性、耐温性,表面张力小,抗压强度高,排气通畅,能够显著减少板栅的气孔、裂纹等现象,还可以减少喷模次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模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板栅是铅酸蓄电池极板的主要组成部件,有拉网和浇铸两种,板栅在电池中的作用主要是支持活性物质,充当活性物质的载体,传导汇集电流,使电流均匀分布在活性物质上,以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因此,板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整体性能。以浇铸的电池板栅为例,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合金配制、熔化、板栅模具预热、喷模、浇铸、剪修平整、检查、时效硬化。为了保证浇铸板栅的成型率,必须在模具表面和浇铸合金之间喷涂脱模剂。脱模剂一般喷涂在模具内腔,主要起保温、隔热、润滑,确保合金液充满模具,同时对板栅的厚度均匀性起调整作用。目前,在蓄电池厂使用的脱模剂一般由软木粉、硅酸钠和水配制而成,这种脱模剂成型差、不耐用,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脱模剂具有良好的喷涂性、附着性、耐温性,表面张力小,抗压强度高,排气通畅,能够显著减少板栅的气孔、裂纹等现象,还可以减少喷模次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2~0.6份、磷酸二氢铝0.1~0.3份、软木粉1~5份、硅酸钠0.2~0.6份、玻璃纤维粉0.6~1.5份、凹凸棒土0.1~0.6份、纳米二氧化硅0.6~2.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3~8份、胶黏剂0.1~0.5份、稳定剂0.2~0.8份、去离子水90~120份。优选地,所述脱模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5份、磷酸二氢铝0.1份、软木粉2份、硅酸钠0.5份、玻璃纤维粉1.2份、凹凸棒土0.3份、纳米二氧化硅1.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6份、胶黏剂0.2份、稳定剂0.5份、去离子水110份。优选地,所述改性三聚磷酸铝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为20~30%,氧化铝的含量为5~12%,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2~20%,细度为300~600目。优选地,所述胶黏剂为骨胶、工业明胶、阿拉伯树胶、天然树脂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聚乙烯醇、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铅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上述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80~100℃,加入硅酸钠、胶黏剂,升温至120~150℃,得到浆液状混合物,冷却备用;(2)将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粉、凹凸棒土、纳米二氧化硅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40~60℃,搅拌20~30min后,加入软木粉,升温至60~80℃后,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冷却备用;(3)将步骤(1)制备的浆液状混合物、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磷酸二氢铝、改性三聚磷酸铝、稳定剂,升温至80~90℃,搅拌30~50min后,使体系呈均匀状;待温度降低至40~50℃时,趁热过40~60目筛,滤液即为该板栅铸造用脱模剂。优选地,所述步骤(1)使用搅拌器搅拌,转速为400~600r/min。优选地,所述步骤(3)制备的滤液放置阴凉通风处储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各成分配比合理,安全无毒,具有良好的喷涂性、附着性、耐温性,表面张力小,抗压强度高,排气通畅,能够显著减少板栅的气孔、裂纹等现象,还可以减少喷模次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成分中,聚四氟乙烯机械性质较软,具有非常低的表面能、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性,大大延长了脱模剂的使用寿命;磷酸二氢铝为常用的铸造结合剂,具有高抗折、抗压、抗水化性能;软木粉作为脱模剂的常用成分,可以在模具表面和浇铸合金之间形成隔热层,使熔融合金在模具中流动良好,又使模具中的铅合金不至于残留气体造成板栅的缺憾;硅酸钠作为轻质添加剂,粘结力强,强度较高,耐酸碱、耐热防水;凹凸棒土具有优异的比表面积,输送多孔,可有效改善脱模剂的可加工性和吸附性;配合主要成分去离子水和多种添加剂,使得脱模剂成形性好,经久耐用。(3)本专利技术的脱模剂的制备工艺简单易重复,无需苛刻的生产条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5份、磷酸二氢铝0.1份、软木粉2份、硅酸钠0.5份、玻璃纤维粉1.2份、凹凸棒土0.3份、纳米二氧化硅1.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6份、胶黏剂骨胶0.2份、稳定剂聚乙烯醇0.5份、去离子水110份。其中,改性三聚磷酸铝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为20~30%,氧化铝的含量为5~12%,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2~20%,细度为300~600目。上述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使用400r/min转速搅拌,升温至100℃,加入硅酸钠、胶黏剂,升温至135℃,得到浆液状混合物,冷却备用。(2)将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粉、凹凸棒土、纳米二氧化硅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50℃,搅拌26min后,加入软木粉,升温至68℃后,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冷却备用。(3)将步骤(1)制备的浆液状混合物、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磷酸二氢铝、改性三聚磷酸铝、稳定剂,升温至82℃,搅拌40min后,使体系呈均匀状;待温度降低至44℃时,趁热过40~60目筛,滤液即为该板栅铸造用脱模剂,放置阴凉通风处储藏。实施例2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3份、磷酸二氢铝0.1份、软木粉3份、硅酸钠0.5份、玻璃纤维粉1.2份、凹凸棒土0.3份、纳米二氧化硅1.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5份、胶黏剂阿拉伯树胶0.2份、稳定剂硬脂酸镁0.5份、去离子水110份。其中,改性三聚磷酸铝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为20~30%,氧化铝的含量为5~12%,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2~20%,细度为300~600目。上述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使用500r/min转速搅拌,升温至90℃,加入硅酸钠、胶黏剂,升温至140℃,得到浆液状混合物,冷却备用。(2)将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粉、凹凸棒土、纳米二氧化硅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55℃,搅拌25min后,加入软木粉,升温至72℃后,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冷却备用。(3)将步骤(1)制备的浆液状混合物、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磷酸二氢铝、改性三聚磷酸铝、稳定剂,升温至84℃,搅拌45min后,使体系呈均匀状;待温度降低至45℃时,趁热过40~60目筛,滤液即为该板栅铸造用脱模剂,放置阴凉通风处储藏。实施例3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3份、磷酸二氢铝0.2份、软木粉2份、硅酸钠0.3份、玻璃纤维粉0.9份、凹凸棒土0.3份、纳米二氧化硅2.2份、改性三聚磷酸铝6份、胶黏剂工业明胶0.3份、稳定剂硬脂酸铅0.5份、去离子水98份。其中,改性三聚磷酸铝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为20~30%,氧化铝的含量为5~12%,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2~0.6份、磷酸二氢铝0.1~0.3份、软木粉1~5份、硅酸钠0.2~0.6份、玻璃纤维粉0.6~1.5份、凹凸棒土0.1~0.6份、纳米二氧化硅0.6~2.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3~8份、胶黏剂0.1~0.5份、稳定剂0.2~0.8份、去离子水90~1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2~0.6份、磷酸二氢铝0.1~0.3份、软木粉1~5份、硅酸钠0.2~0.6份、玻璃纤维粉0.6~1.5份、凹凸棒土0.1~0.6份、纳米二氧化硅0.6~2.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3~8份、胶黏剂0.1~0.5份、稳定剂0.2~0.8份、去离子水90~1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0.5份、磷酸二氢铝0.1份、软木粉2份、硅酸钠0.5份、玻璃纤维粉1.2份、凹凸棒土0.3份、纳米二氧化硅1.5份、改性三聚磷酸铝6份、胶黏剂0.2份、稳定剂0.5份、去离子水1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三聚磷酸铝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为20~30%,氧化铝的含量为5~12%,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2~20%,细度为300~600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板栅铸造用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为骨胶、工业明胶、阿拉伯树胶、天然树脂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板栅铸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尚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