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345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举重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对应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箍板、弹性支臂、滑槽,箍板为弧形板体,箍板甲竖向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箍板乙其中一端铰接在箍板甲上端,箍板乙另一端部铰接有弹性支臂,底板上对应箍板乙设有滑槽,设置内壁与双腿相匹配的箍板,当人体在举重过程中下蹲时通过箍板给人体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以减少人体负重,通过蹲起运动逐渐对腿部力量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举重安全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育防护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动防护的举重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举重是奥运项目,也是人们力量练习中较为重要的健身项目,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进行着举重项目的练习,在大学中也有相应的项目;但初学者在刚开始尝试举重项目练习时,由于力量不足或对举重杠铃的重量预估不准确,容易受伤,因此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或经济成本;现有的器材中缺少独自练习举重的防护器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举重防护装置,以避免举重过程中人们被杠铃压倒,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举重安全防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举重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对应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箍板、弹性支臂、滑槽,箍板为弧形板体,箍板甲竖向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箍板乙其中一端铰接在箍板甲上端,箍板乙另一端部铰接有弹性支臂,底板上对应箍板乙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箍板甲的一端向下倾斜,弹性支臂末端通过滑块滑动装配在滑槽内;弹性支臂包括相互套装的两个导向杆和对应装配在两导向杆外壁的弹簧;滑槽两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底板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内支管、外支管和驱动螺母,驱动螺母对应连接在外支管下端,所述外支管下沿外壁设有凸缘,驱动螺母上端侧壁上设有与外支管凸缘相匹配的让位槽,内支管向上穿过驱动螺母套接在外支管内部,所述内支管外壁设有驱动螺母相匹配的螺纹;两组训练机构中箍板乙末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上下两端对应铰接在滑槽和底板上;箍板甲和箍板乙通过二者端面对应伸出的弧形连接板相互铰接,所述箍板甲和箍板乙内壁与人体大腿和小腿相匹配;箍板甲和箍板乙中部设有捆扎带,所述捆扎带末端对应设有魔术粘。所述固定板或底板中部为断开结构,所述断开处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连接;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连接包括调节板和螺栓,调节板一端固连在固定板或底板其中一侧,调节板另一端伸向固定板或底板另外一侧,调节板中部设有腰型孔,螺栓穿过腰型孔将固定板或底板中部断开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设置内壁与双腿相匹配的箍板,两箍板相互铰接,模拟人体蹲起时的腿部形态,铰接位置伸出有弧形连接板,使人体与箍板契合度更高,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设置弹性支臂,当人体在举重过程中下蹲时通过箍板给人体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以减少人体负重,通过蹲起运动逐渐对腿部力量进行锻炼。附图说明图1为主视图;图2为左视图;图3为弹性支臂结构简图;图4为弹性支臂内部导向杆结构简图;图5为滑块结构简图;图6为滑槽剖视简图;图7为箍板结构简图;图8为高度调节机构剖视简图;图9为驱动螺母结构简图;图10为位置调节机构安装简图。图中1底板、2箍板甲、3箍板乙、4弹簧、5滑槽、6导向杆、7滑块、8外支管、9驱动螺母、10捆扎带、11固定板、12内支管、111调节板、112螺栓、113腰型孔、901让位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举重安全防护装置,参见图1-9:包括对应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箍板、弹性支臂、滑槽,箍板为弧形板体,箍板甲竖向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箍板乙其中一端铰接在箍板甲上端,箍板乙另一端部铰接有弹性支臂,底板上对应箍板乙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箍板甲的一端向下倾斜,弹性支臂末端通过滑块滑动装配在滑槽内;弹性支臂包括相互套装的两个导向杆和对应装配在两导向杆外壁的弹簧;滑槽两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底板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内支管、外支管和驱动螺母,驱动螺母对应连接在外支管下端,所述外支管下沿外壁设有凸缘,驱动螺母上端侧壁上设有与外支管凸缘相匹配的让位槽,内支管向上穿过驱动螺母套接在外支管内部,所述内支管外壁设有与驱动螺母相匹配的螺纹;两组训练机构中箍板乙末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上下两端对应铰接在滑槽和底板上;箍板甲和箍板乙通过二者端面对应伸出的弧形连接板相互铰接,所述箍板甲和箍板乙内壁与人体大腿和小腿相匹配.设置内壁与双腿相匹配的箍板,两箍板相互铰接,模拟人体蹲起时的腿部形态,铰接位置伸出有弧形连接板,使人体与箍板契合度更高,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设置弹性支臂,当人体在举重过程中下蹲时通过箍板给人体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以减少人体负重,通过蹲起运动逐渐对腿部力量进行恢复。实施例2一种举重安全防护装置,参见图1-10:包括对应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箍板、弹性支臂、滑槽,箍板为弧形板体,箍板甲竖向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箍板乙其中一端铰接在箍板甲上端,箍板乙另一端部铰接有弹性支臂,底板上对应箍板乙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箍板甲的一端向下倾斜,弹性支臂末端通过滑块滑动装配在滑槽内;弹性支臂包括相互套装的两个导向杆和对应装配在两导向杆外壁的弹簧;滑槽两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底板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内支管、外支管和驱动螺母,驱动螺母对应连接在外支管下端,所述外支管下沿外壁设有凸缘,驱动螺母上端侧壁上设有与外支管凸缘相匹配的让位槽,内支管向上穿过驱动螺母套接在外支管内部,所述内支管外壁设有与驱动螺母相匹配的螺纹;两组训练机构中箍板乙末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上下两端对应铰接在滑槽和底板上;箍板甲和箍板乙通过二者端面对应伸出的弧形连接板相互铰接,所述箍板甲和箍板乙内壁与人体大腿和小腿相匹配;箍板甲和箍板乙中部设有捆扎带,所述捆扎带末端对应设有魔术粘。所述固定板或底板中部为断开结构,所述断开处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连接;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连接包括调节板和螺栓,调节板一端固连在固定板或底板其中一侧,调节板另一端伸向固定板或底板另外一侧,调节板中部设有腰型孔,螺栓穿过腰型孔将固定板或底板中部断开处固定连接。设置内壁与双腿相匹配的箍板,两箍板相互铰接,模拟人体蹲起时的腿部形态,铰接位置伸出有弧形连接板,使人体与箍板契合度更高,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设置弹性支臂,当人体在举重过程中下蹲时通过箍板给人体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以减少人体负重,通过蹲起运动逐渐对腿部力量锻炼。固定板或底板中部为断开结构,可根据需要调整两组训练机构的间距,以使本装置适应不同人群,满足人们出现使用时不同身高或习惯双腿的间隙不同;驱动螺母上端侧壁上设有与外支管凸缘相匹配的让位槽,所述内支管外壁设有驱动螺母相匹配的螺纹,可根据需要旋动驱动螺母进行滑槽高度的调节,从而控制本装置的支撑力和支撑角度;设置滑槽,当人体站起时,箍板乙随腿部改变角度,此时滑块沿滑槽滑动,以保证人体站起时弹簧对人体腿部不产生阻碍力;设置捆扎带,用于束缚腿部,防止脱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举重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举重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对应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组训练机构,其特征是:训练机构包括箍板、弹性支臂、滑槽,箍板为弧形板体,箍板甲竖向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箍板乙其中一端铰接在箍板甲上端,箍板乙另一端部铰接有弹性支臂,底板上对应箍板乙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箍板甲的一端向下倾斜,弹性支臂末端通过滑块滑动装配在滑槽内;弹性支臂包括相互套装的两个导向杆和对应装配在两导向杆外壁的弹簧;滑槽两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底板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内支管、外支管和驱动螺母,驱动螺母对应连接在外支管下端,所述外支管下沿外壁设有凸缘,驱动螺母上端侧壁上设有与外支管凸缘相匹配的让位槽,内支管向上穿过驱动螺母套接在外支管内部,所述内支管外壁设有与驱动螺母相匹配的螺纹;两组训练机构中箍板乙末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举重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对应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组训练机构,其特征是:训练机构包括箍板、弹性支臂、滑槽,箍板为弧形板体,箍板甲竖向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箍板乙其中一端铰接在箍板甲上端,箍板乙另一端部铰接有弹性支臂,底板上对应箍板乙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箍板甲的一端向下倾斜,弹性支臂末端通过滑块滑动装配在滑槽内;弹性支臂包括相互套装的两个导向杆和对应装配在两导向杆外壁的弹簧;滑槽两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底板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内支管、外支管和驱动螺母,驱动螺母对应连接在外支管下端,所述外支管下沿外壁设有凸缘,驱动螺母上端侧壁上设有与外支管凸缘相匹配的让位槽,内支管向上穿过驱动螺母套接在外支管内部,所述内支管外壁设有与驱动螺母相匹配的螺纹;两组训练机构中箍板乙末端通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锦赵欣莹赵曼曼张天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培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