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3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帽,包括:一个帽壳(3),该帽壳在使用时除脸面区外至少部分地包围佩戴者头部;一个下颏箍圈(1),该下颏箍圈在使用时围拢着佩戴者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回转地装在帽壳(3)上的护目镜(4),用于覆盖帽壳(3)与下颏箍圈(1)之间的视界开孔,其中,下颏箍圈(1)具有两个彼此可相对运动的部分(1a、1b),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中的每一个都可回转地设置在帽壳(3)上,并且,各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帽壳(3)上的可回转设置分别借助一个弹性板件(2)实现,该弹性板件将帽壳(3)与相应的下颏箍圈部分(1a、1b)连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安全帽,包括 一个帽壳,它在使用时除脸面区外至少部分地包围佩戴者头部; 一个 下颏箍圏,它在使用时围拢着佩戴者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 回转地装在帽壳上的护目镜,用于覆盖帽壳与下颏箍圏之间的视界开 孔,其中,下颏箍圏具有两个彼此可相对运动的部分。技术背景尤其是在摩托车发生:寧故时,这种安全帽可减轻或防止安全帽佩 戴者头颅区受伤。在这方面可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在EP0433182中介绍了 一种有两个可彼此相对运动的下颏箍 圏部分的安全帽,它们可移动地装在帽壳上。在这种安全帽中,当朝 安全帽内部的方向单纯移动下颏箍圏时可以对下方打开安全帽,但开 的口不太大。此外,既不能在下颏箍圏部分的打开位置也不能在其关 闭位置实现预紧。而且这种安全帽制造技术复杂,也没有让两个下颏 箍圏部分之间铰链连接。其结果是,下颏箍圏部分各自的运动过程不 能实现同步化。此外还已知这样一些安全帽,它们在脸面区是敞开的(所谓半 盔,,(Jet-Helme ))。这种安全帽尽管有提供新鲜空气的优点,但是这 在下雨和天气寒冷时则成为缺点。此外,在发生事故时对脸面和下颏 部分的保护不够充分。尤其是在两轮运动车领域中使用越野赛安全帽,它们同样有比较 大的视孔,以保证在耗费大体力时重要的空气供给。但与半盔 (Jet-Helme )不同,这些安全帽具有稳定的下颏箍圏,以便在时常发 生倾翻时提供足够的保护。所谓的翻转式或体系式安全帽(Klapp-bzw. Systemhelme)具有整体式大块的下颏箍圏,在此下颏箍圏上大多还成形有护目镜。下颏 箍圏可以通过一个基本上水平的回转轴向上翻转,从而使戴上和脱下 更加方便。此类型的安全帽虽然因为安全帽装有可翻转的下颏箍圏而 便于戴到安全帽内,但由于下颏箍圏只是水平地向下回转,所以它在 下颏区内不能提供附加的配合准确度。还有,这种类型的安全帽不能 带着眼镜戴上或脱下。按另一种设计方案,釆用这样的帽壳,在使用时它除脸面区之外几乎完全包围佩戴者的头部; 一个下颏箍圏,它在使用时围拢着佩戴 者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回转地装在帽壳上的护目镜,用于 覆盖帽壳与下颏箍圏之间的视界开孔。在佩戴者头部的固定借助下颏 带实现,当戴上安全帽后将该下颏带扣紧在佩戴者的下颏区内。这种 类型的安全帽(所谓整盔,,(Integralhelme ));故广泛应用,但它们的 缺点是戴上和脱下不实用。尤其是在发生事故时安全帽难以摘脱,有 时,例如在颈部受伤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出现危险的状况。此外,所有上述类型的安全帽都有这样的缺点,即,尽管总是可 以提供不同尺寸的安全帽,以便针对不同的头部尺寸选择相应的最佳 适配型号,然而实际证明,以此方式只能有条件地达到安全帽的最佳 配合。消费者实际上往往面临着在一个尽管提供了好的配合但难以穿 戴和脱下的安全帽,或一个易于戴上和脱下但只有不良配合的安全帽 之间进行选择。此外,在此类安全帽中,为了将安全帽固定在佩戴者 的头上大多需要下颏带,它尤其在颌部和颈部提供的原本就已经是不 充分的固定,因此当安全帽配合不佳时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所述 的缺点尤其是在高速时使人能明显感觉到,在那时作用有附加的风压 力并且安全帽会向上飘移。此外,由于在安全帽与颈前部区之间没有 闭合遮挡,在安全帽下方进入的气流就影响到行驶舒适性,因为它们 会引起令人不舒服的风噪音和使人感到寒冷。下颏带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们有时难以操作,尤其在戴手 套的情况下。它们也很难能用单手进行操作。此外,为下颏带提供了 多种多样的锁扣系统,它们的操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有时会造成困难。实际中确实表明,例如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救护人员往往难以解开下颏带的锁扣系统而损失了宝贵的救助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安全帽,它能方便地戴上和脱下, 以及,尤其是在颌部和颈部提供更好的固定。由此应首先避免例如在 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安全帽经头后部滑脱。按照针对本专利
常用的表达方式,这也称为脱掉特性(Abstreifverhalten),,,因此在按本发 明的安全帽中这一特性应能得到改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应能实现有更 好的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声学特性,以及能更好地防风、防污染和防寒。 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征得以实现。权利要求1和 2分别涉及一种安全帽,包括 一个帽壳,它在使用时除脸面区外至 少部分地包围佩戴者头部; 一个下颏箍圏,它在使用时围拢着佩戴者 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回转地装在帽壳上的护目镜,用于覆 盖帽壳与下颏箍圏之间的视界开孔,其中,下颏箍圏具有两个彼此可 相对运动的部分。按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规定,两个下颏箍圏部分中 的每一个都可回转地设直在帽壳上,并且,各下颏箍圏部分在帽壳上的可回转设置分别借助一个弹性板件实现,该弹性板件将帽壳与相应 的下颏箍圏部分连接起来。按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2规定,两个下颏箍 圏部分在它们各自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装置互相连接。由此,即使用 双手在这两个下颏箍圏部分上施加不同的关闭压力,也始终能实现两 个下颏箍圏部分的同步闭合。釆取此措施,尤其是还可以单手完成下 颏箍圏部分的闭合。通过可回转地设置下颏箍圏部分,首先可以在安全帽戴上和脱下 之前扩展安全帽开口,从而更易于穿戴和摘掉安全帽。这两个下颏箍 圏部分配置成通常可以这样一种方式回转,即,两个下颏箍圏部分的 每一个在打开时绕各自不同的轴线向下和向外回转,从而使两个下颏 箍圏部分在打开时彼此远离。当下颏箍圏部分闭合时它们重新互相靠 拢,由此减小安全帽开口。但基于按本专利技术的措施也可以将下颏箍圏部分的结构设计为,使得戴上安全帽之后再进一步减小安全帽开口,由此显著改善了尤其是 在下颏区内的固定,而通过下颏箍圏部分的可回转性,已保证有足够大的安全帽开口用于安全帽的戴和脱。例如按权利要求3可以规定, 两个下颏箍圏部分分别在它们的下部区内有一个朝安全帽内部方向侧 向伸出的下颏护面。由此,在下颏箍圏部分闭合时附加地减小安全帽 开口,其结果是,不仅改善了固定,而且也可以实现安全帽有更好的 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声学特性,以及能更好地防风、防污染和防寒,正 如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那样。在权利要求4中建议了一种特别有利的下颏箍圏部分实施形式。 权利要求4规定,下颏箍圏部分在它们面朝帽壳的端部分别有一个固 定区,并且在其背对帽壳的端部分别有一个带封闭面的闭合区,其中, 这两个封闭面在两个下颏箍圏部分的打开位置相互拉开距离,而在可 通过回转两个下颏箍圏部分达到的闭合位置彼此相靠。在这方面权利要求5的特征是有利的,按权利要求5,在封闭面 的区域内设置一闭合机构,它将两个下颏箍圏部分在空间上彼此靠紧 地固定在它们的闭合位置。所述闭合机构可以设置在闭合面的区域内 大体在向下定向的表面上,并例如设计为搭扣。权利要求6规定,封闭面之一具有一个槽,而另一个封闭面具有 一个与所述槽相配的榫,在闭合位置槽与榫互相啮合。由此可以在受 冲击的情况下更好地吸收两个下颏箍圏部分的剪力以及减小铰链连接 装置和闭合机构的负荷。因此,闭合机构的规定的功能,在发生事故 并由此在下颏箍圏部分上引起负荷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得到保证。若按权利要求7,两个下颏箍圏部分在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安全帽,包括一个帽壳(3),该帽壳在使用时除脸面区外至少部分地包围佩戴者头部;一个下颏箍圈(1),该下颏箍圈在使用时围拢着佩戴者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回转地装在帽壳(3)上的护目镜(4),用于覆盖帽壳(3)与下颏箍圈(1)之间的视界开孔,其中,下颏箍圈(1)具有两个彼此可相对运动的部分(1a、1b),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中的每一个都可回转地设置在帽壳(3)上,并且,各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帽壳(3)上的可回转设置分别借助一个弹性板件(2)实现,该弹性板件将帽壳(3)与相应的下颏箍圈部分(1a、1b)连接起来。2. —种安全帽,包括 一个帽壳(3),该帽壳在使用时除脸面区 外至少部分地包围佩戴者头部; 一个下颏箍圏(1),该下颏箍圏在使 用时围拢着佩戴者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回转地装在帽壳(3 ) 上的护目镜(4),用于覆盖帽壳(3)与下颏箍圏(1)之间的视界开 孔,其中,下颏箍圏(1)具有两个彼此可相对运动的部分(la、 lb), 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圏部分(la、 lb)中的每一个都可回转地设置 在帽壳(3)上,并且,这两个下颏箍圏部分(la、 lb)在它们各自的 上部通过一铰链连接装置(10)互相连接。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圏 部分(la、 lb)分别在它们的下部区具有一个朝安全帽内部方向侧向 伸出的下颏护面(6)。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下颏箍圏 部分(la、 lb)在它们面朝帽壳(3)的端部分别具有一个固定区(7), 以及在它们背对帽壳(3)的端部分别具有一个带有封闭面(8)的闭 合区(13),其中,这两个封闭面(8)在两个下颏箍圏部分(la、 lb) 的打开位置相互拉开距离,而在可通过回转两个下颏箍圏部分(la、 lb)达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瓦勒贝格
申请(专利权)人:马克·瓦勒贝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