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53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送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板机,其有效缓冲提升装置的震动,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主体、提升装置、推送装置、拉杆、连接架、托板和支撑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还包括第一支腿、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上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一连接弹簧;还包括第二支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上侧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二连接弹簧;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

An automatic board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veying apparatus, especially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machine, which effectively buffer the lifting device vibration, improve reliability; and can work inside the cavity were observe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includes a main body, a lifting device, a push rod, connecting device, frame, plate and a supporting frame.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working chamber; also includes a first leg, first the left side plate, a right side plate, the first on the first side, the first limiting plate and a first connecting spring; also includes second legs, second left plate, second right side, second side plates, second limit plate and second side walls connected with a spring;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observation hole, and a transparent baffle is arranged on the observation hole, observation hole and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板机
本技术涉及运送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板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自动上板机是一种用于将物料提升至下级加工机构的辅助装置,其在各种领域中均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自动上板机包括主体、提升装置、推送装置、拉杆、连接架、托板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托架,托架安装在主体外壁上,提升装置安装在主体上,拉杆安装在提升装置的底部输出端,连接架和托板均位于工作腔内,连接架安装在拉杆的底端,托板安装在连接架的底端,推送装置安装在主体侧壁上;其使用时将物料自进料口放入至托板上,通过提升装置提升至出料口处,通过推送装置推送至托架上即可;其使用中发现,由于提升装置与主体为固定连接,其在开启时经常出现震动而损坏的装置,使用可靠性较差;并且其无法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使用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缓冲提升装置的震动,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提高使用可靠性的自动上板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包括主体、提升装置、推送装置、拉杆、连接架、托板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托架,托架安装在主体外壁上,拉杆安装在提升装置的底部输出端,连接架和托板均位于工作腔内,连接架安装在拉杆的底端,托板安装在连接架的底端,推送装置安装在主体侧壁上;还包括第一支腿、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上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一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一上侧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第一上侧板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支腿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还包括第二支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上侧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二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二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二上侧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第二上侧板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支腿的顶端穿过第二通孔;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还包括把手、转轴、带动轴和刷毛,所述把手位于主体的外侧,所述带动轴和刷毛均位于工作腔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把手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穿过透明挡板并伸入至工作腔内与带动轴连接,所述刷毛安装在所述带动轴上,并且所述刷毛贴紧所述透明挡板。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所述支撑架包括左分架、右分架和底板,所述左分架和右分架顶端分别与主体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分架和右分架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收集桶,主体的底端设置有清理孔,清理孔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与收集桶的输入端连通。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还包括第一吹风装置和第二吹风装置,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安装在主体左侧壁上,第一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出风管,第一出风管的输出端穿过主体并伸入至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吹风装置安装在主体右侧壁上,第二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出风管,第二出风管的输出端穿过主体并伸入至工作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连接弹簧的设计可进行震动缓冲,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通过观察孔的设计可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使用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包括主体1、提升装置2、推送装置3、拉杆4、连接架5、托板6和支撑架7,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8和出料口9,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托架10,托架安装在主体外壁上,拉杆安装在提升装置的底部输出端,连接架和托板均位于工作腔内,连接架安装在拉杆的底端,托板安装在连接架的底端,推送装置安装在主体侧壁上;还包括第一支腿11、第一左侧板12、第一右侧板13、第一上侧板14、第一限位板15和第一连接弹簧16,第一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一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一上侧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第一上侧板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支腿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还包括第二支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上侧板、第二限位板17和第二连接弹簧18,第二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二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二上侧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第二上侧板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支腿的顶端穿过第二通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19,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连接弹簧的设计可进行震动缓冲,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通过观察孔的设计可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使用更为方便。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还包括把手20、转轴21、带动轴22和刷毛23,把手位于主体的外侧,带动轴和刷毛均位于工作腔内,转轴的一端与把手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穿过透明挡板并伸入至工作腔内与带动轴连接,刷毛安装在带动轴上,并且刷毛贴紧透明挡板;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透明挡板脏污时通过把手带动刷毛对其进行清理,使用更为方便。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支撑架包括左分架24、右分架25和底板26,左分架和右分架顶端分别与主体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分架和右分架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底板上设置有收集桶,主体的底端设置有清理孔,清理孔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与收集桶的输入端连通;通过收集桶的设计可对工作腔内掉落的残渣进行清理,提高使用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上板机,还包括第一吹风装置27和第二吹风装置28,第一吹风装置安装在主体左侧壁上,第一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出风管,第一出风管的输出端穿过主体并伸入至工作腔内,第二吹风装置安装在主体右侧壁上,第二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出风管,第二出风管的输出端穿过主体并伸入至工作腔内;可加快清理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动上板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上板机,包括主体、提升装置、推送装置、拉杆、连接架、托板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托架,托架安装在主体外壁上,拉杆安装在提升装置的底部输出端,连接架和托板均位于工作腔内,连接架安装在拉杆的底端,托板安装在连接架的底端,推送装置安装在主体侧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腿、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上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一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一上侧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第一上侧板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支腿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还包括第二支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上侧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二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二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二上侧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第二上侧板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支腿的顶端穿过第二通孔;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板机,包括主体、提升装置、推送装置、拉杆、连接架、托板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托架,托架安装在主体外壁上,拉杆安装在提升装置的底部输出端,连接架和托板均位于工作腔内,连接架安装在拉杆的底端,托板安装在连接架的底端,推送装置安装在主体侧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腿、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上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左侧连接,第一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一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一上侧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第一上侧板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支腿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还包括第二支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上侧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二支腿底端与主体顶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顶端与提升装置底端右侧连接,第二连接弹簧底端和第二支腿顶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板顶端和底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底端均与主体顶端连接,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顶端分别与第二上侧板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金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玉金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