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299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层,该第一金属层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二金属层,该第二金属层具有第二开口部;以及天线,该天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开口部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NFC的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现已普及。作为NFC天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如下的天线:如图15(A)所示,金属板2具有第一导体开口部21和第二导体开口部22,线圈导体31设置在金属板2的第一导体开口部21的下方;此外图15(B)是天线装置的电流示意图,由于第二导体开口部22的存在,使得金属板2内圈的涡流I1感应出金属板2外圈的涡流I2和第二导体开口部22处的涡流I3。金属板2内圈的涡流I1与线圈导体31的电流I0的方向相反,因而会降低天线线圈的增益;金属板2外圈的涡流I2与线圈导体31的电流I0的方向相同,因而会增加天线线圈的增益。此外,图15(C)和图15(D)是第二导体开口部22的变形例,图15(C)中,第二导体开口部22由缝隙和开孔构成,图15(D)中,第二导体开口部22是与第一导体开口部21相同大小的开孔,线圈导体31设置于第一导体开口部21的下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WO2014/125927然而,专利文献1只是对于金属后壳的开孔以及设置在金属后壳的开孔下方的天线线圈进行的改进,而完全没有考虑过在金属后壳的下方隔着天线线圈设置的金属板例如PCB等对于天线性能的影响,实际上,如图16所示,在例如作为手机后壳的金属后壳的相对侧一般都会存在PCB上的金属层或中壳等金属结构,而该金属结构会遮挡磁通的流通,降低天线的性能。专利文献1对于这一问题均没有任何描述,并且没有给出任何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PCB上的金属层或中壳等金属结构对于天线性能的降低的天线装置。本技术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层,该第一金属层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二金属层,该第二金属层具有第二开口部;以及天线,该天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开口部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磁通穿过第二金属层而不被阻挡,从而不仅能够减小第二金属层(PCB上的金属层或中壳等金属结构)对于磁通的屏蔽,即减小对于天线性能的降低,而且还能够使第二金属层(PCB等金属板)与第一金属层(例如金属后壳或后壳的一部分)同样地起到辐射板的作用,从而可大幅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一优选方式,所述天线包括具有开口的线圈,所述线圈的开口至少一部分不被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阻挡。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方式,磁通可通过天线线圈的开口进入或者流出,并且进一步优选为天线线圈的开口完全不被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阻挡。作为第二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线圈以外的区域具有重叠的部分。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优选方式,能够使磁通形成闭合的回路,可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三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面积相等,形状相同,且完全重叠。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四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范围内。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四优选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五优选方式,所述天线不被所述第二金属层阻挡。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五优选方式,由于天线是接收或产生磁通的器件,因而若天线不被第二金属层阻挡,则能够减小第二金属层的屏蔽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六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开口部是开孔。作为第七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开口部包括两个开孔、和连接该两个开孔的缝隙。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七优选方式,通过利用狭缝来改变涡流流向分布,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八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开口部包括开孔、和从该开孔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边缘的缝隙。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八优选方式,通过利用狭缝来改变涡流流向分布,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九优选方式,所述线圈包括横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一边和与该第一边相对一侧的第二边,所述缝隙设置为将所述开孔的靠所述线圈的第二边的边缘和与其相邻且相对的第二金属层的边缘相连接。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九优选方式,通过使缝隙靠近线圈进行设置,从而相比于使缝隙远离线圈进行配置的情况,能够在第二金属层的外圈产生与线圈相同方向的较大的涡流作为增益,能够进一步提高天性性能。此外,缝隙越小,产生的增益越大。作为第十优选方式,所述缝隙设置为将所述开孔的与设置有所述天线线圈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和与其相邻且相对的第二金属层的边缘相连接。作为第十一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开口部是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边缘向内侧凹陷的凹口。作为第十二优选方式,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凹口的靠所述第二金属层中央部的下方。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优选方式,能够感应出更多的有效涡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天性性能。作为第十三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连通部。作为第十四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是由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连通部连接的开孔。作为第十五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包括两个开孔、和连接该两个开孔的缝隙,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分别为开孔,所述连通部为连接该两个开孔的缝隙。作为第十六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相同。作为第十七优选方式,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下方,且所述线圈的开口不被所述第一金属层阻挡,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金属层阻挡。作为第十八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范围内。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八优选方式,可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区域进磁,另一个区域出磁,从而能够使磁通形成闭合的回路,可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作为第十九优选方式,所述天线为环形,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不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中央部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天线设置在靠所述第一金属层中央部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下方。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九优选方式,能够使第一金属层上的有效涡流进一步增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天线功率以及天线性能。作为第二十优选方式,所述天线为环形,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不同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天线设置在面积较小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下方。作为第二十一优选方式,所述天线是8字形天线,该8字形天线包括第一天线线圈和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第一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作为第二十二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天线线圈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所述第二天线线圈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方,所述8字形天线的中部的走线位于所述连通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天线线圈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的开口不被所述第一金属层阻挡。作为第二十三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天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金属层阻挡。作为第二十四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天线线圈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的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开口不被所述第二金属层阻挡。作为第二十五优选方式,所述天线是双回路天线,该双回路天线包括第一线圈部分和第二线圈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天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层,该第一金属层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二金属层,该第二金属层具有第二开口部;以及天线,该天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开口部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层,该第一金属层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二金属层,该第二金属层具有第二开口部;以及天线,该天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开口部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具有开口的线圈,所述线圈的开口至少一部分不被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阻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线圈以外的区域具有重叠的部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面积相等,形状相同,且完全重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范围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不被所述第二金属层阻挡。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部是开孔。8.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部包括两个开孔、和连接该两个开孔的缝隙。9.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部包括开孔、和从该开孔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边缘的缝隙。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部包括开孔、和从该开孔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边缘的缝隙,所述线圈包括横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一边和与该第一边相对一侧的第二边,所述缝隙设置为将所述开孔的靠所述线圈的第二边的边缘和与其相邻且相对的第二金属层的边缘相连接。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设置为将所述开孔的与设置有所述天线线圈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和与其相邻且相对的第二金属层的边缘相连接。12.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部是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边缘向内侧凹陷的凹口。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凹口的靠所述第二金属层中央部的下方。14.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连通部。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是由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所述连通部连接的开孔。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包括两个开孔、和连接该两个开孔的缝隙,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分别为开孔,所述连通部为连接该两个开孔的缝隙。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相同。1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曲智树芳师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