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控制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022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控制箱,包括箱体,还包括垂直贯穿箱体顶部并伸入到箱体内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位于箱体外一端设有鼓风机,鼓风机下方的进风管中还设置有加热装置,进风管位于箱体内的部分包括竖直设置抵达箱体底端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顶端、中端和底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所述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均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L”型支管,所述“L”型支管的末端封闭且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风孔,箱体底端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水平贯穿箱体的出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面设置在箱体内各处的进风管进行通风,并使用加热装置除湿,具有优秀的通风、除湿以及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控制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防潮防湿并具有通风除尘功能的配电控制箱。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工业生产领域中,配电箱作为一种集中安装开关、仪表、端子等设备的成套装置,因其能够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进行开合操作,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并且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企业、商场、宾馆、学校、机场、港口、医院、高层建筑、生活小区等场合的低压电网系统中,作为动力、照明配电及电动机控制之用,是一种适合室内挂墙、户外落地安装的配电设备。但是,当这些配电柜的工作环境处在风沙粉尘、潮湿等恶劣环境时,由于一般的配电柜防尘防潮能力差,运行一段时间后,粉尘以及潮湿空气进入配电柜,配电柜内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种线路板、PLC微电脑控制器等精密仪器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故障,例如接触器出现卡阻、电源回路短路、电路板烧毁、变频器报警灯故障。这些故障轻则影响生产、或者烧毁电机、电气元件等,重则有可能对人身、设备甚至厂房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申请号为201420114251.8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配电控制箱,采用两台上下设置的风机对配电控制箱内进行通风,起到除尘除湿的作用,但是在南方整体空气环境潮湿的地区,抽风机抽入的空气同样很湿润,依然会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坏,而且其风机风口仅对准配电控制箱内的中间位置,角落处的灰尘难以除去,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更好除湿、除尘效果的配电控制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控制箱,用以解决现有的配电控制箱在潮湿环境下除湿效果不佳以及对于箱体内角落处堆积的灰尘难以除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配电控制箱,包括箱体,还包括垂直贯穿箱体顶部并伸入到箱体内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位于箱体外一端设有鼓风机,鼓风机下方的进风管中还设置有加热装置,进风管位于箱体内的部分包括竖直设置抵达箱体底端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顶端、中部和底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所述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均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L”型支管,所述“L”型支管的弯折处采用直角圆弧过渡并呈树状结构连接在送风管上,“L”型支管的末端封闭且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风孔;箱体底端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水平贯穿箱体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紧贴箱体底面,出风管位于箱体内的开口为倾斜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进风管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可以将鼓风机吹入的空气进行加热除湿后再通入箱体内,同时进风管包括送风管和加热管,加热管的“L”型支管全面的分布在整个箱体内,热空气通过均匀设置在“L”型支管上的风孔进入箱体,可以均匀全面的对箱体内进行通风加热,具有优秀的通风和除湿效果;2、本技术的出风管设置在箱体内底端的四个角落处,且位于箱体内的开口倾斜,可以将箱体内角落中的灰尘吸入并排出箱体外,充分除去配电控制箱中的灰尘,避免内部元件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通风管上风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进风管,3出风管,21送风管,22第一加热管,23第二加热管,24第三加热管,25鼓风机,26防尘滤网,27电热丝,28风孔,29“L”型支管,31抽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配电控制箱,包括箱体1,还包括垂直贯穿箱体1顶部并伸入到箱体1内的进风管2,所述进风管2位于箱体1外一端设有鼓风机25,鼓风机25下方的进风管2中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电热丝27,所述电热丝27交叉设置在进风管2中,可以加热被鼓风机25鼓进的冷空气,从而对箱体1内部进行加热除湿,所述加热装置和鼓风机25之间的进风管2上还设置有防尘滤网26,可以将吸入进风管2的空气进行除尘处理,避免引入新的粉尘,进风管2位于箱体1内的部分包括竖直设置抵达箱体1底端的送风管21,所述送风管21的顶端、中端和底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管22、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24,所述的第一加热管22、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24均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L”型支管29,所述“L”型支管29的弯折处采用直角圆弧过渡并呈树状结构连接在送风管21上,直角圆弧过渡可以防止弯折处应力集中,提高“L”型支管29的结构强度,树状结构可以提高送风范围,加强通风效果,“L”型支管29的末端封闭且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风孔28,因此从鼓风机25输送进的空气经加热后全部通过“L”型支管29上的风孔28进入到箱体1内,“L”型支管29的尺寸大小与箱体1的宽度相配合,便于将热风输送到箱体1内各个位置,保证加热除湿的均匀和彻底;箱体1底端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水平贯穿箱体1的出风管3,所述出风管3紧贴箱体1底面,出风管3位于箱1体内的开口为倾斜状,可以将箱体1内角落中的灰尘吸入并排出箱体1外,充分除去灰尘,出风管3位于箱体1外的一端还设有抽风机31,可以更好的辅助出风管3排出潮湿空气和灰尘。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箱体1内侧覆盖有隔热层,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石棉隔热瓦,具有低成本高效果的隔热功能,可以保持箱体1内温度,避免电热丝27加热后温度快速降低,从而节约能源成本。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开启抽风机31、鼓风机25以及电热丝27的电源,鼓风机25将箱体1外的空气吹进进风管2内,冷空气首先经过防尘滤网26,除去其本身携带的粉尘,然后经过电热丝27时被加热为热空气,再随进风管2通入箱体1内部,并随着送风管21、第一加热管22、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24运送到箱体1内各处,再通过风孔28排出,因此可以均匀的分布在箱体1内,从而全面的进行加热;抽风机31在出风管3内造成负压使箱体1内的潮湿空气带着粉尘向出风管3运动,并通过出风管3排出箱体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配电控制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控制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贯穿箱体顶部并伸入到箱体内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位于箱体外一端设有鼓风机,鼓风机下方的进风管中还设置有加热装置,进风管位于箱体内的部分包括竖直设置抵达箱体底端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顶端、中部和底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所述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均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L”型支管,所述“L”型支管的弯折处采用直角圆弧过渡并呈树状结构连接在送风管上,“L”型支管的末端封闭且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风孔;箱体底端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水平贯穿箱体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紧贴箱体底面,出风管位于箱体内的开口为倾斜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控制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贯穿箱体顶部并伸入到箱体内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位于箱体外一端设有鼓风机,鼓风机下方的进风管中还设置有加热装置,进风管位于箱体内的部分包括竖直设置抵达箱体底端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顶端、中部和底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所述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均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L”型支管,所述“L”型支管的弯折处采用直角圆弧过渡并呈树状结构连接在送风管上,“L”型支管的末端封闭且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春陈宏森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东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