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封用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837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其具有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同等的非吸附性、且不发生在湿润环境下的尺寸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封用层叠体具备: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酸改性聚烯烃的非吸附性层;以及含有聚烯烃和/或酸改性聚烯烃的非膨胀性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封用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封用层叠体。
技术介绍
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以下称为EVOH。)形成的薄膜的透明性、阻气性、耐油性、耐有机溶剂性、香气的非吸附性优异,因此广泛用于包装材料。然而,EVOH薄膜是具有耐冲击性、抗弯曲疲劳性、拉伸性、热成型性、粘接性、密封适应性等差这样的缺点的材料。因此,为了回避在使用EVOH薄膜作为包装材料时的上述缺点而进行了各种尝试。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薄膜,其通过向EVOH中混合60%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0.3kWh/kg(1.08MJ/kg)以上的比能进行混炼,从而提高了粘接性。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薄膜,其通过向EVOH中混合10%以下的EVA,以0.02kWh/kg(0.072MJ/kg)以下的比能进行混炼,从而提高了加工性和拉伸性。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薄膜,其通过以高剪切对EVOH和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进行混炼,从而提高了密封适应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323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8915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87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使用了EVOH的密封薄膜的香气成分的保香性优异,但由在高湿度环境下的吸湿导致的尺寸变化大,由于在制造工序中的吸湿,有时薄膜原卷产生褶皱。由于产生的褶皱会损害外观,且在与其它基材进行贴合时可能会引起由褶皱导致的粘接不良、层压浮起、密封强度的降低等。另外,与铝箔等进行贴合时,由于在褶皱部分的铝箔产生针孔,因此发生阻气性的降低,在作为包装袋使用时有可能对内容物产生不良影响。这些问题是通过上述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薄膜无法避免的缺点。因此,期望具有与EVOH薄膜同等的非吸附性、且不发生在湿润环境下的尺寸变化的热封用薄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的手段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1>一种热封用层叠体,其具备: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酸改性聚烯烃的非吸附性层;以及层叠于上述非吸附性层、且含有聚烯烃和/或酸改性聚烯烃的非膨胀性层。<2>根据上述<1>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非膨胀性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非吸附性层和上述非膨胀性层中所含有的酸改性聚烯烃为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上述非膨胀性层含有聚烯烃。<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聚烯烃为聚丙烯。<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非吸附性层含有酸改性聚丙烯。<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非吸附性层含有75~95质量%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5~25质量%的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在上述非膨胀性层与非吸附性层之间进一步具备粘接层。<8>根据上述<7>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非膨胀性层含有20~60质量%的酸改性聚烯烃。<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非吸附性层层叠于上述非膨胀性层的两侧。<10>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非吸附性层具有热封用层叠体总厚度的20~70%的厚度。<11>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将切成10cm×10cm大小的上述热封用层叠体的非吸附性层侧在40℃环境下暴露于3.25mg/cm3的L-薄荷醇蒸汽中一周,用甲乙酮提取吸附的薄荷醇,利用气相色谱对提取液中的L-薄荷醇量进行定量时,L-薄荷醇吸附量为0.1mg以下。<12>一种包装用层叠体,其具备:基材和层叠于上述基材的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13>一种包装体,其具备上述<12>所述的包装用层叠体,并且上述热封用层叠体的上述非吸附性层配置于与内容物接触侧。<14>一种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层叠于基材,使上述热封用层叠体的非吸附性层相互对置来进行热封。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热封用薄膜,其具有与EVOH薄膜同等的非吸附性、且不发生在湿润环境下的尺寸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热封用层叠体的第1方式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热封用层叠体的第2方式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EVOH的含有率与L-薄荷醇吸附量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EVOH的含有率与L-薄荷醇吸附量的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EVOH的含有率与L-薄荷醇吸附量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热封用层叠体》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热封用层叠体(100、200)具备:非吸附性层(10)和非膨胀性层(20)。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热封用层叠体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非吸附性层>非吸附性层是对薄荷醇、柠檬烯、水杨酸甲酯、樟脑、生育酚等挥发成分、山葵、日本芥末、芥末等食品的香气成分吸附少、尤其实质上不吸附、且能够维持包装容器内部的香气成分等的层。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非吸附性层含有EVOH和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特别是,对于非吸附性层,将切成10cm×10cm大小的热封层叠体的非吸附性层侧在40℃环境下暴露于3.25mg/cm3的L-薄荷醇蒸汽中1周,用甲乙酮提取吸附的薄荷醇,利用气相色谱对提取液中的L-薄荷醇量进行定量时,L-薄荷醇吸附量为0.1mg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含有EVOH和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的非吸附性层而言,可以参照专利文献3的记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式中非吸附性层和非膨胀性层是如下的层:分别将非吸附性层和非膨胀性层切成10cm×10cm的大小,将单面在40℃环境下暴露于L-薄荷醇蒸汽中1周,用甲乙酮提取吸附的薄荷醇,接着利用气相色谱对提取液中的L-薄荷醇量进行定量时,非吸附性层的L-薄荷醇吸附量相对于非膨胀性层的L-薄荷醇吸附量之比为0.1以下。另外,该比可以是0.05以下、或0.01以下,此外可以是0.0001以上、0.0005以上、或0.001以上。在非吸附性层中,EVOH的含量可以是60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上、或82质量%以上,另外,可以是95质量%以下、93质量%以下、或90质量%以下。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的含量可以是5质量%以上、7质量%以上、或10质量%以上,另外,可以是40质量%以下、30质量%以下、20质量%以下、或18质量%以下。非吸附性层的厚度可以是3μm以上、5μm以上、7μm以上、或10μm以上,另外,可以是100μm以下、50μm以下、30μm以下、或20μm以下。从非吸附性的观点出发,非吸附性层的厚度优选为热封用层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封用层叠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封用层叠体,其具备: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酸改性聚烯烃的非吸附性层;以及层叠于所述非吸附性层、且含有聚烯烃和/或酸改性聚烯烃的非膨胀性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13 JP 2015-0514101.一种热封用层叠体,其具备: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酸改性聚烯烃的非吸附性层;以及层叠于所述非吸附性层、且含有聚烯烃和/或酸改性聚烯烃的非膨胀性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所述非膨胀性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所述非吸附性层和所述非膨胀性层中所含有的酸改性聚烯烃为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所述非膨胀性层含有聚烯烃。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所述聚烯烃为聚丙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所述非吸附性层含有酸改性聚丙烯。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所述非吸附性层含有75~95质量%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5~25质量%的酸改性聚烯烃。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封用层叠体,其中,在所述非膨胀性层与非吸附性层之间进一步具备粘接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封用层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田晓萩尾由美子冈野佳典小川直希铃木谦太角田香织井上昌小川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