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34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解决了手术剪刀作为目前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工具,在取材时发生液体四处飞溅甚至造成医务人员受感染的现象,而且切取的标本宽窄不一,对后期发现病变进行病理诊断有很大的隐患,常常需重新取材或补取材的问题,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第一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手柄和切割部,第二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手柄和刀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简单的优化,解决了病理科取材医生在病理切分过程中的难题,有着较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
技术介绍
病理标本多种多样,有脏器标本,也有部分脏器切除标本,还有骨肿瘤、皮肤肿物,以及有实性肿物、囊性肿物等。其中囊性肿物有半囊半实性也有单纯囊性,还有囊腔内带乳头状突起的肿物,其病理标本直径从0.1cm-10cm或更大,也有内含粘液或浆液的肿物,有的肿物张力很大,也有的肿物张力较小,切除时张力大的可能会有液体四处飞溅,张力小的也会有液体猛一股流出,这样时常导致取材医生会被中招,要么被喷到衣服上,要么被喷到头部或者面部,造成眼睛耳朵脸部等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可能被带感染的标本感染自身,严重时可能造成终身遗憾。这些标本切开是一个问题,取材时又是一个问题。由于包埋盒的尺寸有限(长2.5cm×宽1.5cm×高0.5cm),因此在取囊性肿物标本时,取材的宽度是关键,因为囊性标本取材时要把切取的标本“立”着放,这样可以看到囊壁的全层,因此其宽度要在小于0.5cm的范围内,但是又不能太窄,太窄了不容易“立”着放,也不利于诊断,太宽了,立起来放不进高度只有0.5cm的包埋盒内。目前的取材工具为手术常用剪刀,取材时常常会出现液体四处飞溅甚至造成医务人员受感染的现象,而且切取的标本宽窄不一,对后期发现病变进行病理诊断有很大的隐患,常常存在重新取材或补取材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手术剪刀作为目前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工具,在取材时发生液体四处飞溅甚至造成医务人员受感染的现象,而且切取的标本宽窄不一,对后期发现病变进行病理诊断有很大的隐患,常常需重新取材或补取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第一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手柄和切割部,第一手柄上设置有第一指环,切割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刀片A和刀片B;第二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手柄和刀座,第二手柄上设置有第二指环,刀座的宽度大于切割部的宽度,刀座上表面开有与刀片A和刀片B分别垂直相对的刀槽A和刀槽B,刀座的前端设置有可折叠的刺针。刺针为可折叠结构,当不使用时,可将其向下扳到与刀座前端贴合;当使用时,可将其向上扳起,使其与刀座前端面成90°,可用于对取囊性肿物标本进行刺破,适当放出其内部的液体后,再利用本技术进行切分。作为优选,刀片A和刀片B间的垂直距离为0.4厘米。按照病理实验中所用包埋盒的尺寸,长2.5cm×宽1.5cm×高0.5cm,囊性标本取材时要把切取的标本“立”着放,这样可以看到囊壁的全层,因此其宽度要在小于0.5cm的范围内,但是又不能太窄,太窄了不容易“立”着放,也不利于诊断,太宽了,立起来放不进高度只有0.5cm的包埋盒内,使得切分的实验标本为0.4cm最为合适。作为优选,刀槽A和刀槽B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为0.4厘米。切分时,刀片A与刀槽A相对应,刀片B与刀槽B相对应,刀槽A和刀槽B的垂直距离应与刀片A和刀片B之间的垂直距离相一致。第一刀体在位于切割部与第一手柄间开有铰接孔。第二刀体在位于刀座与第二手柄间开有铰接孔。切割部和刀座均采用不锈钢材质。采用不锈钢材质既可有效避免在切割过程中切分器受到腐蚀,也便于使用过后进行清洗消毒备用。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采用不锈钢或者医用级硅胶材质。手柄采用不锈钢或者医用级硅胶,均便于消毒,可防止标本在病理试验中受到污染。本技术具有的优势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针对目前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常用手术剪刀作为工具时,出现的因囊性标本被刺破导致液体四处飞溅伤害医务人员的现象,以及对标本进行0.4cm宽度的取材时可能出现的取材不均匀导致病理诊断存在较大隐患的问题,通过本技术第一刀体携带的固定尺寸为0.4cm宽度的刀片A和刀片B,以及与第二刀体的配合切割,实现了标本的标准化取材,一次切割即实现0.4cm的标准取材;且在切割前,通过设置在刀座前端的刺针,可有效刺破标本,将内部液体放出,由于刺破时可能存在液体喷射,喷射出的液体可被刀座前端的平面阻挡,有效遏制了其可能对病理实验人员的伤害。本技术性价比极高,可进行大面积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刀体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刀体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中:1-第一刀体,2-第二刀体,3-刺针,4-铰接孔,1.1-第一手柄,1.2-切割部,1.1.1-第一指环,1.2.1-刀片A,1.2.2-刀片B,2.1-第二手柄,2.2-刀座,2.1.1-第二指环,2.2.1-刀槽A,2.2.2-刀槽B。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刀体1和第二刀体2,第一刀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手柄1.1和切割部1.2,第一手柄1.1上设置有第一指环1.1.1,切割部1.2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刀片A1.2.1和刀片B1.2.2;第二刀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手柄2.1和刀座2.2,第二手柄2.1上设置有第二指环2.1.1,刀座2.2的宽度大于切割部1.2的宽度,刀座2.2上表面开有与刀片A1.2.1和刀片B1.2.2分别垂直相对的刀槽A2.2.1和刀槽B2.2.2,刀座2.2的前端设置有可折叠的刺针3。刀片A1.2.1和刀片B1.2.2间的垂直距离为0.4厘米。刀槽A2.2.1和刀槽B2.2.2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为0.4厘米。第一刀体1在位于切割部1.2与第一手柄1.1间开有铰接孔4。第二刀体2在位于刀座2.2与第二手柄2.1间开有铰接孔4。切割部1.2和刀座2.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2.1采用不锈钢或者医用级硅胶材质。使用时,实验人员将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入到第一指环1.1.1和第二指环2.1.1中,将本技术的刺针3向上扳起并与刀座前端面呈90°,进一步靠近标本,利用刺针3将其扎破,释放其内部存留的液体后,通过撑开第一指环1.1.1和第二指环2.1.1,将切割部1.2和刀座2.2分离,将病理标本放置到切割部1.2和刀座2.2之间,向下按压第一指环1.1.1和第二指环2.1.1,直至刀片A1.2.1和刀片B1.2.2与对应的刀槽A2.2.1和刀槽B2.2.2完全接触为止,实现标本的切分。最终,取下切分的标本即为宽度0.4cm。使用完成后,将刺针3向下扳紧贴于刀座2.2前端表面,清洗并将本技术放置到消毒柜中进行消毒,留作备用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刀体(1)和第二刀体(2),其特征在于:第一刀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手柄(1.1)和切割部(1.2),第一手柄(1.1)上设置有第一指环(1.1.1),切割部(1.2)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刀片A(1.2.1)和刀片B(1.2.2);第二刀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手柄(2.1)和刀座(2.2),第二手柄(2.1)上设置有第二指环(2.1.1),刀座(2.2)的宽度大于切割部(1.2)的宽度,刀座(2.2)上表面开有与刀片A(1.2.1)和刀片B(1.2.2)分别垂直相对的刀槽A(2.2.1)和刀槽B(2.2.2),刀座(2.2)的前端设置有可折叠的刺针(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刀体(1)和第二刀体(2),其特征在于:第一刀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手柄(1.1)和切割部(1.2),第一手柄(1.1)上设置有第一指环(1.1.1),切割部(1.2)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刀片A(1.2.1)和刀片B(1.2.2);第二刀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手柄(2.1)和刀座(2.2),第二手柄(2.1)上设置有第二指环(2.1.1),刀座(2.2)的宽度大于切割部(1.2)的宽度,刀座(2.2)上表面开有与刀片A(1.2.1)和刀片B(1.2.2)分别垂直相对的刀槽A(2.2.1)和刀槽B(2.2.2),刀座(2.2)的前端设置有可折叠的刺针(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病理实验标本取材切分器,其特征在于:刀片A(1.2.1)和刀片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