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208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冷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储液室的储液壳体及一具有一定子与一转子的泵浦,该定子具有一线圈组设于一电路板上且彼此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与其上该线圈组选择设在该液体室的至少一内壁上或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内,该转子与相对连接的一推动器容设于该液体室内且暴露在该冷却液体中,并该推动器设有复数金属材质构成的叶片,该每一叶片具有至少一磁极区从该叶片相对该线圈组的一位置上所充磁形成,且相对线圈组,藉以达到薄型化的效果。

Water coolin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water cooling device comprises a liquid storage shell with a liquid storage chamber and a pump having a stator and a rotor. The stator has a coil arranged on a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coil group in the liquid chamber and a wall or one shot molding in the bag body liquid storage shell, the rotor and the relative connection a pusher is arranged in the liquid chamber and exposed to the cooling liquid, and the blade driv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metal material composition, the each blade has a position of at least one pole area from the blade relative to the coil group on the magnetizing coil group formed, and relatively thin,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水冷装置,尤指一种具有达到薄型化的水冷装置。
技术介绍
按,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效能日渐增强,其内部所设置之电子元件于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通常需于电子元件上设置散热器或散热鳍片藉以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升散热效能,但由于散热器与散热鳍片所达到之散热效果有限,故现行已知技术便有采用水冷装置作为增强散热效能之解决方式。而已知水冷装置是可将吸收到发热元件(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的热量与水冷装置内部的一冷却液体热交换,然后透过水冷装置内部的一泵浦来循环冷却液体,并该水冷装置透过复数管体连接一散热器,令冷却液体可于散热器与水冷装置两者间进行热交换循环散热,藉以对发热元件快速散热。由上所知已知技术中,为了防止泵浦之定子组件因接受到液体而造成损坏,故将定子组件设置于水冷装置之外侧,而引导冷却流体于水冷装置中循环之转子组件则设置于该水冷装置之腔室内部,该两者间透过该水冷装置之外壳对应产生激磁而运转,并由于水冷装置之外壳必须考量本身结构体之强度,故具有一定厚度,因此该转子组件与该定子组件间,则因该水冷模组之外壳厚度产生之间距而影响该泵浦之运转效率,使得影响水冷模组之整体散热效能及整体水冷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爰此,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达到薄型化的效果的水冷装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减少定子与对应转子彼此之间的厚度间距,及减少整体体积的水冷装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透过一水流通道具有的一第一倾斜面,与相邻一热交换腔室内壁上具有的一第二倾斜面连接,且该第一、二倾斜面呈高低差,藉此可达到缓流的效果,以及避免涡流(或絮流)产生的水冷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冷装置,包括一储液壳体及一泵浦,该储液壳体具有一液体室、一入口及一出口,该液体室连通该入口及出口,用以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该泵浦用以循环该冷却液体,其包含一定子与一转子,该定子具有一线圈组设于一电路板上且彼此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与其上该线圈组选择设在该液体室的至少一内壁上或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内,且该电路板与其上该线圈组跟该冷却液体相隔离,该转子与相对连接的一推动器容设于该液体室内且暴露在该冷却液体中,并该推动器设有复数金属材质构成的叶片,该每一叶片具有至少一磁极区从该叶片相对该线圈组的一位置上所充磁形成,且该每一叶片的磁极区与相对该线圈组感应激磁。在一实施,该每一叶片的一上缘部或一下缘部轴向充磁形成该磁极区,一保护膜包覆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的外侧,并包覆有该保护膜或镀膜的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起设于该液体室内的一内壁顶侧或一内壁底侧上,且对应该等叶片的磁极区。在一实施,该每一叶片的一前缘部径向充磁形成该磁极区,并包覆有该保护膜的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起设于该液体室内的一内壁周侧上,且对应该等叶片的磁极区。在一实施,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的一顶部或一底部内,且对应该等叶片的磁极区,并该电路板与该定子位于该液体室外,且该储液壳体阻挡隔离该冷却液体接触该定子与该电路板。在一实施,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的一侧周部内,且对应该等叶片的前缘部之磁极区,并该电路板与该定子位于该液体室外,且该储液壳体阻挡隔离该冷却液体接触该定子与该电路板。在一实施,该转子具有一轴心,该轴心的一端连接该推动器,其另一端则轴设在该液体室的内壁上,并该入口与出口分别设置在该储液壳体的两侧边。在一实施,该水冷装置更包含一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连接相对该储液壳体,且该热交换元件具有一热接触面与一热交换面,该热交换面与该液体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在一实施,该水冷装置更包含一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连接相对该储液壳体,该储液壳体更具有一间隔部、至少一贯孔及一水流通道,该间隔部形成在该储液壳体内中央处,且与该储液壳体及该热交换元件共同界定前述液体室及一连通该出口的热交换腔室,该贯孔开设该间隔部上且连通该入口及该液体室,该液体室位于该热交换腔室上方,该水流通道设于该液体室与该液体室内壁周侧之间,且贯通该间隔部,以连通该热交换腔室。在一实施,该水流通道具有一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从位于该液体室内的水流通道底侧朝贯穿该间隔部处向下延伸倾斜所构成,该热交换腔室相对该水流通道的内壁上具有一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相邻连接相对该第一倾斜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剖面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局部剖面放大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一实施剖面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另一实施剖面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另一实施剖面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另一实施剖面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另一实施剖面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实施态样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8B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剖面图;图8C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另一实施剖面图。符号说明:水冷装置…1储液壳体…10液体室…101入口…102出口…103间隔部…104贯孔…1041引导通道…1042顶盖…105底盖…106水流通道…107第一倾斜面…1071垫圈…109泵浦…20定子…201线圈组…2011转子…202轴心…2021推动器…203叶片…2031上缘部…2032下缘部…2033前缘部…2034磁极区…204电路板…30保护膜…31热交换元件…40热接触面…401热交换面…402热交换腔室…403散热鳍片…404第二倾斜面…405散热器…5可绕管…51风扇…6发热元件…7。【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实施例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冷装置,请参阅图1、图2、图2A,显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与组合及剖面示意图。前述水冷装置1包括一储液壳体10及一泵浦20,该储液壳体10以塑胶材质所构成,且该储液壳体10具有一液体室101、一入口102、一出口103及一底盖106,该储液壳体10的底端对接该底盖106的一端面,以密封该液体室101,该液体室101连通该入口102及出口103,该液体室101用以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该入口102与出口103分别设置在该储液壳体10的两侧边上。该底盖106与储液壳体10之间具有一垫圈109,该垫圈109用以增加储液壳体10与底盖106之间的结合密度,防止液体室101内的冷却液体渗漏。其中前述底盖106为储液壳体10本身的一部分,且两者连接结合方式以嵌接方式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也可选择为黏接或螺锁的结合方式。而该泵浦20用以循环该冷却液体,该泵浦20包含一定子201与一转子202及一推动器203,该定子201具有一线圈组2011,该线圈组2011在本实施例表示设置或布线或蚀刻或印刷形成在一电路板30的一侧上,且该线圈组2011设于该电路板30的一侧上且彼此电性连接。于具体实施时,该线圈组2011可选择以堆叠方式形成设于该电路板30的一侧上,或是该线圈组2011布设在该电路板30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液壳体,具有一液体室、一入口及一出口,该液体室连通该入口及出口,用以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及一泵浦,用以循环该冷却液体,其包含一定子与一转子,该定子具有一线圈组设于一电路板上且彼此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与其上该线圈组选择设在该液体室的至少一内壁上或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内,且该电路板与其上该线圈组跟该冷却液体相隔离,该转子与相对连接的一推动器容设于该液体室内且暴露在该冷却液体中,并该推动器设有复数金属材质构成的叶片,该每一叶片具有至少一磁极区从该叶片相对该线圈组的一位置上所充磁形成,且该每一叶片的磁极区与相对该线圈组感应激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液壳体,具有一液体室、一入口及一出口,该液体室连通该入口及出口,用以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及一泵浦,用以循环该冷却液体,其包含一定子与一转子,该定子具有一线圈组设于一电路板上且彼此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与其上该线圈组选择设在该液体室的至少一内壁上或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内,且该电路板与其上该线圈组跟该冷却液体相隔离,该转子与相对连接的一推动器容设于该液体室内且暴露在该冷却液体中,并该推动器设有复数金属材质构成的叶片,该每一叶片具有至少一磁极区从该叶片相对该线圈组的一位置上所充磁形成,且该每一叶片的磁极区与相对该线圈组感应激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叶片的一上缘部或一下缘部轴向充磁形成该磁极区,一保护膜包覆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的外侧,并包覆有该保护膜的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起设于该液体室内的一内壁顶侧或一内壁底侧上,且对应该等叶片的磁极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叶片的一前缘部径向充磁形成该磁极区,一保护膜包覆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的外侧,并包覆有该保护膜的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起设于该液体室内的一内壁周侧上,且对应该等叶片的磁极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叶片的一上缘部或一下缘部轴向充磁形成该磁极区,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的一顶部或一底部内,且对应该等叶片的磁极区,并该电路板与该定子位于该液体室外,且该储液壳体阻挡隔离该冷却液体接触该定子与该电路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叶片的一前缘部径向充磁形成该磁极区,该电路板与该线圈组一体包射成型在该储液壳体的一侧周部内,且对应该等叶片的前缘部之磁极区,并该电路板与该定子位于该液体室外,且该储液壳体阻挡隔离该冷却液体接触该定子与该电路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一轴心,该轴心的一端连接该推动器,其另一端则轴设在该液体室的内壁上,并该入口与出口分别设置在该储液壳体的两侧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庆行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