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237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单元,悬挂在养殖单元中的生态基,以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所述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0.32~0.48m

A culture system tha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quaculture, in particular to a culture system for promoting biofilm formation, including a breeding unit, an ecological foundation suspended in a breeding unit, and a carbon source unit connected with a breeding unit, and the suspension density of the ecological foundation is 0.32 to 0.48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之一,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环境安全和水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高密集放养、过度投饵和滥用渔药等现象发生,造成养殖水域污染状况严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每年的大量养殖废水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病害的爆发,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多亿元。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和养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但同时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渔药等不合理的使用,污染养殖生态环境,其次是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如养殖废水的排放或扩散,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养殖废水中,TP、TN等物质的含量相当高,进入自然水域后,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加剧,水质严重恶化。此外,养殖区域水环境的恶化也会引发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药物残留仍然是水产品质量中的突出问题,养殖者长期投放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现象较为普遍。从近年出现的“氯霉素事件”、“恩诺沙星事件”、“孔雀石绿事件”中可见一斑。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多次因药物残留超标遭拒收,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探索新的水质处理方式,对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效、健康、生态、环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单元,悬挂在养殖单元中的生态基,以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所述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0.32~0.48m2/m3,所述碳源单元通过碳源输入通道与养殖单元连接。优选的,通过碳源输入通道将碳源单元的碳源输入/供应到养殖单元中,持续供应例如18~20天,使养殖单元的水体中碳的含量为5.5~45mg/L,碳氮比在15~25:1。通过碳源单元向养殖单元中供应的碳源,将养殖单元中的碳含量及碳氮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与生态基的密度配合,促进生态基上生物膜的形成,发挥/提高净化水体作用,此外,还能够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生长繁殖及菌体蛋白的转化。生物膜是一种聚集水体中的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在水体中形成的复杂稳定的微生态体系,在对养殖水体进行原位净化的同时,也为养殖对象提供饵料生物,生物膜中的细菌和藻类是降解水体中氨氮化合物的主要吸收与转化者,能够吸收和转化水体中的氨氮化合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优选的,所述养殖单元内还包括曝气装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盘。进一步优选的,通过曝气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曝气,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溶解氧在4~8mg/L,pH值在6~8。优选的,所述养殖单元内还包括温控装置。通过温控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温度在20℃以上。优选的,所述养殖单元内养殖的鱼类包括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优选的,所述养殖单元内养殖的鱼类包括草鱼、鲫鱼、罗非鱼、鲤鱼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养殖单元内养殖的鱼类的密度为5~10kg/m3。优选的,所述碳源单元内的碳源包括糖浆、蔗糖、淀粉、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养殖系统中碳源单元和生态基的相互协同作用,促进生态基上生物膜的形成及生物膜讲解氨氮化合物的效率,生物膜可净化水体,由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营养组成合理,还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饵料资源,能够作为水生生物的补充饲料,显著提高养殖产量,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适于推广应用;(2)通过碳源单元的设置,能够促进养殖单元中异养细菌的生长繁殖,加速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氮源,转化为可被水生生物利用的菌体蛋白,实现蛋白质的重复利用;(3)通过生态基的设置,能够为水生生物提供遮蔽场所,减小应激反应带来的能量消耗;(4)通过生态基的设置,能够聚集水体中的固体悬浮物,为水体中喜固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场所;(5)本技术的养殖系统可以对养殖水体进行原位修复,高效地将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水生生物可以摄食的菌体蛋白,从而降低有毒无机氮含量,改善养殖水质;同时,能够促进水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病原菌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抑制病原菌的滋生和生长,还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6)本技术的养殖系统,可用于多种淡水鱼类的生态养殖,通过生物膜与碳源的耦合作用,充分吸附和降解池塘污染物,减少渔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养殖系统的示意图。其中,1-养殖单元,2-生态基,3-碳源单元,4-碳源输入通道,5-曝气装置,6-温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由养殖单元、及通过碳源输入通道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组成,养殖单元中悬挂有生态基,并设置有曝气装置、温控装置,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约0.4m2/m3,曝气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曝气,温控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温度控制,碳源单元通过碳源输入通道向养殖单元提供碳源。实施例2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由养殖单元、及通过碳源输入通道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组成,养殖单元中悬挂有生态基,并设置有曝气装置、温控装置,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约0.35m2/m3,曝气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曝气,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溶解氧约6mg/L,pH值约7,温控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温度在20℃以上,碳源单元通过碳源输入通道向养殖单元提供碳源,持续供应约20天,使养殖单元的水体中碳的含量为约10mg/L,碳氮比在约18:1。实施例3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由养殖单元、及通过碳源输入通道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组成,养殖单元内养殖的鱼类包括草鱼和鲫鱼,鱼类的密度为约20kg/m3,养殖单元中悬挂有生态基,并设置有曝气装置、温控装置,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约0.32m2/m3,曝气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曝气,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溶解氧在约8mg/L,pH值约6,温控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温度在20℃以上,碳源单元通过碳源输入通道向养殖单元提供碳源葡萄糖,持续供应约18天,使养殖单元的水体中碳的含量为约5.5mg/L,碳氮比约16:1。实施例4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由养殖单元、及通过碳源输入通道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组成,养殖单元为2.5米长、2.5宽、1米深的水泥草鱼养殖池,草鱼体长8~25cm、体重50~100g,草鱼的密度为5kg/m3,养殖单元中悬挂有阿科蔓生态基,并设置有曝气装置、温控装置,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0.48m2/m3,曝气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曝气,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溶解氧在4~8mg/L,pH值在6.5~7.5,温控装置对养殖单元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养殖单元中的水体温度在20℃以上,碳源单元通过碳源输入通道向养殖单元提供碳源葡萄糖,持续供应18-20天,使养殖单元的水体中碳的含量为5.5~45mg/L,碳氮比在15:1。采用实施例4的养殖系统进行养殖,60天后,养殖系统的水质及产量结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单元,悬挂在养殖单元中的生态基,以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所述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0.32~0.48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单元,悬挂在养殖单元中的生态基,以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碳源单元,所述生态基的悬挂密度为0.32~0.48m2/m3,所述碳源单元通过碳源输入通道与养殖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单元内还包括曝气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单元内还包括温控装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二蒙王广军谢骏李志斐余德光夏耘张凯龚望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