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43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呼吸训练器,包括吹/吸气口、四个单向活瓣、依次连接设置且顶部和底部封闭的第一通气道、共同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第一通气道的一侧固定有吹/吸气口,位于开口的下端和上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单向活瓣,位于开口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置有通孔,下通孔处固定有第三单向活瓣,上通孔处固定有第四单向活瓣,第一通气道和共同通气道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和第二气道;第二通气道中有三个圆柱形管道,三个圆柱形管道中均放置有浮球,三个圆柱形管道与第二通气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上和下通气区域,第二通气道和共同通气道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和第四气道。生产方便,无需电池等特殊材料,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训练器。
技术介绍
呼吸训练主要分为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两种。其中,吸气呼吸训练,顾名思义,就是训练呼吸的过程中,吸气会使用到的肌肉群。吸气是一种主动过程,其须要靠主动收缩使胸腔扩大,使肺内压力降低;当肺内压力低于大气压时,空气便会吸入肺中。正常时的吸气由横膈膜和外肋间肌负责,当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时,横膈膜位置向下且胸腔同时向外和向上运动,胸腔体积变大,相对地,压力变小,大气的空气就被吸进肺中。目前,用以训练患者呼吸肌所使用的呼吸训练器种类繁多,大致上可略分成浮盘式呼吸训练器、球式呼吸训练器、运动式呼吸训练器、电子式呼吸训练器、吸入混合式呼吸训练器、叶片式呼吸训练器及嘴咬式呼吸训练器等类型。然而,前述各类型的呼吸训练器虽可提供一训练患者呼吸机的效果,但现有呼吸训练器于使用时,吸与呼无法合一,吸气仅使用管子,呼气时嘴要分离,造成不客观的评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呼吸训练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训练器,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吹/吸气口、四个单向活瓣、依次连接设置且顶部和底部封闭的第一通气道、共同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处固定有该吹/吸气口,该第一通气道中且位于该开口的下端和上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活瓣和第二单向活瓣,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上且位于该开口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置有一通孔,下通孔处固定有第三单向活瓣,上通孔处固定有第四单向活瓣,该第一通气道和该共同通气道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该第二通气道中并排设置有三个圆柱形管道,每一圆柱形管道的内壁上均布设有不同的刻度,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均放置有一浮球,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底部和顶部均开设有通气孔,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一和第二个的顶部的通气孔的下缘与该浮球的球面相匹配,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三个的通气孔的下缘固定有多个圆柱棒;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与该第二通气道的顶部形成一上通气区域,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与该第二通气道的底部形成一下通气区域,该第二通气道和该共同通气道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三气道和第四气道。较佳地,该第一通气道为圆柱体。较佳地,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直径均相同,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底部的通气孔的直径均相同,且通气孔的直径小于该圆柱形管道的直径。较佳地,该圆柱形管道的底部的通气孔的直径为该圆柱形管道的直径的一半。较佳地,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顶部的通气孔的直径均相同。较佳地,第三个圆柱形管道的内壁上还布设有时间与得分的关系表。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单向活瓣的合理应用,使得呼吸训练器同时满足了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双重要求。呼/吸气训练之间切换不需要任何操作,操作过程十分简便,且一次呼吸过程能够同时训练呼气和吸气功能,提高训练效率。2、本技术在呼/吸气训练过程中,训练者通过得分(管壁刻度)的提高及得分相对应的颜色的改变来动态了解自身的呼/吸气功能逐步提高的过程,增加其继续训练的动力,提高继续改善呼吸功能的信心。3、本技术生产方便,无需电池、贵重金属等特殊材料,生产成本及产品零售价低,降低消费者的经济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呼吸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单向活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三个圆柱形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训练器,其包括一吹/吸气口A、四个单向活瓣(分别为第一单向活瓣B1、第二单向活瓣B2、第三单向活瓣B3和第四单向活瓣B4)、依次连接设置且顶部和底部封闭的第一通气道、共同通气道C1和第二通气道,第一通气道为圆柱体。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处固定有该吹/吸气口A,该第一通气道中且位于该开口的下端和上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活瓣B1和第二单向活瓣B2,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上且位于该开口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置有一通孔,下通孔处固定有第三单向活瓣B3,上通孔处固定有第四单向活瓣B4,该第一通气道和该共同通气道C1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气道X1和第二气道Y2。该第二通气道中并排设置有三个圆柱形管道(分别为第一圆柱形管道D1、第二圆柱形管道D2和第三圆柱形管道D3),每一圆柱形管道的内壁上均布设有不同的刻度,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均放置有一浮球,分别为第一浮球E1、第二浮球E2和第三浮球E3,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底部和顶部均开设有通气孔,底部通气孔分别为通气孔F1、通气孔F2和通气孔F3,顶部通气孔分别为通气孔G1、通气孔G2和通气孔G3,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一和第二个的顶部的通气孔的下缘(H1和H2)与该浮球的球面相匹配,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三个的通气孔的下缘(H3)固定有多个圆柱棒。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与该第二通气道的顶部形成一上通气区域C2,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与该第二通气道的底部形成一下通气区域C3,该第二通气道和该共同通气道C1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三气道Y1和第四气道X2。其中,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直径均相同;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底部的通气孔的直径均相同,且通气孔的直径小于该圆柱形管道的直径,例如,该圆柱形管道的底部的通气孔的直径为该圆柱形管道的直径的一半;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顶部的通气孔的直径均相同。此外,第三圆柱形管道D3的内壁上还布设有时间与得分的关系表。如图2所示,每一个单向活瓣由瓣叶Ba、固定点Bb和底拖Bc组成,其结构类似于Venturi面罩装置的单向活瓣,瓣叶Ba的一点固定于固定点Bb上,使得围绕该点活动,且瓣叶与固定点之间摩擦力不影响其活动。在静止状态下,所有单向活瓣均处于自然关闭状态下,在呼/吸训练过程中,瓣叶活动的角度为0-90度。当用力吸气时,吹/吸气口A内处于负压,第一单向活瓣B1被动开放状态,第二单向活瓣B2被动关闭,第二单向活瓣B3被动关闭,第二单向活瓣B4被动打开。第二单向活瓣B4成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关口。当用力呼气时,吹/吸气口A处于正压,第二单向活瓣B1主动关闭,第二单向活瓣B2主动打开,第二单向活瓣B3主动打开,而第二单向活瓣B4主动关闭。本技术的呼吸训练器严格意义是吸气训练器和呼气训练器的集合体。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它能起到评估、锻炼和再评估肺功能的作用,这对改善肺功能,增加手术期安全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患者能够清楚看到肺功能的改善,这大大增加其对肺功能恢复的信心。该呼吸训练器的设计是对临床上现有的吸气训练器或者呼气训练器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具有操作简便、功能齐全、功能明确、价格低廉等优势。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工作机制如下:吸气功能评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呼吸训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吹/吸气口、四个单向活瓣、依次连接设置且顶部和底部封闭的第一通气道、共同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处固定有该吹/吸气口,该第一通气道中且位于该开口的下端和上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活瓣和第二单向活瓣,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上且位于该开口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置有一通孔,下通孔处固定有第三单向活瓣,上通孔处固定有第四单向活瓣,该第一通气道和该共同通气道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该第二通气道中并排设置有三个圆柱形管道,每一圆柱形管道的内壁上均布设有不同的刻度,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均放置有一浮球,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底部和顶部均开设有通气孔,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一和第二个的顶部的通气孔的下缘与该浮球的球面相匹配,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三个的通气孔的下缘固定有多个圆柱棒;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与该第二通气道的顶部形成一上通气区域,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与该第二通气道的底部形成一下通气区域,该第二通气道和该共同通气道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三气道和第四气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吹/吸气口、四个单向活瓣、依次连接设置且顶部和底部封闭的第一通气道、共同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处固定有该吹/吸气口,该第一通气道中且位于该开口的下端和上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活瓣和第二单向活瓣,该第一通气道的一侧上且位于该开口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置有一通孔,下通孔处固定有第三单向活瓣,上通孔处固定有第四单向活瓣,该第一通气道和该共同通气道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该第二通气道中并排设置有三个圆柱形管道,每一圆柱形管道的内壁上均布设有不同的刻度,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均放置有一浮球,该三个圆柱形管道的底部和顶部均开设有通气孔,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一和第二个的顶部的通气孔的下缘与该浮球的球面相匹配,该三个圆柱形管道中的第三个的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利鹏朱恒美李骅华陆炯炯许丽丽杨甲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