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变压器的智能型电力转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010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变压器的智能型电力转接设备,包括圆柱形底座;底座顶面设有4个USB接口,顶面中心形成内嵌轴承的圆孔,下方设有底托;底座内部设有变压器,变压器初级绕组连接火线和零线,次级绕组通过整流滤波电路连接USB接口;底座顶部设有三组叠放并通过第二线缆相连的分立模组,分立模组侧面均设有插座;位于底层的分立模组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分立模组中心设有供螺柱穿过的螺纹孔;螺柱下部嵌套于轴承内圈,底端连接底托中心,螺柱中部和上部外壁形成螺纹且上部的外径小于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灵活,方便展开和收缩,具有比通用排插更多数量且利用率更高的插孔,内置USB充电接口,免去了用户外加充电器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变压器的智能型电力转接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转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变压器并且可伸缩使用的电力转接设备。
技术介绍
电力排插是生活中常用的电力转接设备,可以将一个插头扩展成多个使用。常见插排一般都有不超过5组插孔,但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普通插排扩展出来的插孔数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增多插孔,插排的体积又会很大,而不增加插排尺寸,很容易带来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插孔间距过于密集,有的电器设备插头较大,插上后会遮挡旁边插孔,造成插孔利用率降低。因此,如果插孔间距可调节,就可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需要任意调节,兼顾空间和插孔利用率两方面的要求。此外,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一般都是5V供电,如果使用220V电源,需要增加交直流转换插头,而该转换插头的设计原理往往是通过内置开关电源实现的,开关电源纹波大,虽然体积很小,但是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如使用传统变压器的线性电源。如果能在插排内部部署交直流转换设备,将220V交流转换为5V直流并通过USB接口输出,用户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只需要一根USB线就能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内置变压器的智能型电力转接设备,为此,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置变压器的智能型电力转接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变压器的智能型电力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1)、第一线缆(2)、底座(3);所述插头(1)为三相插头;所述第一线缆(2)包括三根芯线,分别连接插头(1)的三个触片;所述底座(3)为圆柱形,顶面设有4个USB接口(4),侧壁设有开关(11),顶面中心形成圆孔,轴承(15)外圈固定在圆孔内壁上;底座(3)内部设有变压器,变压器初级绕组通过第一线缆(2)连接火线和零线,变压器次级绕组通过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连接USB接口(4);底座(3)下方设有底托(5);底座(3)顶部设有三组叠放的分立模组(8),相邻两组分立模组(8)之间分别通过第二线缆(7)相连,分立模组(8)中部为六棱柱,每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变压器的智能型电力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1)、第一线缆(2)、底座(3);所述插头(1)为三相插头;所述第一线缆(2)包括三根芯线,分别连接插头(1)的三个触片;所述底座(3)为圆柱形,顶面设有4个USB接口(4),侧壁设有开关(11),顶面中心形成圆孔,轴承(15)外圈固定在圆孔内壁上;底座(3)内部设有变压器,变压器初级绕组通过第一线缆(2)连接火线和零线,变压器次级绕组通过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连接USB接口(4);底座(3)下方设有底托(5);底座(3)顶部设有三组叠放的分立模组(8),相邻两组分立模组(8)之间分别通过第二线缆(7)相连,分立模组(8)中部为六棱柱,每个侧面均设有一组插座(6),插座(6)内的触片,分别连接第一线缆(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威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