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17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包括燃烧筒、下炉体、中间炉体、沉淀池、中间炉体、上炉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排气管及烟囱;下炉体设有气流空间、投料口、排渣口,并包括下筒体与下筒体连接的挡灰板;下筒体设有第一排气道及排气孔;燃烧筒安装在气流空间内,并设有第一燃烧室;沉淀池设置有挡板,挡板开设有缺口及通气口;中间炉体设置有进风道和进气孔;上炉体设置有第二排气道和入气孔;第一风机将空气排入气流空间和第一燃烧室,第二风机将气流空间的气体吸入沉淀池,第三风机将空气排入第二燃烧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未充分燃烧的垃圾产生的气体进行二次燃烧处理,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排出和烟雾的零排出。

A smog - free inci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n smoke waste incinerator, including combustion tube and a furnace body, a furnace body, the middl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middle furnace body, a furnace body, a first fan and a second fan, the three fan, exhaust pipe and chimney; the lower furna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as feeding port and the discharge space, mouth, and includes the lower cylinder and the lower cylinder connected with the ash blocking plate; the low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xhaust passage and an exhaust hole; the combustion tube installed in the air space, a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mbustion chamber;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baffle, the baffle is provided with a gap and a ventilation opening; the middle of the furna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ir inlet; the upper furna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exhaust ports and air inlets; the first fan air is discharged into the air space and a first combustion chamber, second fan sedimentation tank suction gas flow space, the three fan will air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second.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emission of harmful gas and the zero discharge of the smoke by two combustion treatment of the gas produced by the not fully burned garb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具,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无烟雾垃圾焚烧炉。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的生活垃圾,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填埋法、焚烧法,填埋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腐烂时产生恶臭污染环境诸多不足之处。焚烧法是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普通的垃圾焚烧方式会产生很多可燃物不能完全燃烧的情况,不完全燃烧的同时产生大量的黑烟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该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实现零烟雾及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所述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包括有燃烧筒、下炉体、中间炉体、沉淀池、中间炉体、上炉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排气管及烟囱;所述下炉体内设有气流空间,顶部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排气缩口,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气流空间的投料口,并在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下炉体包括有下筒体及挡灰板,所述下筒体包括有第一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外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内筒体与所述第一外筒体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挡灰板,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炉体;所述第一内筒体与所述第一外筒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一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气流空间的排气孔;所述燃烧筒旋转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气流空间内,并内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位于所述投料口的下方,用以容纳经由所述投料口投入的垃圾;所述沉淀池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下方,并包括有用以盛装冷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箱体及若干挡板,所述若干挡板分别倾斜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并分别开设有缺口及位于缺口上方的通气口;所述箱体内的溶液水位高于所述缺口低于所述通气口;所述中间炉体安装在所述下炉体与所述上炉体之间,并内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第二燃烧室;所述中间炉体包括有第二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二内筒体外的第二外筒体,所述第二内筒体与所述第二外筒体之间形成有进风道,所述第二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进风道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进气孔;所述上炉体安装在所述中间炉体的上方,并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烟囱的混气空间;所述上炉体包括有第三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三内筒体外的第三外筒体,所述第三内筒体与所述第三外筒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三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混气空间与所述第二排气道的入气孔,所述第三内筒体内还设置有拦截板,所述拦截板位于所述入气孔的上方,并开设有若干排出气体的通气孔;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下炉体一侧,并连通所述气流空间,用以将空气排入所述第一气流空间和第一燃烧室内;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另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沉淀池,用以将所述气流空间的气流经由所述排气孔及所述第一排气道吸出后再吹入所述沉淀池;所述第三风机安装在所述中间炉体上,并连通所述进风道,用以将空气经由所述进风道及所述进气孔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内;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上炉体与所述沉淀池,并将经过所述沉淀池处理后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二排气道及所述入气孔排入所述混气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筒体包括有第一侧壁及与第一侧壁一体成型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有下侧壁、连接壁及上侧壁,所述下侧壁一端连接所述挡灰板,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壁的一端,所述连接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侧壁的一端,所述上侧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炉体。优选地,所述下侧壁与所述挡灰板垂直,所述连接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且朝向所述第二侧壁所在一侧延伸;所述上侧壁与所述连接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并远离所述第二侧壁所在一侧延伸。优选地,所述燃烧筒包括有旋转轴及燃烧筒本体,所述旋转轴一端安装在所述挡灰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内筒体及所述第一外筒体与驱动马达连接;所述燃烧筒本体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优选地,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挡灰板之间的夹角为8-10°。优选地,所述燃烧筒的侧壁和底壁分别开设有若干出灰孔,每一出灰孔连通所述气流空间与所述第一燃烧室,并朝向所述挡灰板所在一侧倾斜。优选地,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有进水阀及排水阀,所述进水阀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排水阀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另外一侧。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有顶板、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后板及前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平行,并分别连接所述上顶板及所述底板,所述后板及所述前板相互平行,并分别连接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进水阀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排水阀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排气道连通,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插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挡板之间;所述排气管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外筒体上。优选地,所述若干挡板分别连接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后板及所述前板;所述若干挡板相互平行,并朝向所述第一侧板所在一侧倾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经过所述投料口将垃圾投入所述燃烧筒的第一燃烧室内,并点燃垃圾,而后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燃烧筒本体旋转,从而防止垃圾在筒内堆积在一起缺少氧气而无法充分燃烧,同时,所述第一风机将焚烧炉外的空气排入所述气流空间内,空气经过所述若干出灰孔及所述燃烧筒体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一燃烧室,使得垃圾在有氧环境下燃烧;在所述第二风机工作下,未充分燃烧的垃圾释放出来的烟气一部分经由所述排气孔及所述第一排气道被吸入所述沉淀池内,烟雾气体因冷的氢氧化钠溶液及挡板的作用,烟气快速降温,减少了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特别是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的再生,带有水汽的气体再经过所述排气管及所述入气孔排入所述混气空间内,进入混气空间后,吸附混气空间内的粉尘后再沉降至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第三风机送入的空气充分混合后进行二次燃烧,提高不完全燃烧气体的燃烧效率,另外,所述拦截板用以拦截粉尘及烟雾排出焚烧炉,实现粉尘和烟雾的零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烟雾垃圾焚烧炉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沉淀池的一立体图。图3是图1中III部分的一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无烟雾垃圾焚烧炉100包括有一燃烧筒10、一下炉体20、一沉淀池30、一中间炉体40、一上炉体50、一第一风机60、一第二风机70、一第三风机80、一排气管90及一烟囱95。所述燃烧筒10、下炉体20、中间炉体40、上炉体50、所述排气管90及所述烟囱95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下炉体20内设有一气流空间21,顶部设有一与所述气流空间21连通的排气缩口211,侧面设置有一连通所述气流空间21的投料口212,并在底部设有一排渣口213。进一步地,所述下炉体20包括有一下筒体24及一挡灰板25。所述下炉体10还设有一用以封闭所述投料口212的投料门及一用以封闭所述排渣口213的排渣门。所述挡灰板25位于所述下筒体24的底部。所述下筒体24包括有一第一内筒体241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2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包括有燃烧筒、下炉体、中间炉体、沉淀池、中间炉体、上炉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排气管及烟囱;所述下炉体内设有气流空间,顶部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排气缩口,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气流空间的投料口,并在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下炉体包括有下筒体及挡灰板,所述下筒体包括有第一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外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内筒体与所述第一外筒体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挡灰板,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炉体;所述第一内筒体与所述第一外筒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一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气流空间的排气孔;所述燃烧筒旋转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气流空间内,并内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位于所述投料口的下方,用以容纳经由所述投料口投入的垃圾;所述沉淀池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下方,并包括有用以盛装冷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箱体及若干挡板,所述若干挡板分别倾斜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并分别开设有缺口及位于缺口上方的通气口;所述箱体内的溶液水位高于所述缺口低于所述通气口;所述中间炉体安装在所述下炉体与所述上炉体之间,并内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第二燃烧室;所述中间炉体包括有第二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二内筒体外的第二外筒体,所述第二内筒体与所述第二外筒体之间形成有进风道,所述第二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进风道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进气孔;所述上炉体安装在所述中间炉体的上方,并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烟囱的混气空间;所述上炉体包括有第三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三内筒体外的第三外筒体,所述第三内筒体与所述第三外筒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三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混气空间与所述第二排气道的入气孔,所述第三内筒体内还设置有拦截板,所述拦截板位于所述入气孔的上方,并开设有若干排出气体的通气孔;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下炉体一侧,并连通所述气流空间,用以将空气排入所述第一气流空间和第一燃烧室内;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另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沉淀池,用以将所述气流空间的气流经由所述排气孔及所述第一排气道吸出后再吹入所述沉淀池;所述第三风机安装在所述中间炉体上,并连通所述进风道,用以将空气经由所述进风道及所述进气孔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内;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上炉体与所述沉淀池,并将经过所述沉淀池处理后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二排气道及所述入气孔排入所述混气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雾垃圾焚烧炉包括有燃烧筒、下炉体、中间炉体、沉淀池、中间炉体、上炉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排气管及烟囱;所述下炉体内设有气流空间,顶部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排气缩口,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气流空间的投料口,并在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下炉体包括有下筒体及挡灰板,所述下筒体包括有第一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外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内筒体与所述第一外筒体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挡灰板,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炉体;所述第一内筒体与所述第一外筒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一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气流空间的排气孔;所述燃烧筒旋转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气流空间内,并内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位于所述投料口的下方,用以容纳经由所述投料口投入的垃圾;所述沉淀池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下方,并包括有用以盛装冷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箱体及若干挡板,所述若干挡板分别倾斜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并分别开设有缺口及位于缺口上方的通气口;所述箱体内的溶液水位高于所述缺口低于所述通气口;所述中间炉体安装在所述下炉体与所述上炉体之间,并内设有与所述气流空间连通的第二燃烧室;所述中间炉体包括有第二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二内筒体外的第二外筒体,所述第二内筒体与所述第二外筒体之间形成有进风道,所述第二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进风道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进气孔;所述上炉体安装在所述中间炉体的上方,并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烟囱的混气空间;所述上炉体包括有第三内筒体及位于所述第三内筒体外的第三外筒体,所述第三内筒体与所述第三外筒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三内筒体的侧壁开设有一圈分别连通所述混气空间与所述第二排气道的入气孔,所述第三内筒体内还设置有拦截板,所述拦截板位于所述入气孔的上方,并开设有若干排出气体的通气孔;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下炉体一侧,并连通所述气流空间,用以将空气排入所述第一气流空间和第一燃烧室内;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下炉体的另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沉淀池,用以将所述气流空间的气流经由所述排气孔及所述第一排气道吸出后再吹入所述沉淀池;所述第三风机安装在所述中间炉体上,并连通所述进风道,用以将空气经由所述进风道及所述进气孔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内;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上炉体与所述沉淀池,并将经过所述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梅段玉林滕云梅李昆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