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967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电装置,包括绝缘杆、设于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导电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上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导电触头的底部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放电电阻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放电电阻的长度,所述导电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的抵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抵部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至所述抵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切换放电方式,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放电棒主要用于室外各项高电压试验中,用于将试品上积累的电荷释放,确保人身安全。采用放电棒一般需要实行两次放电,传统的放电棒的作业过程主要如下:在放电棒某一位置插入接地线-一次放电-拔出接地线-在放电棒另一位置插入接地线-二次放电。该放电过程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久,增加了作业时间;需要试验员频繁插拔接地线,不够人性化,增加了人员触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放电装置,其能够快速切换放电方式,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放电装置,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杆、设于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导电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上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导电触头的底部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放电电阻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放电电阻的长度,所述导电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的抵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抵部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至所述抵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放电电阻套设于导电触头的滑槽内用以与导电触头之间滑动配合。在放电操作之前时,导电触头可滑动至放电电阻的顶端,导电触头与导电底座之间间隔设置,此时将绝缘杆举起使得导电触头轻触被测试设备,被测试设备首先经过导电触头、放电电阻、导电底座、接地线构成放电通道,完成一次放电;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时,放电电阻向上滑动使得导电底座和导电触头接触,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导电底座设计为导电性能更好的金属底座,此时由于导电底座的阻值更小,电导率高,被测试设备则从导电触头开始直接经过导电底座后再经接地线实现二次放电。一次放电时,经过阻值较高的放电电阻可以将被测试设备上积累的电荷缓慢释放,二次放电时,经过阻值较小的导电底座可以将被测试设备上残留的电荷释放干净。本技术实施例操作简便,仅需要将绝缘杆举起使得导电触头与被测试设备接触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即可实现放电方式的快速切换,无需重复拆装接地线即可完成两次放电要求,有效地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在一次放电时期,通过滑槽的侧壁传导电荷至放电电阻上,由于滑槽的侧壁周向环绕于放电电阻外,使得导电触头与放电电阻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使得电荷传导更加充分、迅速。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滑槽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电触头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底部和所述放电电阻相抵。在一次放电时期,弹性元件的支撑可以保证导电触头不会自行滑落至与导电底座接触;在二次放电时期,在外力的推动下放电电阻可向上滑动压缩弹性元件使得导电底座与导电触头接触;同时在测试结束后,导电触头可在弹簧的反弹驱动下自行复位。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制作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导电材质。在一次放电时期,不仅可通过滑槽的侧壁将电荷传导至放电电阻,滑槽的底部也可通过弹性元件将电荷传导至放电电阻上,从而进一步加快电荷的传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具有较好的弹性张力,容易获取,使得加工制作简单。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触头和所述放电电阻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弹性导电触头和放电电阻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保证整个放电装置结构紧凑,易于携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杆至少包括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绝缘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长度,进而满足不同高度的被测试设备的放电需求,同时也使得绝缘杆可以拆卸放置,便于存放和携带。此外,相邻两个子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子杆之间连接牢靠,保证绝缘杆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杆至少包括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伸缩式连接,从而使得绝缘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长度,进而满足不同高度的被测试设备的放电需求,同时也使得绝缘杆可以拆卸放置,便于存放和携带。此外,相邻两个子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子杆之间连接牢靠,保证绝缘杆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线与所述导电底座固定连接,防止接地线脱落,增加放电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线设有插接头,所述导电底座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插接配合的插接孔,使得接地线安装简便,同时也便于不同长度的接地线更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底座与所述绝缘杆之间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导电触头可以在竖直面内转动,进而调整角度,去接触不同方位的被测试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绝缘杆,110、子杆,200、导电底座,210、抵部,300、放电电阻,400、导电触头,410、滑槽,500、接地线,600、弹性元件,70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本文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放电装置,包括绝缘杆100、设于所述绝缘杆100的一端的导电底座200(金属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200上的放电电阻300、与所述放电电阻300滑动连接的导电触头400(金属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200连接的接地线500。所述导电触头400的顶部呈锥状,用以实现尖端放电效应。所述导电触头400的底部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300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410,所述放电电阻300套设于所述滑槽410内用以实现与所述导电触头400的滑动配合,所述滑槽410的深度大于所述放电电阻300的长度。所述导电底座200设有用于位于所述放电电阻300的外侧的抵部210,所述抵部210与所述导电触头410相对。如图1所示,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400与所述导电底座200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300接触;如图2所示,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由于所述滑槽410的深度大于所述放电电阻300的长度,因而所述放电电阻300可以向上滑动至所述抵部210与所述导电触头400相抵。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放电电阻300套设于导电触头400的滑槽410内用以与导电触头400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放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杆、设于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导电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上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导电触头的底部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放电电阻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放电电阻的长度,所述导电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的抵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抵部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至所述抵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杆、设于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导电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上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导电触头的底部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放电电阻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放电电阻的长度,所述导电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的抵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抵部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至所述抵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滑槽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电触头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底部和所述放电电阻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豪陆晓雅李茂卞佳音刘东林刘万忠卢润戈刘群陈文教邓茂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