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77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釜体上端安装有釜盖,所述釜盖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相连,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叶片,所述釜盖的侧面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管路的末端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一阀和第二阀相连,所述第一阀的另一端与风机相连,所述第二阀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除气箱,所述第一除气箱与第三管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插入第二除气箱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安全阀、温度传感器、除气装置,能有效防止压力、温度、有毒气体等因素造成的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反应釜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目前的反应釜安全防护效果差和对温度和压力调控效果差,造成压力或温度过高,易导致危险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反应釜,以解决目前的反应釜安全防护效果差和对温度和压力调控效果差,造成压力或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危险事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釜体上端安装有釜盖,所述釜盖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相连,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叶片,所述釜盖的侧面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管路的末端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一阀和第二阀相连,所述第一阀的另一端与风机相连,所述第二阀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除气箱,所述第一除气箱与第三管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插入第二除气箱中。优选的,所述釜体从外向内由保温层、不锈钢层、中空层和内衬层组成,所述中空层内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器。优选的,所述内衬层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搪玻璃。优选的,所述加热器不与内衬层和不锈钢层接触。优选的,所述釜体的下端侧壁上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釜体的上端侧壁上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优选的,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上还安装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与第四管路相连,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除气箱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除气箱内设置有活性炭。优选的,所述第二除气箱上端安装有出气管,所述第二除气箱内设置有溶液,所述第三管路插入第二除气箱中的溶液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与釜盖连接的外接管路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对反应釜内的压力实行双重控制,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及时检测出反应釜内的温度并及时调节,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活性炭除气装置和溶液除气装置,对从反应釜排出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防止有毒气体泄漏造成安全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反应釜的釜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反应釜的电气控制示意图。图中:1-釜体、101-保温层、102-不锈钢层、103-中空层、104-内衬层、105-加热器、2-釜盖、3-电机、4-搅拌轴、401-叶片、5-第一管路、6-压力传感器、7-三通、8-第一阀、9-第二阀、10-风机、11-第二管路、12-第一除气箱、13-第三管路、14-第二除气箱、15-第一水管、16-第二水管、17-水泵、18-安全阀、19-第四管路、20-出气管、21-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安全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釜体1上端安装有釜盖2,釜盖2上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与搅拌轴4相连,通过搅拌可加快反应釜内的反应速度和温度交换速度,搅拌轴4上安装有叶片401,增加了搅拌效果;釜盖2的侧面连接有第一管路5,第一管路5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用于检测反应釜内的压力,并控制相应的阀门开闭,第一管路5的末端连接有三通7,三通7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一阀8和第二阀9相连,第一阀8的另一端与风机10相连,风机10可快速向反应釜内补气;第二阀9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11的一端相连,第二管路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除气箱12,第一除气箱12与第三管路13的一端相连,第三管路1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除气箱14中,设置两道除气工序,更有效的出去反应釜内排出的有毒气体;釜体1从外向内由保温层101、不锈钢层102、中空层103和内衬层104组成,中空层103内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器105,可对反应釜进行加温,加热器105不与内衬层104和不锈钢层102直接接触,防止局部过热等受热不均的现象发生,内衬层104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搪玻璃,可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工艺进行选择;釜体1的下端侧壁上连接有第一水管15,釜体1的上端侧壁上连接有第二水管16,第一水管15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17,当反应釜内温度过高时,可外接冷却水进行降温;釜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1,检测反应釜内的温度并反馈温度信号,控制启动水泵17降温或者启动加热器105升温;第一管路5上还安装有安全阀18,安全阀18与第四管路19相连,第四管路19的另一端与第一除气箱12相连,安全阀18与压力传感器6对反应釜内的压力实行双重控制,确保安全;第一除气箱12内设置有活性炭,能有效吸附反应釜内排出的有毒气体,第二除气箱14内设置有溶液,第三管路13插入第二除气箱14中的溶液内,选择能吸收反应釜可能排出的有毒气体的溶液,吸收第一除气箱12未吸净的有毒气体,第二除气箱14上端安装有出气管20,进入第二除气箱14内的不能吸收的气体由出气管20排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反应釜内压力达到压力传感器6的设定上限时,压力传感器6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箱,控制箱控制第一阀8关闭、第二阀9开启,反应釜内高压气体排出,经第一除气箱12和第二除气箱14吸收有毒气体后由出气管20排出,反应釜内压力降低;当反应釜内压力达到压力传感器6的设定下限时,压力传感器6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箱,控制箱控制第一阀8开启、第二阀9关闭,同时启动风机10,向反应釜内补气,反应釜内压力升高;当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反应釜内的温度超过生产工艺的要求或者超过安全警戒温度时,温度传感器21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箱,控制箱控制水泵17启动,冷却水经第一水管15进入,由第二水管16排出,反应釜内温度降低;当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反应釜内的温度低于生产工艺的要求时,温度传感器21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箱,控制箱控制加热器105启动,反应釜内温度增加。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安全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体(1)上端安装有釜盖(2),所述釜盖(2)上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搅拌轴(4)相连,所述搅拌轴(4)上安装有叶片(40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的侧面连接有第一管路(5),所述第一管路(5)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第一管路(5)的末端连接有三通(7),所述三通(7)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一阀(8)和第二阀(9)相连,所述第一阀(8)的另一端与风机(10)相连,所述第二阀(9)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1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除气箱(12),所述第一除气箱(12)与第三管路(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管路(1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除气箱(14)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体(1)上端安装有釜盖(2),所述釜盖(2)上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搅拌轴(4)相连,所述搅拌轴(4)上安装有叶片(40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的侧面连接有第一管路(5),所述第一管路(5)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第一管路(5)的末端连接有三通(7),所述三通(7)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一阀(8)和第二阀(9)相连,所述第一阀(8)的另一端与风机(10)相连,所述第二阀(9)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1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除气箱(12),所述第一除气箱(12)与第三管路(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管路(1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除气箱(1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从外向内由保温层(101)、不锈钢层(102)、中空层(103)和内衬层(104)组成,所述中空层(103)内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器(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本大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南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