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栾浩国专利>正文

生物质燃气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03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物质燃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外壳体、燃烧室、气化室、炉底构成生物质燃气发生器,气化室安装在炉底上,燃烧室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壳体顶部的中央部位,燃烧室底部与气化室顶部接触,外壳体放置在炉底上,包围燃烧室和气化室,炉底有与气化室相通的底部通风孔,外壳体的侧壁上有外通风孔,燃烧室的侧壁上有内通风孔,气化室的侧壁上有通气孔,燃烧室与气化室之间有烟气道,外壳体顶部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炉灶口。(*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炉具制造
,是一种以植物为燃料的燃气发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以植物为燃料的燃气炉五般由炉体和炉膛构成,由于进风量有限,需要配有鼓风机,还要有冷却装置,生产成本高,工作时耗费燃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热效率高的燃气发生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外壳体、燃烧室、气化室、炉底构成生物质燃气发生器,气化室安装在炉底上,燃烧室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壳体顶部的中央部位,燃烧室底部与气化室顶部接触,外壳体放置在炉底上,包围燃烧室和气化室,炉底有与气化室相通的底部通风孔,外壳体的侧壁上有外通风孔,燃烧室的侧壁上有内通风孔,气化室的侧壁上有通气孔,燃烧室与气化室之间有烟气道,外壳体顶部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炉灶口。使用时先将外壳体连同燃烧室移开,通过烟气道向气化室内放入生物燃料,将燃料压实,并在燃料的中部留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将燃料点燃,再扣上外壳体及燃烧室,生物燃料在高温缺氧的气化室内,把固态的有机质变成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然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可以将锅、壶等炊具放置在炉灶口上。上述的生物燃料可以是农作物秸杆、柴草、树叶、树皮、锯沬、刨花、果壳等植物材料。本技术能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节约能源,热效率高,特别适合农村、郊区家庭使用。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外壳体1、燃烧室2、气化室3、炉底4构成,气化室3安装在炉底4上,燃烧室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顶部的中央部位,燃烧室2底部与气化室3顶部接触,外壳体1放置在炉底4上,包围燃烧室2和气化室3,炉底4有与气化室3相通的底部通风孔7,外壳体1的侧壁上有外通风孔5,燃烧,2的侧壁上有内通风孔6,气化室3的侧壁上有通气孔8,燃烧室2与气化室3之间有烟气道9,外壳体1顶部有与燃烧室2相通的炉灶口10。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质燃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外壳体、燃烧室、气化室、炉底构成生物质燃气发生器,气化室安装在炉底上,燃烧室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壳体顶部的中央部位,燃烧室底部与气化室顶部接触,外壳体放置在炉底上,包围燃烧室和气化室,炉底有与气化室相通的底部通风孔,外壳体的侧壁上有外通风孔,燃烧室的侧壁上有内通风孔,气化室的侧壁上有通气孔,燃烧室与气化室之间有烟气道,外壳体顶部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炉灶口。专利摘要一种生物质燃气发生器,属于炉具制造
,采用外壳体、燃烧室、气化室、炉底构成,使用时先将外壳体连同燃烧室移开,通过烟气道向气化室内放入生物燃料,将燃料压实,并在燃料的中部留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将燃料点燃,再扣上外壳体及燃烧室,生物燃料在高温缺氧的气化室内,把固态的有机质变成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然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可以将锅、壶等炊具放置在炉灶口上。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节约能源,热效率高。文档编号C10B53/02GK2642781SQ0325189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3日专利技术者栾浩国 申请人:栾浩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浩国
申请(专利权)人:栾浩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