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203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包括:安装底座、支撑轴、太阳能电池板、水平扇叶、竖直扇叶、水平旋转装置、竖直旋转装置和反光棱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能实现全方位反光,极大提升了驱鸟的效果;反光棱镜设有夜光漆涂层,能实现夜间驱鸟;既能用风力驱动,也能用太阳能驱动,实现风光互补,保证转动的持续性。

Wind and scenery complementary reflection noctilucent bird repell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 and solar complementary reflective night light bird repellent,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base, a supporting shaft, a solar panel, a horizontal fan blade, a vertical fan blade, a horizontal rotation device, a vertical rotation device and a reflecting pr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lementary reflective luminous bird driving device can realize 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 greatly enhance the bird repellent effect; reflective prism is provided with a luminous paint coating, can realize the night bird; not only can use the wind driven, can also use solar power, to achieve complementary scenery, ensure continuous rot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
本技术属于电力线路用驱鸟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
技术介绍
鸟害是造成电力线路故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鸟类在电力线路附近活动或设巢,极易造成线路单相短路故障,给电力行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维修人员在对造成故障的鸟巢进行拆除时,需要停电作业,进一步加重了人力和财力的损失。因此,在杆塔上设置驱鸟器成为必然的选择。目前,常见的驱鸟器主要通过反光驱鸟,但这种驱鸟器的结构不能实现全方位反光,而且在无风状态下无法转动,反光效果进一步降低;另外,也没有夜视功能,鸟类进行夜间活动时仍可能会造成电力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包括:安装底座、支撑轴、太阳能电池板、水平扇叶、竖直扇叶、水平旋转装置、竖直旋转装置和反光棱镜;其中,支撑轴的底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安装底座的表面上;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支撑轴的下部;水平旋转装置上设有水平旋转电机,水平旋转电机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支撑轴上,输出轴竖直向上;两片水平扇叶通过水平杆分别对称设置在水平旋转电机输出轴的两侧;水平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连有第二支撑轴;竖直旋转装置固定在第二支撑轴的中部;竖直旋转装置上设有竖直旋转电机和竖直旋转轴,竖直旋转电机以可转动的方式水平固定在第二支撑轴上,具有两个水平设置且方向相反的输出轴,两个竖直旋转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输出轴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水平杆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第二水平杆的末端连接反光棱镜,另一个第二水平杆的末端垂直连接三片竖直扇叶;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竖直旋转电机和水平旋转电机电连接,为竖直旋转电机和水平旋转电机的旋转提供能量。所述反光棱镜为正六边形有机玻璃,且表面设有夜光漆涂层。所述三片竖直扇叶以第二水平杆的末端为圆心,呈等角度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能实现全方位反光,极大提升了驱鸟的效果;反光棱镜设有夜光漆涂层,能实现夜间无风条件下驱鸟;既能用风力驱动,也能用太阳能驱动,实现风光互补,保证转动的持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该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包括:安装底座1、支撑轴2、太阳能电池板3、水平扇叶4、竖直扇叶5、水平旋转装置6、竖直旋转装置7和反光棱镜8;其中,支撑轴2的底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安装底座1的表面上;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支撑轴2的下部;水平旋转装置6上设有水平旋转电机,水平旋转电机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支撑轴2上,输出轴竖直向上;两片水平扇叶4通过水平杆10分别对称设置在水平旋转电机输出轴的两侧;水平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连有第二支撑轴11;竖直旋转装置7固定在第二支撑轴11的中部;竖直旋转装置7上设有竖直旋转电机和竖直旋转轴,竖直旋转电机以可转动的方式水平固定在第二支撑轴11上,具有两个水平设置且方向相反的输出轴,两个竖直旋转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输出轴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水平杆9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第二水平杆9的末端连接反光棱镜8,另一个第二水平杆9的末端垂直连接三片竖直扇叶5;太阳能电池板3分别与竖直旋转电机和水平旋转电机电连接,为竖直旋转电机和水平旋转电机的旋转提供能量。所述反光棱镜8为正六边形有机玻璃,且表面设有夜光漆涂层,因此在夜间无风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驱鸟的效果。所述三片竖直扇叶5以第二水平杆9的末端为圆心,呈等角度分布。现将本技术的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如下: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于绝缘横担上,转动支撑轴2,使得焊接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3朝南,从而获得更多的光照。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转动支撑轴2,因此能使反光棱镜8实现z轴方向的180°旋转。在有风的情况下,通过风力带动水平扇叶4围绕支撑轴2转动,从而通过水平杆10-水平旋转装置6的水平旋转电机输出轴-第二支撑轴11的传动方式,带动上部的第二水平杆9也进行转动,因此设置在第二水平杆9末端的反光棱镜8能实现x轴水平方向的180°旋转;同理,风力带动竖直叶片5围绕第二水平杆9转动,从而通过第二水平杆9的自转,带动另一个第二水平杆9的末端的反光棱镜8实现y轴竖直方向的180°旋转。在无风的情况下,由太阳能电池板3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水平旋转电机和竖直旋转电机提供能量,分别带动水平旋转电机和竖直旋转电机转动,以水平旋转装置6的水平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第二支撑轴11的传动方式,带动第二水平杆9进行转动,设置在第二水平杆9末端的反光棱镜8能实现x轴水平方向的180°旋转;同理,以竖直旋转装置7的竖直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竖直旋转轴-第二水平杆9的传动方式,带动反光棱镜8实现y轴竖直方向的180°旋转。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能实现全方位反光,极大提升了驱鸟的效果;反光棱镜8设有夜光漆涂层,能实现夜间无风条件下驱鸟;既能用风力驱动,也能用太阳能驱动,实现风光互补,保证转动的持续性。在此特别指出,本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包括:安装底座(1)、支撑轴(2)、太阳能电池板(3)、水平扇叶(4)、竖直扇叶(5)、水平旋转装置(6)、竖直旋转装置(7)和反光棱镜(8);其中,支撑轴(2)的底端以转动的方式在安装底座(1)的表面上;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支撑轴(2)的下部;水平旋转装置(6)上设有水平旋转电机,水平旋转电机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支撑轴(2)上,输出轴竖直向上;两片水平扇叶(4)通过水平杆(10)分别对称设置在水平旋转电机输出轴的两侧;水平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连有第二支撑轴(11);竖直旋转装置(7)固定在第二支撑轴(11)的中部;竖直旋转装置(7)上设有竖直旋转电机和竖直旋转轴,竖直旋转电机以可转动的方式水平固定在第二支撑轴(11)上,具有两个水平设置且方向相反的输出轴,两个竖直旋转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输出轴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水平杆(9)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第二水平杆(9)的末端连接反光棱镜(8),另一个第二水平杆(9)的末端垂直连接三片竖直扇叶(5);太阳能电池板(3)分别与竖直旋转电机和水平旋转电机电连接,为竖直旋转电机和水平旋转电机的旋转提供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反射式夜光驱鸟器包括:安装底座(1)、支撑轴(2)、太阳能电池板(3)、水平扇叶(4)、竖直扇叶(5)、水平旋转装置(6)、竖直旋转装置(7)和反光棱镜(8);其中,支撑轴(2)的底端以转动的方式在安装底座(1)的表面上;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支撑轴(2)的下部;水平旋转装置(6)上设有水平旋转电机,水平旋转电机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支撑轴(2)上,输出轴竖直向上;两片水平扇叶(4)通过水平杆(10)分别对称设置在水平旋转电机输出轴的两侧;水平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连有第二支撑轴(11);竖直旋转装置(7)固定在第二支撑轴(11)的中部;竖直旋转装置(7)上设有竖直旋转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光李树广吕磊唐永存崔荣坤房志敏杜祎姜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