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999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光学膜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当入射到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不均匀时,对应亮点处的光强值大,超出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临界光强值,使得光致变色材料从透明变至黑色,可有效遮蔽亮点处,使得亮点处的光透过率降低,减小了亮点处与暗点处亮度之间的差值,以提高通过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

An optical diaphrag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tical diaphragm,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which relat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isplay. The invention of photochromic materials coated with transparent light at least a part of the location on the surface of optical film on the optical film, when the incident to the brightness of light is not uniform, the light intensity of the Ying Liang point value, beyond the critical color intensity of photochromic material value, making the photochromic materials from transparent to black, can effectively shield the bright light, the bright light transmittance decreased, reduce the gap between the bright light and scotoma brightness to improve the brightness, through the light uniformity of optical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上所用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颗数较少,LED发光面到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的距离与灯条上LED颗粒的间距值设计不合理,导光板活动量大,以及导光板上网点设计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在背光模组靠近LED侧有明显的亮暗不均的现象,称为Hotspot(萤火虫)现象,使得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亮度不均匀。目前,一般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加工形成V型槽(V-Cut),通过V型槽结构来改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在专利技术人应用在先技术时,发现在先技术通过V型槽结构来改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其改善效果不佳,且在V型槽加工过程中常常引入大量碎屑,容易导致划伤白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V型槽结构改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的效果不佳,且容易导致划伤白斑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至少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优选地,当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时,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宽度为10mm至20mm。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厚度小于200μm。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无机光致变色材料。优选地,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螺毗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偶氮苯类。优选地,所述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类、稀土配合物。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混合有光致变色色素的透明树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及上述的光学膜片。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位置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以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上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出现亮点时对所述亮点形成遮挡。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和反射片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光学膜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当入射到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不均匀时,对应亮点处的光强值大,超出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临界光强值,使得光致变色材料从透明变至黑色,可有效遮蔽亮点处,使得亮点处的光透过率降低,减小了亮点处与暗点处亮度之间的差值,以提高通过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在扩散片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材料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在扩散片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材料的背光模组,对亮度均匀性改善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在反射片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材料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在反射片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材料的背光模组,对亮度均匀性改善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首先,简单介绍下光致变色的原理:光致变色指的是某些化合物在一定的波长和强度的光作用下,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光的吸收峰值即颜色的相应改变,且这种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实施例一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11的表面上至少有部分位置A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在光学膜片的整个表面上涂覆光致变色材料,也可以只在光学膜片的局部涂覆光致变色材料,优选地,当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时,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宽度d1为10mm至20mm,既可以有效遮蔽亮点处,提高通过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又可以节省光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材料涂覆的厚度主要受限于光学膜片的总厚度,目前大多数光学膜片的总厚度小于300μm,因此,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厚度小于200μm,优选地,涂覆的厚度应小于100μm。在不影响光学膜片总厚度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可相应设置涂覆的厚度。可选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螺毗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偶氮苯类。可选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无机光致变色材料;所述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类、稀土配合物。可选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混合有光致变色色素的透明树脂,当光致变色色素在透明树脂中的混合比例越大时,光线的透过率越低,当光致变色色素在透明树脂中的混合比例越小时,光线的透过率越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膜片可以为扩散片、棱镜片和反射片,可在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例如,可以在扩散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也可以在棱镜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在扩散片和棱镜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当入射到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时,光致变色材料维持透明色;当入射到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不均匀时,对应亮点处的光强值大,超出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临界光强值,使得光致变色材料从透明变至黑色,可有效遮蔽亮点处,使得亮点处的光透过率降低,减小了亮点处与暗点处亮度之间的差值,以提高通过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临界光强值一般与光致变色材料的性能、光线的目标亮度相关。需要说明的是,在光学膜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光致变色材料,当入射到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不均匀时,对应亮点处的光强值大,超出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临界光强值,使得光致变色材料从透明变至黑色,此时,亮点处的光致变色材料不是完全遮挡住该处的光线,而是该处光线的透过率有所降低,使得亮点处最终的显示亮度降低,减小了亮点处与暗点处亮度之间的差值,提高了通过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光学膜片的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涂覆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当入射到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不均匀时,对应亮点处的光强值大,超出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临界光强值,使得光致变色材料从透明变至黑色,可有效遮蔽亮点处,使得亮点处的光透过率降低,减小了亮点处与暗点处亮度之间的差值,以提高通过光学膜片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及上述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至少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其中,当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时,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宽度为10mm至20mm。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厚度小于200μm。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螺毗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偶氮苯类。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至少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至少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有部分位置涂覆有透明的光致变色材料时,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宽度为10mm至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涂覆厚度小于2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光致变色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无机光致变色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螺毗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偶氮苯类。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光致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虎孙含嫣朴仁镐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