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78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包括定位沿、导压孔、外环和定流针,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均匀间隔的三组挡块,所述漩涡发生体和定流环分别通过挡块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管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差压传感器,所述管体上位于漩涡发生体的左右两侧等距离设有两条导压管,且导压管的顶端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差压传感器的顶部连接有表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漩涡发生体的前后两侧设置定流环,加强了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减轻了流体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而可在较短的管体内进行压力检测,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体积更小,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
本技术涉及流量计
,具体为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
技术介绍
涡街流量计,通常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主要用于工业管道介质流体的流量测量,如气体、液体、蒸汽等多种介质。其特点是压力损失小,量程范围大,精度高,在测量工况体积流量时几乎不受流体密度、压力、温度、粘度等参数的影响。无可动机械零件,因此可靠性高,维护量小。现有的差压式涡街流量计中,旋涡发生体在管道中的安装位置必须严格对称.旋涡发生体上游必须具有倍管径以上的直管,下游必须有倍管径的直管,导致涡街流量计的管体较长,安装空间需求大,在某些空间较为狭小的位置使用时不便于进行安装。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差压式涡街流量计管体较长,安装空间需求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包括管体、漩涡发生体、导压管、差压传感器、连接管、表头组件、挡块、定流环、定位沿、导压孔、外环和定流针;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均匀间隔的三组挡块,所述漩涡发生体和定流环分别通过挡块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管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差压传感器,所述管体上位于漩涡发生体的左右两侧等距离设有两条导压管,且导压管的顶端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差压传感器的顶部连接有表头组件,所述漩涡发生体的左端设有定位沿,所述漩涡发生体上开设有两处导压孔。优选的,所述定流环包括外环和定流针,所述定流针均匀布设于外环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漩涡发生体的内部为沿流体方向呈开放式的喇叭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漩涡发生体的前后两侧设置定流环,加强了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减轻了流体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而可在较短的管体内进行压力检测,使本技术的体积更小,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安装。2.本技术采用喇叭状结构的漩涡发生体,并在漩涡发生体上开设有两处导压孔,当旋涡发出的同时产生的交替升力使流体通过漩涡发生体的内侧和外侧流动,从而导致压力出现规则的变化,通过对差压的计算即可得出流量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漩涡发生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定流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漩涡发生体,3、导压管,4、差压传感器,5、连接管,6、表头组件,7、挡块,8、定流环,9、定位沿,10、导压孔,11、外环,12、定流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包括管体1、漩涡发生体2、导压管3、差压传感器4、连接管5、表头组件6、挡块7、定流环8、定位沿9、导压孔10、外环11和定流针12;管体1的内壁上设有均匀间隔的三组挡块7,漩涡发生体2和定流环8分别通过挡块7固定在管体1的内壁上,管体1的顶部通过连接管5安装有差压传感器4,管体1上位于漩涡发生体2的左右两侧等距离设有两条导压管3,且导压管3的顶端与差压传感器4相连接,差压传感器4的顶部连接有表头组件6,漩涡发生体2的左端设有定位沿9,漩涡发生体2上开设有两处导压孔10。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定流环8包括外环11和定流针12,定流针12均匀布设于外环11的内壁上,密布的定流针12对管体1内部的流体起到稳流的作用,使流体流动更加稳定,减小对因流体波动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漩涡发生体2的内部为沿流体方向呈开放式的喇叭状结构,由于有导压孔10的存在,当旋涡发出的同时产生的交替升力使流体通过漩涡发生体2的内侧和外侧流动,并且导致压力出现规则的变化。工作原理:管体1内的流体流速不稳定,在定流环8的作用下,利用定流针12对流体进行稳流,减轻管体1的振动,使流经漩涡发生体2的流体流速趋于稳定,流体流经漩涡发生体2时,由于有导压孔10的存在,当旋涡发出的同时产生的交替升力使流体通过漩涡发生体2的内侧和外侧流动,并且导致压力出现规则的变化,压力差通过两条导压管3传递到差压传感器4,由差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漩涡流在表头组件6中进行频率信号放大、滤波、整形后转换成流量值,并进行显示。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零件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漩涡发生体、导压管、差压传感器、连接管、表头组件、挡块、定流环、定位沿、导压孔、外环和定流针;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均匀间隔的三组挡块,所述漩涡发生体和定流环分别通过挡块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管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差压传感器,所述管体上位于漩涡发生体的左右两侧等距离设有两条导压管,且导压管的顶端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差压传感器的顶部连接有表头组件,所述漩涡发生体的左端设有定位沿,所述漩涡发生体上开设有两处导压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壁式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漩涡发生体、导压管、差压传感器、连接管、表头组件、挡块、定流环、定位沿、导压孔、外环和定流针;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均匀间隔的三组挡块,所述漩涡发生体和定流环分别通过挡块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管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差压传感器,所述管体上位于漩涡发生体的左右两侧等距离设有两条导压管,且导压管的顶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圆志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