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93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包括中空的本体,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本体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接头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通过在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增大了钻铤与井壁的间隙,从而增大了循环空间,减小了磨阻,降低了泵压;此外,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内螺纹,保证了无磁钻铤与其他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Non magnetic drill collars used for small hole sidetrack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n-magnetic drill collar for slim hole sidetracking, which comprises a hollow body.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ing grooves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interval, and two ends of the body are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for connecting join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for the magnetic drill slim hole sidetracking, the periphery of the body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equally spaced along the axial ring groove, increase clearance of drill collar and sidewall,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irculation space, reduce friction, reduce the pump pressure; in addition, in the body both ends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the non-magnetic drill connection reliability and seal between the collar and other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
本技术涉及油田钻井作业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
技术介绍
在Φ139.7mm套管侧钻作业过程中要应用无线随钻进行定向作业,而无线随钻仪器要放在无磁钻铤(外径Φ105mm)内部,仪器外径Φ48mm,常规无磁钻铤内径Φ55mm,仪器进入后循环过程中蹩压点由钻头上移至钻铤内部,造成泵压偏高,设备油耗增加,1800米左右的侧钻井泵压在15MPa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侧钻井泵压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包括中空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如上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中,多个所述环槽等间隔设置。如上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中,多个所述环槽的宽度相等。如上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中,所述环槽的横截面沿所述本体的外部向所述本体的内部呈缩颈状。如上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中,所述环槽的深度为2mm-3mm。如上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中,所述本体的外周面设有三个所述环槽。如上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中,所述本体的两端的内壁面均呈由内向外的渐扩状。如上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中,所述本体的内径大于或等于6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通过在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增大了钻铤与井壁的间隙,从而增大了循环空间,减小了磨阻,降低了泵压;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通过扩大本体的内径,使得随钻仪器放入本体后与本体的空隙增大,降低了循环磨阻,从而大大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的泵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此外,在本体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接头的分别设置内螺纹,保证了无磁钻铤与其他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本体;11-环槽;12-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包括中空的本体1,具体的,本体1呈直径为Φ105mm的柱状,沿本体1的轴向开设一直径为Φ62mm的贯通孔,使本体1呈管状,且本体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Φ62mm,与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的内径为Φ55mm的无磁钻铤相比,增大了内径,从而增大了随钻仪器与本体的空隙,进而有效的减小了无磁钻铤内的蹩压,使得泵压维持在10MPa以内,为了进一步降低泵压,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体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11,这样的结构,增大了钻铤与井壁的间隙,从而增大了循环空间,减小了磨阻,进一步降低了泵压,此外,考虑到外径Φ105mm的本体1的内径为Φ62mm,若采用公扣(外螺纹)连接,则会由于内径过大导致公扣端变薄无法使用,因此,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连接接头的内螺纹12(母扣),优选在在本体1的两端各设置一个NC31母扣,以保证无磁钻铤与其他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通过在本体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11,增大了钻铤与井壁的间隙,从而增大了循环空间,减小了磨阻,降低了泵压,通过扩大本体1的内径,使得随钻仪器放入本体1后与本体1的空隙增大,降低了循环磨阻,从而大大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的泵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体1的两端的内壁面均呈由内向外的渐扩状,内螺纹12设置在渐扩状的内壁面处形成连接部,这样的结构便于连接,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在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的泵压的同时,为了保证本体1的使用强度,优选,在本体1的外周面设有三个环槽11,当然,在设置环槽11时,可根据实际的使用环境、本体1的使用强度及长度,选择在本体1上设置一个、两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的环槽11,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多个环槽11等间隔设置,环槽11的深度为2mm-3mm,优选环槽11的深度为2.5mm,即本体1位于环槽处的外径为Φ100mm,本体1其他位置的外径为Φ105mm。这样,即能够保证本体1的使用强度,又使得钻铤与井壁的间隙能够均匀的分布,即循环空间均匀分布,从而有效减小了磨阻,降低了泵压;此外,为了便于加工,设计多个环槽11的宽度相等,这样,使得本体1的加工制作简单方便。进一步,环槽11的横截面沿本体1的外部向本体1的内部呈缩颈状,即环槽11的两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均大于90度,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少阻力,从而降低泵压。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的制造过程:如图1所示,采用外径为Φ105mm、内径为Φ62mm的管体作为本体1,在本体1的外周面上等间隔开设多个沿本体1的外部向本体1的内部呈缩颈状的环槽11,且每个环槽11的深度为2.5mm,然后将本体1两端的内壁面加工成由内向外的渐扩状,并在该渐扩状的内表面上加工内螺纹12,至此即可完成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的加工。以尚侧70-64井(完钻井深1820米),Φ139.7mm套管内开窗为例,具体使用过程为:将无线随钻放入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内,并随钻头及其他普通钻铤下入施工,钻井结束后,起出即可,完钻时,测得泵压为9.5MPa,而之前类似井深的井完钻泵压都在15MPa以上,由此可见,使用该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该井后,有效的降低了泵压。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通过在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增大了钻铤与井壁的间隙,从而增大了循环空间,减小了磨阻,降低了泵压;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通过扩大本体的内径,使得随钻仪器放入本体后与本体的空隙增大,降低了循环磨阻,从而大大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的泵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此外,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内螺纹,保证了无磁钻铤与其他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技术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专利技术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包括中空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包括中空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环槽,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槽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槽的宽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井眼侧钻的无磁钻铤,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横截面沿所述本体的外部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勇朱国良赵明党月含陈俊杰唐辉乔景智朱卫星王清隆关守国王长岭王冠张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