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e-Co为基单相固溶体Fe-Co-Cu三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e-Co为基单相固溶体Fe-Co-Cu三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Fe-Cu和Co-Cu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在电磁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Fe-Co-Cu属于三元包晶型合金,其具有良好的巨磁电阻效应,在磁性元件中应用广泛。Wang等人用熔体甩出法制备了Co15-xFexCu85(x=3,6,9,12,15)合金,研究了经淬火和退火处理后条带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磁性能。R.Larde等人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Cu80(Fe,Co)20合金,研究了球磨时间对结构和磁性的影响。W.Laslouni等人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了Cu70Fe18Co12合金,探究了该纳米合金的结构演变过程和性能。众多研究结果证明了此类合金在磁性能的潜力。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发现该类合金存在亚稳不混溶间隙,凝固过程中容易发生液相分离。西工大代富平等人也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三元Fe-Co-Cu包晶合金的液相分离现象和快速枝晶生长过程,液相分离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Fe-Co- ...
【技术保护点】
一种Fe‑Co‑Cu三元合金,其特征在于:该三元合金以Fe‑Co为基体,合金相为单相固溶体,化学式为:FexCoxCuy,下角标x或y分别代表对应金属Fe、Co或Cu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为x%或y%,且x=45~49,y=100‑2x。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e-Co-Cu三元合金,其特征在于:该三元合金以Fe-Co为基体,合金相为单相固溶体,化学式为:FexCoxCuy,下角标x或y分别代表对应金属Fe、Co或Cu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为x%或y%,且x=45~49,y=100-2x。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e-Co-Cu三元合金,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Fe47Co47Cu6。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Fe-Co-Cu三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一凝固成型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真空室以及位于其顶部的第二真空室,第一真空室与第二真空室通过真空室导通管及其上的真空室导通阀连通,同时第一真空室通过抽真空导通管及其上的抽真空导通阀与外部的真空泵相连,第二真空室通过第一惰性气体导通管及其上的第一惰性气体导通阀与外部的第一惰性气体罐相连;第一真空室内设有电机、Cu辊、接收器、槽型隔热置物台、内腔为倒梯形的石墨套,电机与Cu辊驱动连接,接收器位于Cu辊旋转方向的前端位置,槽型隔热置物台的顶部与第一真空室的顶壁固定连接,石墨套放置在槽型隔热置物台的底部,石墨套外部设有感应线圈;第一真空室与第二真空室的接触面上密封插设有石英试管,石英试管上段位于第二真空室内,余段插入位于槽型隔热置物台底部的石墨套之中,且石英试管顶端竖直向上密封连接有第二惰性气体导通管,第二惰性气体导通管密封穿过第二真空室并通过第二惰性气体导通阀、压力表与外部的第二惰性气体罐相连,石英试管底端开设有喷嘴,与喷嘴对应的槽型隔热置物台底部开设有喷孔,喷嘴、喷孔与Cu辊的辊面正对;感应线圈和电机与外部各自对应的开启控制装置连接;前述外部均指第一真空室和第二真空室的外部;该方法利用凝固成型装置制备Fe-Co-Cu三元合金的步骤如下: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卡,郭晓琴,赵彪,刘军威,樊磊,丁云鹏,张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