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696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所述生物试剂为浸提法制备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浸提步骤为:将夹竹桃洗净、晾干,将茎和叶剪成1cm

A biological reagent for the killing of marsh clam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iological reagent for the killing of marsh clam, and the biological reagent is a crude extract of the total glucoside of the heart of the oleander, which is prepared by the extraction method. The extraction step is to clean and dry the oleander, and the stem and Ye Jiancheng 1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特别是针对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工程等水利工程建筑物中污损生物沼蛤的治理。
技术介绍
我国具有大量水电站与输水工程等水利工程,如果水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水工建筑物和管道上有沼蛤附着,就会影响输送水的水质,同时影响输送过程中的管壁糙率,长期下去可能造成水质恶化或输水阻力增加,甚至堵塞管道。目前,灭杀淡水壳菜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人工及机械清除,但是该方法需要在停水的情况下进行,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而且在铲刮过程中还会对工程物体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灭杀效果最好的是化学方法,主要是用化学试剂如氯、高锰酸钾等灭杀沼蛤,但会给水质带来二次污染,而且成本很高。生物方法主要主要是向水体中投加某种或某些以淡水壳菜为食的鱼类,如青鱼、鲤鱼等,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环保,但是由于沼蛤带壳这种方法防治效果有限,沼蛤并不是三角鲂等鱼类优先摄食的食物。夹竹桃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沼蛤附着区域广为栽培,资源极为丰富。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灭螺能有效地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045519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夹竹桃强心总甙灭螺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方法”,采用夹竹桃强心总甙灭杀钉螺从而防控血吸虫病。授权公告号为CN133261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夹竹桃三萜皂甙灭螺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方法”,采用夹竹桃三萜皂甙灭杀钉螺从而防控血吸虫病。但是还没有将夹竹桃用于灭杀沼蛤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该生物试剂灭杀效果好、不会给水质带来二次污染、提取和使用的成本低。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所述生物试剂为浸提法制备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上述的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所述浸提法的步骤为:第一步,将夹竹桃洗净、晾干,将茎和叶剪成1cm2的小碎片,然后将碎片和无氯清水按照1∶99的重量比浸泡3天;第二步,用尼龙网纱滤去废叶片,滤液作为母液。第三步,将母液稀释成≥2mg/L的溶液待用。上述的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所述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的有效灭杀浓度≥4mg/L。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的原料来源广、扦插繁殖更加方便、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该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易贮存、运输、可喷、可撒、也可浸杀,使用极为方便;符合环保要求、防控沼蛤效果持续稳定、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和鱼类无毒害;效果显著、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较,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对沼蛤的防控更有效;成本低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与化学试剂对沼蛤的灭杀效果比较实验图;图2为夹竹桃强心总甙与化学试剂对沼蛤的粘附效果比较实验图。图中(a)、(b)、(c)、(d)分别为次氯酸钠、高锰酸钾、氯胺和夹竹桃强心总甙。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首先,制备生物试剂,即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第一步,将夹竹桃洗净、晾干,将茎和叶剪成1cm2的小碎片,然后将碎片和无氯清水按照1∶99的重量比浸泡3天;第二步,用尼龙网纱滤去废叶片,滤液作为母液。第三步,将母液稀释成≥2mg/L的溶液待用。其次,进行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与化学试剂对沼蛤的灭杀效果与粘附效果比较实验;再次,因夹生物试剂中的毒性物质为强心总甙,因此通过生物实验,验证夹竹桃强心总甙对鱼类是否有毒性:按照如下步骤提取夹竹桃强心总甙:第一步,将夹竹桃新鲜叶洗净,搅碎;第二步,将上述原料用10倍于鲜叶重量的70%乙醇加热至70℃温浸12h;第三步,将上述原料提取3次后去除残渣,减压回收乙醇;第四步,将沉淀后的上述原料过滤去除杂质;第五步,用乙醚处理上述原料,弃掉醚层;第六步,在上述原料中加饱和碱式醋酸铅水溶液,过滤后去除沉淀;第七步,将上述原料通入H2S气体之后再次过滤去除沉淀;第八步,将上述原料静置后析出结晶或快速风干成固体状物质,便可得到夹竹桃强心总甙。最后,进行夹竹桃强心总甙鱼类毒性试验,对夹竹桃强心总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与化学试剂对沼蛤的灭杀效果与粘附效果比较实验参见附件1,夹竹桃强心总甙鱼类毒性实验参见附件2。附件1: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与化学试剂对沼蛤的灭杀效果与粘附效果比较实验的试验报告将防控沼蛤常用化学试剂设置0mg/L、5mg/L、50mg/L、100mg/L四个浓度梯度,进行初步筛选,确实对沼蛤防控效果最佳的三种化学试剂,即次氯酸钠、高锰酸钾、氯胺;然后比较化学试剂次氯酸钠、高锰酸钾、氯胺和生物试剂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对沼蛤的灭杀效果。实验设置浓度梯度分别为:0mg/L、1.0mg/L、2.0mg/L、4.0mg/L、6.0mg/L、8.0mg/L。各组溶液体积均为3L,放入不同体长的沼蛤个体3个共12个个体,在2h、4h、6h、8h、12h、24h后观察沼蛤死亡个数、粘附个数。并每隔12小时更换一次药品,使各药品有效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环境温度为19±1℃。监测指标为死亡率、粘附率。死亡率与粘附率图分别为图1和图2。如图1所示,次氯酸钠(a)、高锰酸钾(b)、氯胺(c)和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d)中的沼蛤均在20h左右开始出现死亡。而次氯酸钠和氯胺的灭杀效果较差,最后死亡率最高在60%左右,高锰酸钾和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最后死亡率最高均达到了90%,且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浓度在4mg/L以上,死亡率均在60%以上。如图2所示,在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和氯胺中,沼蛤均在4h左右出现粘附。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除对照组外,每组浓度下沼蛤均出现粘附,且粘附率最高达到了75%。在高锰酸钾溶液中,除对照组外,仅在1mg/L和2mg/L浓度下出现粘附,且粘附率最高达到了87.5%。在氯胺溶液中,则只有1mg/L浓度下出现粘附,粘附率最高只达到了25%。在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中,也只在1mg/L和2mg/L浓度下出现粘附,粘附率最高达到了100%。实验可得出,四种溶液中,沼蛤的粘附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次氯酸钠>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高锰酸钾>氯胺。同时当溶液的浓度大于等于4mg/L时,高锰酸钾(b)、氯胺(c)和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d)溶液中的沼蛤均未出现粘附。附件2:夹竹桃强心总甙鱼类毒性试验将所买的鲫鱼苗放入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4.0mg/L、6.0mg/L、8.0mg/L的夹竹桃强心总甙溶液和一个清水对照中,30天后记录鱼类死亡尾数,并分别测鱼的体长和体重,进行统计分析。表1为30天后鲫鱼的死亡尾数。表1夹竹桃强心总甙对鲫鱼的毒性结果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夹竹桃强心总甙浓度下鲫鱼苗的死亡尾数。夹竹桃强心总甙浓度在4mg/L以上时,鲫鱼的死亡尾数为4尾,对照组和浓度在4mg/L以下时鲫鱼的死亡数为2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夹竹桃强心总甙对鲫鱼这种代表性水生生物毒性较低。从各组存活的鲫鱼苗中选取六尾鲫鱼,测定其体重、体长,并进行统计分析。表2鲫鱼鱼苗饲养30天后的体重(克)表3对照组和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试剂为浸提法制备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试剂为浸提法制备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粗提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杀沼蛤的生物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提法的步骤为:第一步,将夹竹桃洗净、晾干,将茎和叶剪成1cm2的小碎片,然后将碎片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磊谭纤茹刘德富张欢严广寒聂先贝李阳瓒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