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22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07
照明装置(12)包括:光源(17),其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导光板(19),其具有入射来自所述光源(17)的所述一次光的入光面(19c)、射出从所述入光面(19c)入射的所述一次光的出光面(19a)、和配置于与所述出光面(19a)的相反一侧的相反面(19b);波长转换部件(150),其含有荧光体,且使所述一次光的一部分透射,所述荧光体通过被所述一次光激发而放出与所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补色部(22),其将所述光源(17)和入射端部(190)之间形成的间隙(S1),以从所述出光面(19a)侧至少覆盖、或者将所述入射端部(190)从所述相反面(19b)侧至少覆盖而配置,呈现与所述一次光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将光供给液晶面板的照明装置(背光装置)。已知作为这种照明装置,以沿着导光板的端面的方式配置有LED(LightEmittingDiode)的,所谓的边光式(或者侧光源型)的照明装置。这样的照明装置配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朝向液晶面板的背面供给以面状扩散的光。另外,近几年已知将由包含量子点荧光体(QuantumDotPhosphor)的荧光体薄片构成的波长转换部件,作为覆盖导光板的光学部件所利用的照明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种照明装置中,从LED射出的一次光(例如,蓝色光)供给至荧光体薄片时,该光的一部分激发片内部的量子点荧光体,其余的光透射片内部。量子点荧光体通过一次光激发时,从该量子点荧光体放出与一次光不同的波长的二次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从片放出的二次光由于与透射薄膜的一次光混合,结果,从荧光体薄片射出白色光。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将在树脂中分散量子点荧光体的构成密封到以由玻璃制成的筒状容器内的荧光体管作为波长转换部件所利用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这种照明装置是,LED和入射光的导光板的端面(入光面)之间配置荧光体管的构成。荧光体管将从LED射出的一次光(例如,蓝色光)转换为二次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而供给导光板的入光面。另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对液晶面板照射光的直下式的背光装置。直下式的背光装置包括光源、收容光源的底座、和反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光反射片,其中光反射片具有沿着底座的底板的表面延伸的片底部、和从片底部的周缘延伸且相对片底部倾斜的片倾斜部。并且,在反射片的该光源侧的面中,设定为:沿着片底部与片倾斜部的边界线的区域中的包括该边界线的边界部的光反射率比与边界部在从边界线离开的一侧相邻的离开侧相邻部的光反射率高,进一步片底部和片倾斜部之间的边界线在俯视时呈矩形波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4-225379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许第529247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利用荧光体薄片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在LED附近的光量最多,这样的光供给至配置于LED附近的荧光体薄片的端部时,从该端部多射出不经波长转换直接一次光的状态的光。例如,LED和与其相对的导光板的端面(入光面)之间形成间隙时,从LED射出的光(一次光)中,也有不入射导光板内,从该间隙直接朝向荧光体薄片的端部。这样的光一次光的比率变高。另外,铺设于导光板的下侧的反射片的端部配置于LED附近时,即便从LED射出的光(一次光)入射导光板内,该光中会有通过反射片的端部反射而立起,直接透射导光板,朝向荧光体薄片的端部的光。即便这样的光一次光的比率也会变高。如上所述,一次光供给至荧光体薄片的端部时,会有从照明装置射出,端侧与中央侧相比被一次光的色彩(例如,蓝色)着色的光。另外,利用荧光体管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中,从LED射出的光(一次光)中会有,未通过量子点荧光体,只通过围着量子点荧光体的筒状容器的壁部的光。在荧光体管中,配置于照明装置的表侧以长条状延伸的透明部分、和配置于该里侧以长条状延伸的透明部分共同由筒状容器构成,LED的光射出方向(光轴方向)不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构成。例如,来自LED的一次光供给至不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荧光体管的表侧的部分时,该一次光不被荧光体管波长转换,从导光板的入光面附近的端部直接作为一次光射出。另外,来自LED的一次光供给至不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荧光体管的里侧的部分时,该一次光未被荧光体管波长转换,之后,通过反射片的端部反射而立起,直接透射导光板,从导光板的入光面附近的端部直接作为一次光射出。如上所述,在利用荧光体管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中,也未被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透射荧光体管的光直接供给至导光板的端部附近时,会有从照明装置射出,端侧与中央侧相比被一次光的色彩(例如,蓝色)着色的面状光。一方面,检讨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荧光体薄片(远程荧光体薄膜)利用于所谓的边光式的背光装置时,有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即,边光式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引来自光源的光的导光板,其中导光板具有直接入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光端面、和不直接入射来自光源的光的非入光端面、和射出光的出光板面。从导光板的出光板面射出的光,不限于其所有被远程荧光体薄膜波长转换而直接作为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射出光所利用,也会有被后向反射回到导光板侧之后作为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射出光所利用的情况。该后向反射光由于在显示器背光源单元中往往与中央侧相比外周侧的反射次数变少,通过远程荧光体薄膜的次数变少,波长转换的概率也低。另外,传播于导光板内的光不限于其所有从出光板面射出,一部分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中的非入光端面漏出。由此,很容易发生在边光式背光装置中外周侧和中央侧的射出光的色调之差。另外,不限于如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直下式的背光装置,即便所谓的边光式的背光装置,外周侧很容易发生背光装置的构成部件之间的间隙,由此,有可能从这样的间隙漏光。在此,作为光源利用发出特定的单色光的光源,并且来自光源的光赋予光学作用的光学部件采用含有波长转换光源的光的波长转换片的构成的情况下,从如上所述的外周侧的构成部件之间的间隙漏光时,该漏光会多包涵光源的单色光。其结果,在背光装置的外周侧,有可能观察到带有与光源的单色光同一色系颜色的色调的颜色不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作为其中一个目的提供利用波长转换部件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可以抑制颜色不均的发生,尤其是抑制端侧与中央侧相比,被光源的一次光的色彩着色而射出光的颜色不均的技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第一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其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导光板,其具有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一次光的入光面、射出从所述入光面入射的所述一次光的出光面、和配置于与所述出光面的相反一侧的相反面;波长转换部件,其含有荧光体,使所述一次光的一部分透射,所述荧光体通过被所述一次光激发而放出与所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补色部,其将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的包含所述入光面的入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以从所述出光面侧至少覆盖的方式、或者将所述入射端部以从所述相反面侧至少覆盖的方式而配置,呈现与所述一次光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这样的构成,例如,端侧与中央侧相比可以抑制被光源的一次光的色彩着色而射出光的颜色不均。作为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构成。也可以是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框状部件,所述框状部件从所述入光面侧覆盖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入射端部,并且从所述出光面侧贴靠于包含所述入射端部的所述导光板的外周端部,所述补色部设置在所述框状部件中朝向所述入光面侧的构成。也可以是所述补色部从所述光源跨越所述入射端部而形成,使其跨过所述间隙的构成。也可以是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框状部件呈现白色的构成。也可以是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反射部件,所述反射部件覆盖所述相反面而配置,反射所述一次光等的光,所述补色部至少设于所述反射部件中所述光源侧的端部的构成。也可以是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反射部件具有重叠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其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导光板,其具有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一次光的入光面、射出从所述入光面入射的所述一次光的出光面、和配置于与所述出光面的相反一侧的相反面;波长转换部件,其含有荧光体,使所述一次光的一部分透射,所述荧光体通过被所述一次光激发而放出与所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补色部,其将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的包含所述入光面的入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以从所述出光面侧至少覆盖的方式、或者将所述入射端部以从所述相反面侧至少覆盖的方式而配置,呈现与所述一次光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09 JP 2015-046060;2015.03.17 JP 2015-05320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其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导光板,其具有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一次光的入光面、射出从所述入光面入射的所述一次光的出光面、和配置于与所述出光面的相反一侧的相反面;波长转换部件,其含有荧光体,使所述一次光的一部分透射,所述荧光体通过被所述一次光激发而放出与所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补色部,其将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的包含所述入光面的入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以从所述出光面侧至少覆盖的方式、或者将所述入射端部以从所述相反面侧至少覆盖的方式而配置,呈现与所述一次光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框状部件,所述框状部件从所述入光面侧覆盖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入射端部,并且从所述出光面侧贴靠于所述导光板的包含所述入射端部的外周端部,所述补色部设置在所述框状部件中朝向所述入光面侧。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色部从所述光源横跨所述入射端部而形成,使其跨越所述间隙。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反射部件,所述反射部件覆盖所述相反面而配置,反射所述一次光等的光,所述补色部至少设于所述反射部件中所述光源侧的端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件具有重叠于所述相反面的反射本体部、和从所述反射本体部朝向所述光源侧延伸且从所述相反面向外侧伸出的反射延伸部,所述补色部横跨所述反射延伸部的全区域和所述反射本体部的所述光源侧的端部而设置。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与所述光源不相对的光源非相对面,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相对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光源非相对面;第二补色部,其从所述出光面侧至少覆盖所述相对部件和所述导光板的包括所述光源非相对面的光源非相对端部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或者从所述相反面侧至少覆盖所述光源非相对端部而配置,呈现与所述一次光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非相对面包含配置于所述入光面的相反一侧的相反一侧光源非相对面。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一次光是蓝色光,所述波长转换部件含有作为所述荧光体的绿色荧光体、红色荧光体、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绿色荧光体通过被作为所述一次光的所述蓝色光激发而作为所述二次光放出绿色光、所述红色荧光体通过被作为所述一次光的所述蓝色光激发而作为所述二次光放出红色光、所述黄色荧光体通过被作为所述一次光的所述蓝色光激发而作为所述二次光放出黄色光,所述补色部呈现黄色。9.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导光板,其具有作为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入光端面、作为在所述外周端面中除所述入光端面外的端面且不直接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非入光端面、和作为一对板面的任意一个且射出光的出光板面;板面波长转换部件,其含有荧光体,所述荧光体重叠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板面且波长转换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端面波长转换部件,其含有荧光体,所述荧光体重叠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非入光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波长转换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端面反射部件,其相对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配置于与所述非入光端面侧的相反一侧,以使重叠于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且反射自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透射的光。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外周端面中与所述入光端面相邻的端面设为作为所述非入光端面的非入光侧端面,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至少重叠于所述非入光侧端面,所述端面反射部件相对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至少重叠于与所述非入光侧端面侧的相反一侧。11.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外周端面中与所述入光端面相反一侧的端面设为作为所述非入光端面的非入光相反端面,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至少重叠于所述非入光相反端面,所述端面反射部件相对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至少重叠于与所述非入光相反端面侧的相反一侧。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重叠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非入光端面的全区域,所述端面反射部件相对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的全区域配置于与所述非入光端面侧的相反一侧,以使重叠于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的全区域。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波长转换部件以及所述端面波长转换部件含有作为所述荧光体的量子点荧光体。14.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其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导光板,其具有与所述光源相对并且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一次光的入光面、射出从所述入光面入射的所述一次光的出光面、和配置于与所述出光面的相反一侧的相反面;反射部件,其以覆盖所述相反面的方式配置,用以反射光;波长转换部件,其含有荧光体,以覆盖所述出光面的方式配置,使所述一次光的一部分透射,射出面光,所述荧光体通过被所述一次光激发而放出与所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第一补色部件,其呈现与所述一次光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田健太郎后藤彰松井启太朗原田雅亘清水敬治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