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连接设备以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973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连接设备以及用电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开关单元,其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单元,其包括多根载流线和至少一根电检测线,其中电检测线用于检测至少一根载流线是否存在漏电流;温度监测单元,其包括设置于检测处的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至少一个感温元件经由电检测线耦接至开关单元,温度监测单元根据检测处的温度来控制开关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漏电保护装置中增添了温度监测电路,使得用电设备能够避免长时间工作在高温条件下,极大地提升了电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连接设备以及用电设备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为家用电器提供过温保护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随着家用电器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越来越重视,目前,很多家用电器都开始配备用电保护装置,例如漏电保护插头,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当家用电器内部的零部件品质不良、老化或出现故障时,温度不断升高,最后引起火灾,造成人身伤害或严重财产损失。目前,有些技术方案通过家用电器中安装温敏金属片来实现温度监测,但是温敏金属片成本高,且不方便安装。因此,亟需一种方便安装、经济效益明显的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具有温度监测电路的漏电保护器,进而提升产品安全性。本技术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包括:开关单元,其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单元,其包括多根载流线和至少一根电检测线,其中所述电检测线用于检测至少一根所述载流线是否存在漏电流;温度监测单元,其包括设置于检测处的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感温元件经由所述电检测线耦接至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温度监测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处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监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耦接至所述多根载流线中的一根载流线,另一端经由所述电检测线耦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耦接至所述多根载流线中的另一根载流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为温敏电阻。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检测处的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时,所述温敏电阻的阻值将增大或缩小为能够使得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经由第一二极管耦接至所述电检测线的第一电阻,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经由至少一个二极管耦接至所述多根载流线中的另一根载流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耦接至相同或不相同的所述载流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监测单元耦接至所述开关单元中的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元件为可控硅,并且所述可控硅根据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和/或所述温度监测单元所产生的驱动信号而导通。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包括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气连接设备,包括:输入接口,用于在输入侧处耦接至电源;输出接口,用于在输出侧处耦接至用电设备;其中,当所述至少一根载流线出现漏电或所述检测处的温度超出预定的温度时,所述电气连接设备与所述电源之间的电力连接断开。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包括漏电保护装置的用电设备,包括:插头,用于耦接至电源;其中,当所述至少一根载流线出现漏电或者所述检测处的温度超出预定的温度时,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电源之间的电力连接断开。通过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漏电保护装置中增添了温度监测单元,使得用电设备能够避免长时间工作在高温条件下,极大地提升了电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参考附图示出并阐明实施例。这些附图用于阐明基本原理,从而仅仅示出了对于理解基本原理必要的方面。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特征。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技术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技术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本技术是将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安装在用电器内存在高温风险的零部件或空间内,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安全评估来进行设置,当温度达到热敏电阻的预设定值时,因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通过漏电检测信号线将信号传递给保护器内部的控制电路,保护器切断电源,保护人身财产安全。通过设置温度监测电路,能够避免因用电设备的工作异常或故障而导致的高温。下面结合图1-4所示的实施例来具体阐述本技术的思想。如图1所示,在该漏电保护装置中,包括:(1)开关单元101,其包括分别设置在零线(N)与火线(L)上的复位RESET开关,其可以在螺线管SOL的作用下,断开或连通漏电保护装置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2)漏电检测单元102,其包括载流线6、8、11以及用于检测载流线的漏电情况的漏电检测线3;(3)温度监测单元103,其包括具有电阻R6、二极管D6的第一支路,以及具有温敏电阻RT1、二极管D9的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耦接至L线,并经由电阻R2耦接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并且经由漏电检测线3、第二支路耦接至N线。温度监测单元103的至少一部分,譬如,温敏电阻RT被设置于用电器的检测部位(图1中的压缩机上)。温敏电阻RT1的工作特性为阻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载流线6、8、11的外部包覆有绝缘层(譬如,橡胶、塑料),其中,载流线6、11的绝缘层外面又包覆有一层金属导体4、9,漏电检测线3设置在金属导体4、9之间,并与金属导体4、9相接触。在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用金属导体同时包覆漏电检测线3、金属导体4、9以及载流线8的绝缘层,从而将三根载流线与外界屏蔽。基于上述设置,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电位将受电阻RT3的阻值变化影响,下面对该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流程进行如下描述:1)检测处温度正常用电器各部分工作正常,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形成回路,由于此时电阻RT的阻值较低,因此,A点的电压偏低,无法触发可控硅SCR,漏电保护装置的输入端、输出端可以保持连接,用电器正常工作。2)检测处温度升高当压缩机因工作异常或故障而导致温度升高时,随着温度升高或当温度升高到预设值时,电阻RT1的阻值变大为能够使得A点的电位足够触发可控硅SCR导通。螺线圈SOL上产生大电流,使得复位开关RESET跳扣,切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电力连接,防止压缩机的温度继续升高引起火灾。3)漏电现象当载流线6、8、11之间出现漏电现象时,漏电检测线3可以通过金属导体4、9检测到该漏电现象,此时漏电检测线3上将会带电,进而在电阻R3上形成正向压降,触发可控硅SCR导通,进而使得螺线管SOL上产生大电流,使得复位开关RESET跳扣,切断输入、输出之间的电力连接。同样,当漏电检测线3没有检测到漏电现象时,可控硅SCR将无法导通。由图1中的二极管D6、D9的极性连接方式可知,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将在正半周周期内有效,若将其极性进行倒置,则其将工作在负半周周期中,此时也需要对电阻R6和/或R9进行设置,以保证可控硅SCR在没有漏电或没有过温的情况下,不会被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路还可以连接到N线,相应地,第二支路耦接到L线。可以理解的,温敏电阻可以安装在家用电器任何有需要的位置。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原理图。相较于图1,图2中的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位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连接设备以及用电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单元,其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单元,其包括多根载流线和至少一根电检测线,其中所述电检测线用于检测至少一根所述载流线是否存在漏电流;温度监测单元,其包括设置于检测处的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感温元件经由所述电检测线耦接至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温度监测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处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开关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单元,其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单元,其包括多根载流线和至少一根电检测线,其中所述电检测线用于检测至少一根所述载流线是否存在漏电流;温度监测单元,其包括设置于检测处的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感温元件经由所述电检测线耦接至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温度监测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处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开关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耦接至所述多根载流线中的一根载流线,另一端经由所述电检测线耦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耦接至所述多根载流线中的另一根载流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性感温元件为温敏电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处的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时,所述温敏电阻的阻值将增大或缩小为能够使得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经由第一二极管耦接至所述电检测线的第一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