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374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和支架,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试模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与支架铰接并驱动测试装置测试的压杆、与压杆末端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传动杆、与传动杆末端连接且水平直线运动的推杆、固定在工作台上并将推杆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工作台转动的棘轮,所述工作台上环形分布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测试装置的测试轨迹位于所述工位形成的圆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砼贯入阻力仪测试时需要来回搬运试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
技术介绍
砼贯入阻力仪是测定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仪器,适用于各种水泥、外加剂以及不同混凝土配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测量。现有的砼贯入阻力仪包括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贯入针,通过手柄按压测试装置使贯入针垂直向下运动,当贯入针贯入试料模中的砼胶浆内时,胶浆对贯入针产生阻力,此力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随着时间的增加,砼胶浆的贯入阻力相应增加,通过不同测点测出相应的灌入阻力,获得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数据。使用砼贯入阻力仪进行测试时,需取混凝土拌合物代表样,筛出砂浆,再经人工翻拌后,装入一个试模。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测试过程中三个试模每次各测1-2个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时间的贯入阻力值。每个试样作贯入阻力试验应在0.2-28Mpa间,且不小于六次,最后一次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a。目前砼贯入阻力仪的底座只能放一个试模进行测试,当测试完后将试模取下再放上另外一个试模进行测试,如此循环直到测试结束,使得测试中搬运试模的劳动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型混凝土贯入仪,可连续性的对三个试模内的混凝土进行测试,降低了搬运试模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包括底座、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测试装置,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试模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与支架铰接并驱动测试装置测试的压杆、与压杆末端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传动杆、与传动杆末端连接且水平直线运动的推杆、固定在工作台上并将推杆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工作台转动的棘轮,所述工作台上环形分布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测试装置的测试轨迹位于所述工位形成的圆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盛有混凝土的试模放置在底座的工作台上,用手向下压压杆驱动测试装置进行砼贯入阻力测试,当一次混凝土贯入阻力测试完毕后,向上提拉压杆使得压杆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压杆带动传动杆向下做直线运动,传动杆推动推杆向棘轮做直线运动,推杆的末端推动棘轮转动,棘轮带动工作台转动,使得放置在工作台上的下一个试模转动到测试装置下方,向下压压杆继续进行测试,此时压杆的另一端向上运动,压杆带动传动杆向上做直线运动,传动杆拉动推杆远离棘轮运动并回复到初始状态。三个试模可以分别放置在工位上,位置准确,通过转动工作台三个试模可以依次经过测试装置进行测试,轻松省力,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对工作台上的试模内的混凝土进行连续的砼贯入阻力测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垂直于底座设置的竖管、固定在竖管中部的支撑臂,所述竖管顶部设有长条形孔,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竖管内,所述压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臂铰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并伸入所述竖管内与所述传动杆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杆位于竖管内部,减少占用空间,使得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美观,支撑臂与压杆组成杠杆结构,使得压杆一端压下时另一端带动传动杆上升,压杆一端提升时另一端带动传动杆下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推杆通过中间杆连接,所述中间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推杆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杆将传动杆的力传递到推杆,将传动杆向下运动转化为带动推杆向棘轮运动,将传动杆向上运动转化为带动推杆远离棘轮并复位,结构简单,安装制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推杆配合的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沿着导向槽滑移,运动方向固定,不会发生偏移,使得推杆顺利的推动棘轮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的末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包括竖直和倾斜的两个面,所述棘轮上设有斜向凹槽,所述斜向凹槽包括竖直和倾斜的两个面,所述凸块的斜面与所述斜向凹槽的斜面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杆向棘轮运动时,凸台的竖直面与斜向凹槽的竖直面贴合,使得推杆方便的推动棘轮转动,当推杆远离棘轮运动时,凸块的斜面沿着斜向凹槽的斜面滑移并运动到下一斜向凹槽内,以便推杆再次向棘轮运动时可继续推动棘轮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凸块压向所述斜向凹槽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挤压推杆使得凸块位于斜向凹槽内不脱出,以便推杆能够推动棘轮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以连续地对三个试模内的混凝土进行测试,不用频繁地搬运更换试模,降低劳动量;2.每当同一试模再次运动到测试位置时,试模会自转一定角度,避免测试在同一点,提高实验准确度;3.由于节省了搬运时间,使得三个试模的测试间隔时间短,并可进行更多测试,提高实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显示实施例中底座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显示实施例中联动装置和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显示实施例中测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显示实施例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显示实施例中联动装置和旋转机构的位置关系俯视图。图中:1、底座;11、上盖;111、容纳槽;112、环形槽;113、导向槽;12、工作台;121、工位槽;122、沉孔;13、底盖;14、轴承一;2、支架;21、竖管;211、长条形孔一;22、支撑臂;221、长条孔孔二;222、螺纹孔;3、显示器;4、测试装置;41、顶块;411、挡环;412、凹槽;42、套管;421、弹簧;43、手轮;44、丝管;45、长杆;46、贯入针;5、联动装置;51、压杆;511、手柄;52、传动杆;521、耳板;53、中间杆;54、推杆;541、凸块;542、弹性件;55、棘轮;551、圆柱体;552、斜向凹槽;554、轴杆;6、旋转装置;61、齿轮一;611、轮齿;63、齿轮二;631、转轴;63、托盘;631、轴承二;7、试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称量装置、依次设置在称量装置上的测试装置4、联动装置5,在称量装置上放置有三个盛装混凝土的试模7,通过测试装置4对试模7内的混凝土施加压力,称量装置称量出压力值,再利用联动装置5使得下一个试模7旋转到测试装置4下方,再次用测试装置4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试模7内的混凝土进行连续性测试。参考图1和图2,称量装置包括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压力传感器、垂直于底座1边缘设置的支架2、安装在支架2上的显示器3。底座1为不锈钢制作成长方体结构,底座1包括上盖11、位于上盖11中间的工作台12、与上盖11通过螺栓固定的底盖13,上盖11的中部设有圆柱形的容纳槽111,靠近容纳槽111的沿周设有环形槽112。工作台12位于容纳槽111内,工作台12为与容纳槽111相适应的不锈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以便承载一定的重量不会发生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工作台12与底座11通过轴承一14转动连接,轴承一14与环形槽112的形状相适应使得轴承一14放置在环形槽112中。在工作台12上均匀设置有三个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包括底座(1)、支架(2)、安装在支架(2)上的测试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试模(7)的工作台(12),所述工作台(12)与所述支架(2)之间设有联动装置(5),所述联动装置(5)包括与支架(2)铰接并驱动测试装置(4)测试的压杆(51)、与压杆(51)末端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传动杆(52)、与传动杆(52)末端连接且水平直线运动的推杆(54)、固定在工作台(12)上并将推杆(54)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工作台(12)转动的棘轮(55),所述工作台(12)上环形分布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测试装置(4)的测试轨迹位于所述工位形成的圆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包括底座(1)、支架(2)、安装在支架(2)上的测试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试模(7)的工作台(12),所述工作台(12)与所述支架(2)之间设有联动装置(5),所述联动装置(5)包括与支架(2)铰接并驱动测试装置(4)测试的压杆(51)、与压杆(51)末端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传动杆(52)、与传动杆(52)末端连接且水平直线运动的推杆(54)、固定在工作台(12)上并将推杆(54)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工作台(12)转动的棘轮(55),所述工作台(12)上环形分布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测试装置(4)的测试轨迹位于所述工位形成的圆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型砼贯入阻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垂直于底座(1)设置的竖管(21)、固定在竖管(21)中部的支撑臂(22),所述竖管(21)顶部设有长条形孔一(211),所述传动杆(52)位于所述竖管(21)内,所述压杆(51)的中部与所述支撑臂(22)铰接,所述压杆(51)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永利源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