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阳康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8139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苍术15‑25份、陈皮15‑25份、黄芩15‑25份、半夏15‑25份、当归10‑15份、云茯苓10‑15份、泽泻10‑15份、竹叶10‑15份、甘草10‑15份、荷叶10‑15份、麦冬10‑15份、太子参10‑15份、焦山楂10‑15份、升麻10‑15份、乌贼骨10‑15份、灸甘草10‑15份、排草5‑10份、茵陈5‑10份、秦艽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经等破壁及离心处理后,集合多种中药的精华于一体,且使得多种中药配方具有选择透过性高的特点,进而使得成品药物能够进入人体内层对脂肪及局部沉积脂肪进行化学及物理处理作用,有效达到了减肥效果。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 quality of 15 Atractylodes 25 copies, 25 copies, 15 tangerine peel skullcap 15 25 copies, 25 copies, 15 Pinellia Angelica 10 15 copies, 15 copies, 10 cloud Fuling Zexie 10 15 a 10, leaves 15 copies, 15 copies, 10 licorice leaves 10 15 copies, 15 copies, 10 Ophiopogon from 10 15 copies, 15 copies, 10 Crataegus 10 Cimicifuga 15 copies, 15 copies, 10 cuttlefish bone moxibustion licorice 10 15, 5 row grass 10, 10, 5 capillaris 5 10 g.. The invention of the breaking and centrifugal treatment, set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ne essence, and makes the choice through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 ha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hus making the finished drug can enter the body inner chem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 effect on fat and local fat depositio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effect of weight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及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对单纯性肥胖主张使用药物减肥,对症状性肥胖,如甲状腺功能减低、柯兴氏综合征等疾病应首先适当治疗原发病,才能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目前肥胖病的治疗,由于生活富裕、饮食结构单一、个人习惯差及药物毒素等因素,其治疗效果很不佳,且其病发率每年都在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苍术15-25份、陈皮15-25份、黄芩15-25份、半夏15-25份、当归10-15份、云茯苓10-15份、泽泻10-15份、竹叶10-15份、甘草10-15份、荷叶10-15份、麦冬10-15份、太子参10-15份、焦山楂10-15份、升麻10-15份、乌贼骨10-15份、灸甘草10-15份、排草5-10份、茵陈5-10份、秦艽5-10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浸泡:定量称取原料后投入到生理盐水中浸泡;步骤(2)、破壁:将步骤(1)中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用的生理盐水一并送入湿式药材粉碎机中,对原料进行破碎、打浆处理,然后在130-15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再使用纳米剪切机进行剪切处理,形成药汁;步骤(3)、离心:对步骤(2)制得的药汁进行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形成药液;步骤(4)、浓缩:将步骤(3)制得的药液加热至沸腾,蒸发水分浓缩药液至膏状;步骤(5)、热压:对步骤(4)制得的膏状物进行缓慢热压至干燥膏状;步骤(6)、成品:将步骤(5)制得的干燥膏状药物置入真空颗粒机中,制成颗粒状,真空密封包装即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2)中在130-15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的时间为35-45分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中药物的配方,对肥胖病有延续性消除脂肪及消除局部过多沉积脂肪的作用,能够保证内分泌及代谢的稳定性,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特别适合幼儿及青少年的减肥。此外,本专利技术经等破壁及离心处理后,集合多种中药的精华于一体,且使得多种中药配方具有选择透过性高的特点,进而使得成品药物能够进入人体内层对脂肪及局部沉积脂肪进行化学及物理处理作用,有效达到了减肥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附注: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幼儿及青少年,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实施例1: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苍术15份、陈皮15份、黄芩15份、半夏15份、当归10份、云茯苓10份、泽泻10份、竹叶10份、甘草10份、荷叶10份、麦冬10份、太子参10份、焦山楂10份、升麻10份、乌贼骨10份、灸甘草10份、排草5份、茵陈5份、秦艽5份。具体地,所述治疗肥胖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浸泡:定量称取原料后投入到生理盐水中浸泡;步骤(2)、破壁:将步骤(1)中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用的生理盐水一并送入湿式药材粉碎机中,对原料进行破碎、打浆处理,然后在13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再使用纳米剪切机进行剪切处理,形成药汁;步骤(3)、离心:对步骤(2)制得的药汁进行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形成药液;步骤(4)、浓缩:将步骤(3)制得的药液加热至沸腾,蒸发水分浓缩药液至膏状;步骤(5)、热压:对步骤(4)制得的膏状物进行缓慢热压至干燥膏状;步骤(6)、成品:将步骤(5)制得的干燥膏状药物置入真空颗粒机中,制成颗粒状,真空密封包装即可。更具体地,步骤(2)中在13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的时间为35分钟。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中药物的配方,对肥胖病有延续性消除脂肪及消除局部过多沉积脂肪的作用,能够保证内分泌及代谢的稳定性,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特别适合幼儿及青少年的减肥。此外,本专利技术经等破壁及离心处理后,集合多种中药的精华于一体,且使得多种中药配方具有选择透过性高的特点,进而使得成品药物能够进入人体内层对脂肪及局部沉积脂肪进行化学及物理处理作用,有效达到了减肥效果。实施例2: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苍术15-25份、陈皮20份、黄芩20份、半夏20份、当归12份、云茯苓13份、泽泻12份、竹叶13份、甘草12份、荷叶13份、麦冬12份、太子参13份、焦山楂12份、升麻13份、乌贼骨12份、灸甘草13份、排草7份、茵陈8份、秦艽8份。具体地,所述治疗肥胖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浸泡:定量称取原料后投入到生理盐水中浸泡;步骤(2)、破壁:将步骤(1)中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用的生理盐水一并送入湿式药材粉碎机中,对原料进行破碎、打浆处理,然后在14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再使用纳米剪切机进行剪切处理,形成药汁;步骤(3)、离心:对步骤(2)制得的药汁进行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形成药液;步骤(4)、浓缩:将步骤(3)制得的药液加热至沸腾,蒸发水分浓缩药液至膏状;步骤(5)、热压:对步骤(4)制得的膏状物进行缓慢热压至干燥膏状;步骤(6)、成品:将步骤(5)制得的干燥膏状药物置入真空颗粒机中,制成颗粒状,真空密封包装即可。更具体地,步骤(2)中在14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的时间为40分钟。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中药物的配方,对肥胖病有延续性消除脂肪及消除局部过多沉积脂肪的作用,能够保证内分泌及代谢的稳定性,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特别适合幼儿及青少年的减肥。此外,本专利技术经等破壁及离心处理后,集合多种中药的精华于一体,且使得多种中药配方具有选择透过性高的特点,进而使得成品药物能够进入人体内层对脂肪及局部沉积脂肪进行化学及物理处理作用,有效达到了减肥效果。实施例3: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苍术15-25份、陈皮25份、黄芩25份、半夏25份、当归15份、云茯苓15份、泽泻15份、竹叶15份、甘草15份、荷叶15份、麦冬15份、太子参15份、焦山楂15份、升麻15份、乌贼骨15份、灸甘草15份、排草10份、茵陈10份、秦艽10份。具体地,所述治疗肥胖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浸泡:定量称取原料后投入到生理盐水中浸泡;步骤(2)、破壁:将步骤(1)中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用的生理盐水一并送入湿式药材粉碎机中,对原料进行破碎、打浆处理,然后在15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再使用纳米剪切机进行剪切处理,形成药汁;步骤(3)、离心:对步骤(2)制得的药汁进行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形成药液;步骤(4)、浓缩:将步骤(3)制得的药液加热至沸腾,蒸发水分浓缩药液至膏状;步骤(5)、热压:对步骤(4)制得的膏状物进行缓慢热压至干燥膏状;步骤(6)、成品:将步骤(5)制得的干燥膏状药物置入真空颗粒机中,制成颗粒状,真空密封包装即可。更具体地,步骤(2)中在150℃的条件下进行温煮的时间为45分钟。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中药物的配方,对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苍术15‑25份、陈皮15‑25份、黄芩15‑25份、半夏15‑25份、当归10‑15份、云茯苓10‑15份、泽泻10‑15份、竹叶10‑15份、甘草10‑15份、荷叶10‑15份、麦冬10‑15份、太子参10‑15份、焦山楂10‑15份、升麻10‑15份、乌贼骨10‑15份、灸甘草10‑15份、排草5‑10份、茵陈5‑10份、秦艽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苍术15-25份、陈皮15-25份、黄芩15-25份、半夏15-25份、当归10-15份、云茯苓10-15份、泽泻10-15份、竹叶10-15份、甘草10-15份、荷叶10-15份、麦冬10-15份、太子参10-15份、焦山楂10-15份、升麻10-15份、乌贼骨10-15份、灸甘草10-15份、排草5-10份、茵陈5-10份、秦艽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肥胖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浸泡:定量称取原料后投入到生理盐水中浸泡;步骤(2)、破壁:将步骤(1)中浸泡后的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康
申请(专利权)人:张阳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