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3272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对于高度高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清除其上的危石、松石、浮石,并回填到采石坑中;然后,在采石面上钻凿种植穴,栽种侧柏、刺槐、梧桐等;在坡脚开挖种植槽,栽植藤类植物;(二)对于高度低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在坡脚开挖种植槽,栽植藤类植物;(三)对于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底面,开挖或钻凿种植穴,栽种乔木;播撒野生草种;(四)养护:两年内进行定期养护,养护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绿化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考虑生态恢复的自然规律,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恢复了自然生态,可在同类损毁山体生态恢复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属于山体生态环境修复

技术介绍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一曲优美的民歌唱出了沂蒙山区那迷人的风貌。蒙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生态环境优美,地质地貌景观及旅游资源丰富。云雾山山脉山体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位于京沪高速公路蒙阴段的南侧,山体走向与灰岩走向基本一致,属于顺层灰岩山体,历史上由于蒙阴县水泥厂等10余个采石场的无序开采,对山体造成了严重破坏,山体植被被毁、留下了光秃的采石面,影响了山体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开采面多为扇面状或不规则状,裸露面高度一般在30~50m,采石面坡度一般在56°,边缘部位岩石松动,危岩耸立。采石面坡前地表常有采石坑和废石堆,采石场底面宽度5~15m。本专利技术的绿化方法,遵循安全性原则、环境协调性原则、永久性原则、景治合一原则和经济原则。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对于高度高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简称采石面),清除其上的危石、松石、浮石,并回填到采石坑中;然后,在采石面上钻凿种植穴(利用工程钻机穿凿),种植穴中填充土(周边的土,或配制的营养土),栽种侧柏、刺槐、梧桐或其它当地野生物种;在坡脚开挖一条种植槽,回填土(周边的土,或配制的营养土),栽植葛条、爬山虎等藤类植物;进一步地,在岩石比较致密、裂隙发育差的采石面上,采取规则的种植穴穿凿方式;在裂隙相对发育的采石面上,沿裂隙穿凿;进一步地,种植穴的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不低于11cm,深度60~100cm;种植穴的株行距为2~3m×2~3m,可呈梅花型布置,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或稀疏;进一步地,种植穴垂直于地面;进一步地,在采石面上钻凿通风孔,通风孔直径在20~30mm,通风孔与种植穴垂直并且相连通;进一步地,在种植穴中充填的营养土,富含有机质,团粒结构完好,具有较好的保肥、透水、透气能力,土壤酸碱度(pH值)在6~7之间,干燥土密度小于1200kg/m3;进一步地,在种植穴中栽种侧柏、刺槐、梧桐或其它当地野生物种,栽种的苗木枝条饱满,株型整齐,胸径不超过1cm,株高30~60cm,根部带土球,根系无病虫害及病原体,根系保存完好,无劈裂根;(二)对于高度低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在坡脚开挖一条种植槽,回填土(周边的土,或配制的营养土),栽植葛条、爬山虎等藤类植物;进一步地,种植槽宽40cm、深50cm;回填40cm厚的土;种植槽的株距为30cm;(三)对于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底面,开挖或钻凿种植穴,种植穴中填充土(周边的土,或配制的营养土),栽种杨树、梧桐等乔木树种;向采石场底面人工播撒野生草种(当地的野生草种),其目的是固土防尘,涵养水分,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地,种植穴的规格为1m×1m×1m,间距2~3m,行距2~3m;(四)养护:上述施工完成后,两年内进行定期养护,养护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如下:1.在养护期内,保持种植穴的湿润,适当浇水施肥(对于干旱区,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雨季可适当减少);后期浇水可遵循“多量少次”原则;进一步地,选择在早上进行浇水作业,浇水量依土壤性质和蒸发量而定,一般应使土壤湿润10~15cm为宜,通常一周二次,干旱时适当增加次数;根据当地的现场实际,建议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浇水;2.所有苗木在栽后15~20天期间,对各种苗木进行喷药一次,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比如800倍多菌灵;3.种植完成一个月后,全面普查成活情况,对于明显不成活的苗木予以补种;4.两年后,移植的植被根系已生长发育,且逐渐侵入岩体,成活率提高,由其自然养护。本专利技术的绿化方法,充分考虑“乔灌藤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思路,立面绿化主要以灌木为主,底面绿化以种植乔木为主,坡脚种植藤类植物。乔木以当地优势树种白杨树或梧桐树为主,灌木以侧柏为主,可以交叉种植。藤类植物采用当地物种爬山虎、葛条,分片种植。白杨树、梧桐树种植在底面。本专利技术的绿化方法,对破碎岩体进行了卸载,消除了安全隐患–采用“乔、灌、藤、草”相结合的方式对斜坡进行了绿化美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考虑生态恢复的自然规律,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恢复了自然生态,可在采石场周边环境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通风孔布置示意图。图2:山体绿化效果示意图。图3:灰岩裂隙中生长的梧桐树照片。图4:栽种的侧柏照片。图5:治理前山顶局部照片。图6:治理前局部照片。图7:治理后破损山体的照片(一)。图8:治理后破损山体的照片(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实例山东省蒙阴县京沪高速公路沿线采石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一、治理区概况1自然地理1.1地理位置工作区位于蒙阴县城南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的南侧,云雾山、卧牛山的北侧,由蒙阴县水泥厂采石场和十多个乡镇、村、个体采石场组成。行政上隶属蒙阴县。区内交通便利,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于蒙阴城南、云雾山北麓通过。工作区地理坐标:东经117°53′00″-117°55′10″,北纬35°41′02″-35°42′43″;本次治理的区段为会泉峪段,该段破损山体长约632m,裸露面积3.66万m2。1.2气象蒙阴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具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干燥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4℃,多年(1971-2006年)平均降水量752.8mm,年最大降水量1100.6mm(1990年),受季风气候作用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其中7、8月份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故而该月份多暴雨出现(24小时>50mm),年内最多暴雨次数10次(1990年),最大暴雨量358mm(1960年)。1.3水文工作区位于地表分水岭附近,为东汶河支流的上游区,多属季节性河流或冲沟。2地质环境条件2.1地形地貌工作区为中低山丘陵区,属单面山,自然坡度40°左右,剥蚀地形。区内云雾山海拔417.2mm,呈北西-南东走向,植被较发育,景色秀丽。2.2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比较单一,自南向北依次分布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以山顶地表分水岭为界,山南侧为奥陶与寒武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页岩等;山北侧为奥陶系灰色厚层灰岩。采石场地带为奥陶系马家沟组北庵庄段灰色灰岩,厚层,质纯,层理发育,倾向北东,岩层倾角35~43°。现将区内出露地层及分布情况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寒武系(∈):分布于云雾山南侧,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馒头组(∈M):紫灰色云母质页岩、粉砂岩及砂质页岩夹含小鲕粒灰岩,厚度133mm。张夏组(∈j):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夹灰绿色页岩。厚度441m。崮山组(∈jG):黄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疙瘩状灰岩、竹叶岩灰岩,厚度45m。炒米店组(∈j):灰色竹叶状砾屑灰岩、薄层灰岩、藻灰岩及鲕粒灰岩。厚度173m。三山子组(∈Ojs):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结核条带细晶白云岩,小竹叶状白云岩,细晶含灰质白云岩。厚度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对于高度高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清除其上的危石、松石、浮石,并回填到采石坑中;然后,在采石面上钻凿种植穴,种植穴中填充土,栽种侧柏、刺槐、梧桐或其它当地野生物种;在坡脚开挖种植槽,回填土,栽植藤类植物;(二)对于高度低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在坡脚开挖种植槽,回填土,栽植藤类植物;(三)对于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底面,开挖或钻凿种植穴,种植穴中填充土,栽种乔木;向采石场底面人工播撒野生草种;(四)养护:上述施工完成后,两年内进行定期养护,养护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如下:(1)在养护期内,保持种植穴的湿润,适当浇水施肥;(2)所有苗木在栽后15~20天期间,对各种苗木进行喷药一次;(3)种植完成一个月后,全面普查成活情况,对于明显不成活的苗木予以补种;(4)两年后,移植的乔灌木、藤本根系已发育,喷且逐渐侵入岩体,由其自然养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对于高度高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清除其上的危石、松石、浮石,并回填到采石坑中;然后,在采石面上钻凿种植穴,种植穴中填充土,栽种侧柏、刺槐、梧桐或其它当地野生物种;在坡脚开挖种植槽,回填土,栽植藤类植物;(二)对于高度低于5米的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坡面,在坡脚开挖种植槽,回填土,栽植藤类植物;(三)对于破损山体的采石场底面,开挖或钻凿种植穴,种植穴中填充土,栽种乔木;向采石场底面人工播撒野生草种;(四)养护:上述施工完成后,两年内进行定期养护,养护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如下:(1)在养护期内,保持种植穴的湿润,适当浇水施肥;(2)所有苗木在栽后15~20天期间,对各种苗木进行喷药一次;(3)种植完成一个月后,全面普查成活情况,对于明显不成活的苗木予以补种;(4)两年后,移植的乔灌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波姚春梅徐品江泳张莉莉刘洪亮高赞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