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355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搅拌装置和升降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电机,搅拌轴位于罐体内的部分设置有斜搅拌叶和锚形搅拌叶,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搅拌轴上设置有试剂投放口,搅拌轴、斜搅拌叶和锚形搅拌叶上均设置有通孔,试剂可以通过搅拌轴、斜搅拌叶和锚形搅拌叶上的通孔流入罐体;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滑轨、移动部,移动部与搅拌轴相连,在升降电机的带动下,搅拌轴可在罐体内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搅拌范围大,搅拌效果更好,添加药剂方便且混合效果较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具体涉及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搅拌装置是零件生产加工车间的一种常见装置,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直接关系到最终被搅拌物质的性能,进而影响到被加工零件的性能,在搅拌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一些试剂来获得最终的成品,现有的搅拌装置由于搅拌叶片形状固定,且搅拌轨迹不变,搅拌过程中罐内的搅拌物不容易产生剧烈的翻动,使得搅拌混合不够均匀,在搅拌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加入试剂,现有的搅拌装置试剂通常直接从进料口投入,搅拌过程中难以与罐内的搅拌物混合均匀,且在投入试剂时,容易对搅拌装置或罐体底部造成损害;另外,搅拌罐内的搅拌物经常会残留在罐体内壁及罐体底部,这不仅影响了搅拌效果,还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搅拌装置搅拌轨迹不变,搅拌罐内的搅拌物经常会残留在罐体内壁及罐体底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搅拌装置和升降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电机,搅拌轴一端位于罐体外,另一端位于罐体内,其位于罐体外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位于罐体内的部分设置有斜搅拌叶和锚形搅拌叶,斜搅拌叶位于搅拌轴中部,锚形搅拌叶位于搅拌轴底部,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绕其自身轴线转动,锚形搅拌叶外缘形状与罐体内壁间隙较小,可清除附在罐体内壁上的或者堆积于罐体底部的搅拌物,保持较好的搅拌效果;搅拌轴位于罐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试剂投放口,搅拌轴、斜搅拌叶和锚形搅拌叶上均设置有通孔,将试剂从试剂投放口投入罐体中,试剂可以通过搅拌轴、斜搅拌叶和锚形搅拌叶上的通孔流入罐体的各个部位,斜搅拌叶的设置更加便于试剂在罐体中的流动,有利于试剂在罐体中均匀混合,同时也避免了试剂直接投入时对罐体底部的冲击造成损害;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上设置有滑轨,滑轨上设置有移动部,移动部一端连接有升降电机,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架,且移动部能够在滑轨中上下移动;连接架远离移动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搅拌电机位于安装座内,在升降电机的带动下,移动部能够在滑轨中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座和其内的升降电机上下移动,搅拌轴在罐体内上下移动,搅拌轴上下移动不仅增大了搅拌装置的搅拌范围,还可以使罐体内的搅拌物剧烈翻动,搅拌效果更好;所述锚形搅拌叶的外缘设置有锯齿刮片,锯齿刮片随搅拌轴的转动,可以将罐体内壁及底部堆积的搅拌物刮落。进一步地,所述锯齿刮片的齿顶与罐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在将罐体内壁堆积的搅拌物刮落的同时,也不会对罐体内壁造成损害。进一步地,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盖板,且盖板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罐体上,盖板可拆卸地连接在罐体上,打开盖板后,可以通过升降装置将搅拌装置提出罐体,便于定期清理及维护。进一步地,所述锚形搅拌叶上方设置有搅拌梁,搅拌梁的设置能够加大锚形搅拌叶的搅拌范围,使搅拌效果更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设置有试剂投放口,试剂可直接通过搅拌轴、斜搅拌叶和锚形搅拌叶上的通孔流入罐体的各个部位,并随搅拌轴的转动在罐体中混合,有利于试剂在罐体中均匀混合,同时也避免了直接向罐体中投入试剂对罐体底部造成冲击损害。2、本技术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设置有升降装置,在升降电机的带动下,搅拌轴可以在罐体内上下移动,搅拌轴上下移动不仅增大了搅拌装置的搅拌范围,还可以使罐体内的搅拌物剧烈翻动,搅拌效果更好,将搅拌装置从罐体中提出,便于打扫清理。3、本技术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设置有锚形搅拌叶,搅拌范围比较大,且锚形搅拌叶的外缘设置有锯齿刮片,锯齿刮片随搅拌轴的转动,可以将罐体内壁及底部堆积的搅拌物刮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罐体,2-搅拌轴,3-搅拌电机,4-斜搅拌叶,5-锚形搅拌叶,6-锯齿刮片,7-升降支架,8-移动部,9-升降电机,10-滑轨,11-连接架,12-盖板,13-试剂投放口,14-搅拌梁,15-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包括罐体1、搅拌装置和升降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和搅拌电机3,搅拌轴2一端位于罐体1外,另一端位于罐体1内,其位于罐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3,位于罐体1内的部分设置有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斜搅拌叶4位于搅拌轴2中部,锚形搅拌叶5位于搅拌轴2底部,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轴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锚形搅拌叶5的外缘设置有锯齿刮片6,锯齿刮片6随搅拌轴2的转动,可以将罐体1内壁及底部堆积的搅拌物刮落,保持较好的搅拌效果,锚形搅拌叶5上方设置有搅拌梁14,搅拌梁14的设置能够加大锚形搅拌叶的搅拌范围;搅拌轴2位于罐体1外的一端设置有试剂投放口13,搅拌轴2、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上均设置有通孔,将试剂从试剂投放口13投入罐体中,试剂可以通过搅拌轴2、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上的通孔流入罐体1的各个部位,斜搅拌叶4的设置更加便于试剂在罐体1中的流动,有利于试剂在罐体1中均匀混合,同时也避免了试剂直接投入时对罐体1底部的冲击造成损害;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7,升降支架7上设置有滑轨10,滑轨10上设置有移动部8,移动部8一端连接有升降电机9,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架11,且移动部8能够在滑轨10中上下移动;连接架11远离移动部8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15,所述搅拌电机3位于安装座15内,在升降电机9的带动下,移动部8能够在滑轨10中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架1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座15和其内的升降电机9上下移动,搅拌轴2在罐体1内上下移动,搅拌轴2上下移动不仅增大了搅拌装置的搅拌范围,还可以使罐体1内的搅拌物剧烈翻动,搅拌效果更好;罐体1顶部设置有盖板12,且盖板12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罐体1上。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整个搅拌装置装好之后,开动搅拌电机3,搅拌轴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随搅拌轴2一起转动,开动升降电机9可以使移动部8沿滑轨10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搅拌装置上下移动,将需要加入一起搅拌的试剂从试剂投放口13投入罐体1中,试剂可通过搅拌轴2、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流入罐体1中,并随着搅拌装置的转动和上下移动与罐体1内的搅拌物混合搅拌;将盖板12打开后,可以通过升降装置将搅拌装置提出罐体1,进行定期清理及维护。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搅拌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和搅拌电机(3),搅拌轴(2)一端位于罐体(1)外,另一端位于罐体(1)内,其位于罐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3),位于罐体(1)内的部分设置有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斜搅拌叶(4)位于搅拌轴(2)中部,锚形搅拌叶(5)位于搅拌轴(2)底部,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轴(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搅拌轴(2)位于罐体(1)外的一端设置有试剂投放口(13),搅拌轴(2)、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7),升降支架(7)上设置有滑轨(10),滑轨(10)上设置有移动部(8),移动部(8)一端连接有升降电机(9),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架(11),且移动部(8)能够在滑轨(10)中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架(11)远离移动部(8)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15),所述搅拌电机(3)位于安装座(15)内;所述锚形搅拌叶(5)的外缘设置有锯齿刮片(6)。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搅拌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搅拌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和搅拌电机(3),搅拌轴(2)一端位于罐体(1)外,另一端位于罐体(1)内,其位于罐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3),位于罐体(1)内的部分设置有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斜搅拌叶(4)位于搅拌轴(2)中部,锚形搅拌叶(5)位于搅拌轴(2)底部,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轴(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搅拌轴(2)位于罐体(1)外的一端设置有试剂投放口(13),搅拌轴(2)、斜搅拌叶(4)和锚形搅拌叶(5)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7),升降支架(7)上设置有滑轨(10),滑轨(10)上设置有移动部(8),移动部(8)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绵竹市凯瑞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