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81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其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模块,各室内机模块包括室内机壳体和换热器,室内机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换热器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且换热器的第一端位于进风口与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沿换热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该室内机能够增大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讯机房运行要求机房专用空调具有大风量、高显热比。众所周知,进风量的大小对机组送风量具有直接影响。现行的上送风机房空调的进风方式因安装场地空间限制,多为机组前面进风。由于机房内部空间有限,不能无限制增大机组尺寸,因而用户都对室内机组的尺寸有着严格要求。室内机组在不增大机组尺寸的前提下,进风口的大小已经被限制住了,无法再增大。现有的机组进风口在总体尺寸差不多的情况下,进风口尺寸都近乎一致。这就造成机组风量提升十分困难,不能满足用户提升风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大风量的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其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模块,各室内机模块包括室内机壳体和换热器,室内机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换热器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且换热器的第一端位于进风口与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沿换热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可选地,换热器的横截面形状呈V型,且V型的尖角朝向进风口。可选地,室内机壳体上还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位于室内机壳体的顶部。可选地,室内机模块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且位于出风口下方,换热器位于所风机下方。可选地,室内机模块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置在换热器的下方。可选地,换热器与接水盘固定连接,且接水盘固定连接在室内机壳体的底盘上。可选地,室内机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风口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第一换热部的第二端与第二侧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二换热部的第二端与第二侧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挡板。可选地,进风口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第一侧板上,和/或,进风口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位于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三侧板上。可选地,室内机模块为至少两个,且依次连接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通过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距离较小的一端朝向进风口,使得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室内机壳体后就直接经过换热器,没有多余的换向,减少压力损失,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因此,使得同样的进风口面积的情况下,室内机的风量提升,满足了不增大进风口面积而提升风量的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模块的接水盘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的未安装风机的室内机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模块的换热器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模块的换热器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室内机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底盘;14、固定框;15、纵梁;21、第一换热部;211、固定孔;22、第二换热部;30、风机;40、接水盘;51、第一挡板;511、挡板连接孔;52、第二挡板;100、室内机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8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室内机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模块100,各室内机模块100包括室内机壳体10和换热器,室内机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换热器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内,且换热器的第一端位于进风口11与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沿换热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第一换热部21与第二换热部2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室内机壳体10用于安装其他部件,并保护其他部件。进风口11用于进风。换热器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内,对通过进风口11的气流的温度进行调节。由于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之间距离较小的一端朝向进风口11,使得气流通过进风口11进入室内机壳体10后就直接经过换热器,没有多余的换向,减少压力损失,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因此,使得同样的进风口11面积的情况下,室内机的风量提升,满足了不增大进风口11面积而提升风量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第一端是指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样可以根据对冷量需求的不同,利用不同的数量的室内机模块100组成室内机。如图6所示,室内机包括至少两个室内机模块100,这些室内机模块100依次连接设置。各室内机模块10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室内机模块100组成室内机。室内机壳体1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室内机壳体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其他形状,如三角形、圆形等。可选地,室内机壳体10包括底盘13,底盘13的4个顶角上固定连接有立柱,相邻两个立柱上连接有面板,立柱的顶部连接有顶板。其中,处于室内机壳体10的前侧为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对应的为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两侧的分别为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设置在处于前侧的第一侧板上,进风口11处于前侧使得进风更加顺畅。当然,根据需要进风口11也可以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的位于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三侧板(可以是处于左侧的侧板,也可以是处于右侧的侧板)上。可选地,室内机壳体10上还设置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位于室内机壳体10的顶部。可选地,室内机模块100还包括风机30,风机30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内,且位于出风口12下方,换热器位于所风机30下方。风机30的类型、功率等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风机30为离心风机。换热器分为2片,即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两者组合在一起在,在水平面上形成V字型排布。V字的尖角(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距离较小的一端,即换热器的第一端)正对着正面的进风口11,使得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的气体进口朝向进风口11,进而使得进风直接通过换热器,进风阻力最低,风量最大。具体地,换热器旁边装有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以便与室内机壳体10和换热器隔离出冷风腔和热风腔。如图3-8所示,进风口11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第一换热部21的第二端与第二侧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挡板51,第二换热部22的第二端与第二侧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挡板52。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上设置有固定孔211,用于与第一挡板51或第二挡板52连接。第一挡板51上设置有挡板连接孔511,第二挡板52上也设置有挡板连接孔,用于与室内机壳体10的立柱连接。第一挡板51通过螺钉与第一换热部21、底盘13和立柱连接,同样地,第二挡板52通过螺钉与第二换热部22、底盘13和立柱连接。第一换热部21的上方通过固定框14与室内机壳体10的纵梁15连接并紧密贴合,防止漏风。室内机模块100还包括接水盘40,接水盘40设置在换热器的下方。换热器与接水盘40固定连接,且接水盘40固定连接在室内机壳体10的底盘13上。具体地,在换热器位于前部的边板的下部预装有铆接螺母,通过螺栓将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模块(100),各所述室内机模块(100)包括室内机壳体(10)和换热器,所述室内机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内,且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沿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换热部(21)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模块(100),各所述室内机模块(100)包括室内机壳体(10)和换热器,所述室内机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内,且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沿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换热部(21)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横截面形状呈V型,且所述V型的尖角朝向所述进风口(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10)上还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室内机壳体(10)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模块(100)还包括风机(30),所述风机(30)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12)下方,所述换热器位于所风机(30)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培焕刘警生周鸣宇范兴发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