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364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包括:镜头和安装壳体;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镜头具有齿形沿转动方向排布的第一齿形结构,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第二齿形结构,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的啮合而相对固定;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的相对啮合部位。可以调整镜头固定的角度,操作起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摄像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
技术介绍
摄像头装置适用于很多场合领域中,例如在航拍领域中,需要摄像头来进行图像的拍摄,航拍摄像头具有固定式、单轴转动式或多轴转动式。单轴转动式或多轴转动式的镜头通过自动化驱动机构来实现航拍过程中的镜头转动,来调整视野范围;而固定式镜头则在拍摄过程中是固定的,通过载体的运动来调整视野范围。现有的固定式摄像头,不能调整角度或固定在不同的角度下,那么在用户需要较长时间拍摄某一角度的视野而该角度并非常规角度(常规角度例如是飞行前方的角度),那么只能控制载体保持在对应倾斜角度下进行拍摄,功耗会较大,操作也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可以调整镜头固定的角度,操作起来便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包括:镜头和安装壳体;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镜头具有齿形沿转动方向排布的第一齿形结构,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第二齿形结构,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的啮合而相对固定;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的相对啮合部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安装壳体对应所述转轴的部位设有转轴卡槽,所述镜头的两侧转轴卡入所述安装壳体的转轴卡槽中,实现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的可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包括镜头前盖、镜头后盖和镜头模组;所述镜头前盖上开设有镜头窗口;所述镜头前盖与镜头后盖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并形成一镜头容置腔;所述镜头模组固定在所述镜头容置腔中,且拍摄面朝向所述镜头窗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模组的电连接线从所述镜头后盖的引线开口伸出,并从所述安装壳体的引线开口伸入至所述安装壳体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两个弧形外齿,分别位于所述镜头后盖上的引线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两个弧形内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引线开口的两侧;所述弧形内齿与所述弧形外齿之间一一对应且弧形匹配啮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电路板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壳体内,并与所述镜头的镜头模组之间通过电连接线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上设有用以定位所述电路板件的定位结构,所述上盖上具有压紧结构,所述上盖通过压紧结构将所述电路板件压紧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天线结构;所述下盖上设有卡固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卡固在所述卡固结构中,并由所述电路板件压紧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天线结构的连接线的末端与所述电路板件之间通过子母扣结构实现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导光柱,对应所述电路板件的指示灯安装在安装壳体中,并伸出于所述安装壳体之外,用以实现指示灯的光导出至安装壳体之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镜头与安装壳体之间可转动连接,从而镜头可相对安装壳体转动,来调整需要固定的角度;同时镜头的第一齿形结构的齿形沿转动方向排布,安装壳体的第二齿形结构能够与第一齿形结构啮合,从而镜头受力转动过程中,第一齿形结构的齿形相应转动,与第二齿形结构的啮合部位发生变化,当镜头撤去外力时,齿与齿之间不受外力后便相互固定,镜头与安装壳体之间通过变化后的啮合部位来实现转动后的固定,镜头在正常拍摄过程中,是与安装壳体相对固定不动的,可以在拍摄前手动转动镜头实现相对于安装壳体的固定角度调整,既克服了现有固定式摄像头角度无法调整的问题,又能够便于调整,手动转动即可,快速方便;将第一齿形结构设置为两个弧形外齿,对应将第二齿形结构设置为两个弧形内齿,使得啮合部位的接触相当于线接触,相较于齿面接触而言,转动起来会更轻松,施加一定的力道便可使得齿间移动,而相较于点接触而言,固定更牢固些;将两个弧形齿设置在引线开口的左右两侧,一方面左右对称使得转动及固定更稳定,另一方面,转动过程不会影响电连接线的引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的X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上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下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镜头,2-安装壳体,3-电路板件,4-天线结构,5-导光柱,6-子母扣结构,11-镜头前盖,12-镜头模组,13-镜头后盖,21-上盖,22-下盖,23-定位结构,24-导光柱安装筒,41-天线结构的连接线,121-电连接线,131-引线开口,132-第一齿形结构,211-第二齿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参看图1-5,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包括:镜头1和安装壳体2。可以适用于安装到各种需要摄像的装置或部位上,优选是安装到航拍飞行器,用于航拍。镜头1与安装壳体2可转动连接,使得在镜头1固定角度调整时,镜头1可以相对安装壳体2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转动方向不限,可以是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者斜向,根据具体转动方向需要而设置对应的可转动连接结构。镜头1具有齿形沿转动方向排布的第一齿形结构132,安装壳体2具有第二齿形结构211,第二齿形结构211的齿形可以不沿转动方向排布,只要与第一齿形结构132有啮合的部位即可。第一齿形结构132与第二齿形结构211之间相互啮合在一起,齿与齿的啮合成为了镜头1转动的阻力,镜头1与安装壳体2通过第一齿形结构132与第二齿形结构211的啮合而相对固定。但第一齿形结构132与第二齿形结构211之间的啮合并非锁死结构,在受到一定外力时,齿与齿之间便会发生相对移动,啮合部位也就发生了变化。换言之,镜头1与安装壳体2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调整第一齿形结构132和第二齿形结构211的相对啮合部位,也就是镜头1相对安装壳体2发生了相应的转动,镜头1的固定角度发生变化。镜头1与安装壳体2之间可转动连接,从而镜头1可相对安装壳体转动,来调整需要固定的角度;同时镜头1的第一齿形结构132的齿形沿转动方向排布,安装壳体2的第二齿形结构211能够与第一齿形结构132啮合,从而镜头1受力转动过程中,第一齿形结构132的齿形相应转动,与第二齿形结构211的啮合部位发生变化,当镜头撤去外力时,齿与齿之间不受外力后便相互固定,镜头1与安装壳体2之间通过变化后的啮合部位来实现转动后的固定,镜头1在正常拍摄过程中,是与安装壳体2相对固定不动的,可以在拍摄前手动转动镜头1实现相对于安装壳体2的固定角度调整,既克服了现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和安装壳体;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镜头具有齿形沿转动方向排布的第一齿形结构,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第二齿形结构,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的啮合而相对固定;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的相对啮合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和安装壳体;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镜头具有齿形沿转动方向排布的第一齿形结构,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第二齿形结构,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的啮合而相对固定;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的相对啮合部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安装壳体对应所述转轴的部位设有转轴卡槽,所述镜头的两侧转轴卡入所述安装壳体的转轴卡槽中,实现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壳体的可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镜头前盖、镜头后盖和镜头模组;所述镜头前盖上开设有镜头窗口;所述镜头前盖与镜头后盖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并形成一镜头容置腔;所述镜头模组固定在所述镜头容置腔中,且拍摄面朝向所述镜头窗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的电连接线从所述镜头后盖的引线开口伸出,并从所述安装壳体的引线开口伸入至所述安装壳体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角度可调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瑜江文彦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