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327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茶种植方法,经过对插穗选取,插穗处理,控制叶芽与扦插培养基质表面的距离,使得受感染率降低,结合遮阴、苗圃管理以及移栽大田后的管理,使得油茶树苗的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扦插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而且移栽成活率也较高,达到了96%以上;在移栽后,第二年即可挂果,并且每亩挂果量达到了45.7~49.8kg,每株挂果平均达到4.7~5.3个,产油量较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种植
,尤其是一种油茶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最高的,并且具有较高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是南方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经济作物,又名油茶树或茶籽树。油茶植株高4~6m,经常在2~3m。油茶根系发达,耐贫瘠土壤,适应生长范围广,可充分利用边际土地来生长,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者兼备的优良蜀中,其制备的油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优质的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E。茶油,还具有较好的保健和医用功能,其中含有的有益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对于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拥有较显著的效果,同时还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特效,可以缓解人们的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尤其是亚麻酸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滋补提神的功效。可是,现有技术中,对于油茶树种植方法不恰当,往往导致油茶树种植成活率较低以及油茶挂果周期较长,而且所挂的油茶果的产油量较低,导致茶油产量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鉴于此,本研究者针对油茶树种植,对油茶树扦插插穗选取与处理,遮阴,炼苗、栽培,追肥处理,使得油茶树的成活率,挂果周期,茶油产量等均得到了改善,为油茶树种植
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茶种植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3.5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60~80mg/kg的ABT生根粉、3.3~3.7g/L维生素A和2~4g/kg草酸锌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0.3~0.5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3~8h,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6~2.1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60%~75%,保持棚内湿度为76%~88%,扦插后,每隔10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16~18kg;(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5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75%处理3~6天,将棚早晚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0天,撤掉遮阴棚;早上是在10:00以前,晚上是在17:00以后;(4)在遮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3%~0.8%的硝酸钾和质量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锌溶液交替喷洒,直至苗长高至10~15cm后,将其按照行距4m,株距2.6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0.8~1.1m,坑直径为0.3~0.4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20~30cm,再采用河沙覆盖1~3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0~15cm;(5)在油茶花期对油茶树进行追花肥处理,每株施肥4~6kg;在油茶挂果期,对油茶树进行施加挂果肥,每株施加30~40kg。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草木灰20~30份、河沙3~7份、磷酸0.2~0.7份、硫酸钙0.2~0.7份、塘泥30~50份。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草木灰23份、河沙5份、磷酸0.5份、硫酸钙0.4份、塘泥40份。所述的营养液为苦楝0.5kg,青蒿6kg,杜仲0.7kg,蛇床子0.3kg,汽油5~8ml混合后,搅拌均匀,研磨,过200~300目筛后,加水4~7L配制而成。所述的回填,在泥土中拌入有占泥土质量1%~7%的草酸锌粉剂。所述的基肥,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蚯蚓粪10~20kg,油茶壳5~9kg,油菜饼粕3~7kg,棕榈叶3~8kg,鱼粉1~3kg,磷石膏粉5~8份,沼液3~5L。所述的追花肥,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硼酸锌粉1~3kg,磷酸氢二钾粉0.2~0.7kg,百菌清粉剂0.01~0.07kg,水3~5L,混合拌匀而成。所述的挂果肥,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硝酸锌粉1~3kg,草酸钙粉0.1~0.8kg、磷酸二氢钾粉0.1~0.7kg和沼液3L,拌匀,在温度为300~500℃下处理10~20s,而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磷石膏粉是将磷石膏置于温度为300℃~400℃煅烧处理1~3min后,趁热,喷洒占磷石膏质量1%~3%的水,使得其表面粉化,送入研磨机研磨,加水,重结晶,搅拌,静置,过滤,烘干至含水率为30%~50%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经过对插穗选取,插穗处理,控制叶芽与扦插培养基质表面的距离,使得受感染率降低,结合遮阴、苗圃管理以及移栽大田后的管理,使得油茶树苗的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扦插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而且移栽成活率也较高,达到了96%以上;在移栽后,第二年即可挂果,并且每亩挂果量达到了45.7~49.8kg,每株挂果平均达到4.7~5.3个,产油量较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油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3.5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60mg/kg的ABT生根粉、3.3g/L维生素A和2g/kg草酸锌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0.3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3h,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6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60%,保持棚内湿度为76%,扦插后,每隔10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16kg;(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5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处理3天,将棚早晚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0天,撤掉遮阴棚;早上是在10:00以前,晚上是在17:00以后;(4)在遮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3%的硝酸钾和质量浓度为0.01%的硫酸锌溶液交替喷洒,直至苗长高至10cm后,将其按照行距4m,株距2.6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0.8m,坑直径为0.3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20cm,再采用河沙覆盖1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0cm;(5)在油茶花期对油茶树进行追花肥处理,每株施肥4kg;在油茶挂果期,对油茶树进行施加挂果肥,每株施加30kg。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草木灰20kg、河沙3kg、磷酸0.2kg、硫酸钙0.2kg、塘泥30kg。所述的营养液为苦楝0.5kg,青蒿6kg,杜仲0.7kg,蛇床子0.3kg,汽油5ml混合后,搅拌均匀,研磨,过200目筛后,加水4L配制而成。所述的回填,在泥土中拌入有占泥土质量1%的草酸锌粉剂。所述的基肥,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蚯蚓粪10kg,油茶壳5kg,油菜饼粕3kg,棕榈叶3kg,鱼粉1kg,磷石膏粉5kg,沼液3L。所述的追花肥,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硼酸锌粉1kg,磷酸氢二钾粉0.2kg,百菌清粉剂0.01kg,水3L,混合拌匀而成。所述的挂果肥,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硝酸锌粉1kg,草酸钙粉0.1kg、磷酸二氢钾粉0.1kg和沼液3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3.5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60~80mg/kg的ABT生根粉、3.3~3.7g/L维生素A和2~4g/kg草酸锌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0.3~0.5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3~8h,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6~2.1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60%~75%,保持棚内湿度为76%~88%,扦插后,每隔10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16~18kg;(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5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75%处理3~6天,将棚早晚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0天,撤掉遮阴棚;早上是在10:00以前,晚上是在17:00以后;(4)在撤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3%~0.8%的硝酸钾和质量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锌溶液交替喷洒,直至苗长高至10~15cm后,将其按照行距4m,株距2.6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0.8~1.1m,坑直径为0.3~0.4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20~30cm,再采用河沙覆盖1~3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0~15cm;(5)在油茶花期对油茶树进行追花肥处理,每株施肥4~6kg;在油茶挂果期,对油茶树进行施加挂果肥,每株施加30~40k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3.5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60~80mg/kg的ABT生根粉、3.3~3.7g/L维生素A和2~4g/kg草酸锌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0.3~0.5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3~8h,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6~2.1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60%~75%,保持棚内湿度为76%~88%,扦插后,每隔10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16~18kg;(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5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75%处理3~6天,将棚早晚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0天,撤掉遮阴棚;早上是在10:00以前,晚上是在17:00以后;(4)在撤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3%~0.8%的硝酸钾和质量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锌溶液交替喷洒,直至苗长高至10~15cm后,将其按照行距4m,株距2.6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0.8~1.1m,坑直径为0.3~0.4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20~30cm,再采用河沙覆盖1~3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0~15cm;(5)在油茶花期对油茶树进行追花肥处理,每株施肥4~6kg;在油茶挂果期,对油茶树进行施加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运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岑巩县运江农林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