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60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顶部设置有瓶口,所述瓶体底部设有用以对其进行加热的控温加热装置,所述瓶体中部围设有当其加热时用以使其冷却降温的软性散热管道,所述瓶体与所述软性散热管道之间设置有用以使所述软性散热管道贴合围绕所述瓶体的导热胶层,所述软性散热管道围绕所述瓶体的上方设有能供冷却液进入所述软性散热管道内的冷却液进口,所述软性散热管道围绕所述瓶体的下方设有能供冷却液流出所述软性散热管道的冷却液出口。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克服了现有烧瓶实验时的加热降温会存在冷热交替快的问题,存在烧瓶炸裂的风险,无法对瓶体进行控温,实验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
本技术涉及实验仪器
,尤其涉及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
技术介绍
在使用烧瓶开展UV树脂聚合实验时,一般是先对瓶体进行加热,在需要冷却时,一般停止加热,然后用冷水浸泡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该方式冷热交替快,存在烧瓶炸裂的风险,无法对瓶体进行控温,实验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个合适的试验设备,能满足在用烧瓶进行聚合实验时,对烧瓶的加热温度进行控温且能实现缓和冷却降温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烧瓶实验时的加热降温会存在冷热交替快的问题,存在烧瓶炸裂的风险,无法对瓶体进行控温,实验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顶部设置有瓶口101,所述瓶体1底部设有用以对其进行加热的控温加热装置2,所述瓶体1中部围设有当其加热时用以使其冷却降温的软性散热管道3,所述瓶体1与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之间设置有用以使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贴合围绕所述瓶体1的导热胶层,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围绕所述瓶体1的上方设有能供冷却液进入所述软性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

【技术保护点】
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顶部设置有瓶口(101),所述瓶体(1)底部设有用以对其进行加热的控温加热装置(2),所述瓶体(1)中部围设有当其加热时用以使其冷却降温的软性散热管道(3),所述瓶体(1)与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之间设置有用以使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贴合围绕所述瓶体(1)的导热胶层,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围绕所述瓶体(1)的上方设有能供冷却液进入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内的冷却液进口(301),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围绕所述瓶体(1)的下方设有能供冷却液流出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的冷却液出口(302)。

【技术特征摘要】
1.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顶部设置有瓶口(101),所述瓶体(1)底部设有用以对其进行加热的控温加热装置(2),所述瓶体(1)中部围设有当其加热时用以使其冷却降温的软性散热管道(3),所述瓶体(1)与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之间设置有用以使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贴合围绕所述瓶体(1)的导热胶层,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围绕所述瓶体(1)的上方设有能供冷却液进入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内的冷却液进口(301),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围绕所述瓶体(1)的下方设有能供冷却液流出所述软性散热管道(3)的冷却液出口(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加热装置(2)包括底座(201),所述底座(201)上设有加热槽(202),所述加热槽(202)上设有能在其上升降滑动的加热块(203),所述加热块(203)下方设有驱动其升降的控温驱动装置(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实验用加热控温冷却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波余桂强王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博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