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组件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736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风组件,包括:扫风叶片、支撑柱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扫风叶片连接,支撑柱上设置有支撑部,扫风叶片设置在支撑部的下方,并铰接在支撑部上,扫风叶片能够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支撑部的下方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消除扫风叶片在旋转过程中出现抖动的现象,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风组件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家电
,特别涉及一种扫风组件及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电器之一。空调柜机通常采用多叶片上下扫风的方式,为了保证扫风叶片刚度,在出风框中间位置设置支撑柱,且支撑柱设置与叶片内侧以保证外观问题。目前扫风叶片的安装方式是采用如图8中所示,在支撑柱2上设置支撑部21,扫风叶片1设置在支撑部21的上方,并铰接在支撑部21上,工作时,扫风叶片1在支撑部21的上方旋转,具体表现为扫风叶片1的重心在旋转中心的两侧,来回切换。当扫风叶片1的重心从旋转中心的一侧向另一侧转换时,受扫风叶片1重力作用的影响,扫风叶片1会出现从旋转中心的向另一侧的跳变,进而出现抖动现象,令使用者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扫风组件及空调,其能够消除扫风叶片在工旋转过程中出现抖动的现象,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扫风组件,包括:扫风叶片、支撑柱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扫风叶片连接,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扫风叶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并铰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扫风叶片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旋转。较优地,包括第一铰轴,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铰孔;所述扫风叶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铰轴穿设在所述第一铰孔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较优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铰孔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铰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缺口进入所述第一铰孔内。较优地,包括第二铰轴,所述扫风叶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铰孔;所述第二铰轴穿设在所述第二铰孔内,并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较优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铰孔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铰轴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缺口进入所述第二铰孔内。较优地,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部的下方设置有避位缺口,所述扫风叶片在旋转时能够进入或离开所述避位缺口。较优地,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扫风叶片的数量与所述支撑部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较优地,还包括连杆和扫风曲柄;所述扫风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扫风叶片上,另一端铰接转连接在所述连杆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杆运动,使所述连杆通过所述扫风曲柄带动所述扫风叶片旋转。较优地,还包括主动曲柄;所述主动曲柄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杆上,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主动曲柄驱动所述连杆运动。本技术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任一技术特征的扫风组件。本技术的提供的扫风组件,采用所述扫风叶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并铰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扫风叶片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旋转的技术方案,能够消除扫风叶片在旋转过程中出现抖动的现象,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扫风组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扫风叶片与支撑部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扫风叶片与支撑部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扫风叶片与支撑部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是图5中B-B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扫风叶片的旋转驱动示意图;图8是
技术介绍
中的扫风叶片与支撑部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1扫风叶片;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1第二铰孔122第二缺口;2支撑柱;21支撑部;211第一铰孔;212第一缺口;3第一铰轴;4第二铰轴;5连杆;6扫风曲柄;7主动曲柄;8避位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如图1、2所示,一种扫风组件,包括:扫风叶片1、支撑柱2和驱动装置(图为示出)。驱动装置与扫风叶片1连接,支撑柱2上设置有支撑部21,扫风叶片1设置在支撑部21的下方,并铰接在支撑部21上,扫风叶片1能够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支撑部21的下方旋转。由于扫风叶片1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支撑部21的下方旋转,当扫风叶片1从旋转中心的向另一侧的转动时,其重心是向上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受扫风叶片1重力作用的影响,扫风叶片1会出现从旋转中心的向另一侧的主动跳变,变成了在驱动装置驱动作用下的被动跳变,进而消除扫风叶片在旋转过程中出现抖动的现象,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以下对扫风叶片1与支撑部21的两种可选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介绍:第一种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铰轴3,支撑部21上设置有第一铰孔211,扫风叶片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第一铰轴3穿设在第一铰孔211内,并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上。这样扫风叶片1在水平位时悬停,等待驱动装置对其施加作用力后,其重心向旋转中心(即第一铰轴3旋转中心)的另一侧的斜上方偏离,这种扫风叶片1在旋转中心两侧的切换方式为被动等待切换。由于扫风叶片1本身旋转速度较慢,因此现有技术中扫风叶片1的快速跳动对消费者体验来说非常明显,而等待停顿切换对消费者体验来说无明显变化。从而优化解决了扫风叶片1的运行跳动问题。更优地,如图4所示,支撑部21上设置有与第一铰孔211连通的第一缺口212,第一铰轴3能够通过第一缺口212进入第一铰孔211内。这样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铰轴3与扫风叶片1的第一连接部11连接,然后通过第一缺口212将第一铰轴3安装到第一铰孔211中,给安装工作带来了方便。第二种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包括第二铰轴4,扫风叶片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上设置有第二铰孔121,第二铰轴4穿设在第二铰孔121内,并连接在支撑部21上。采用这种方式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种连接方式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更优地,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12上设置有第二铰孔121连通的第二缺口122,第二铰轴4能够通过第二缺口122进入第二铰孔121内。这样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二铰轴4与支撑部21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缺口122将第二铰轴4安装到第二铰孔121中,给安装工作带来了方便。具体地,在支撑柱2上支撑部21的下方设置有避位缺口8,扫风叶片1在旋转时能够进入或离开避位缺口8。这样能避免在扫风叶片1旋转时与支撑柱2之间出现干涉而影响扫风叶片1旋转。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支撑部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扫风叶片1的数量与支撑部2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具体地,如图7所述还包括连杆5和扫风曲柄6,扫风曲柄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扫风叶片1上,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扫风组件及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扫风叶片、支撑柱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扫风叶片连接,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扫风叶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并铰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扫风叶片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扫风叶片、支撑柱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扫风叶片连接,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扫风叶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并铰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扫风叶片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铰轴,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铰孔;所述扫风叶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铰轴穿设在所述第一铰孔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铰孔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铰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缺口进入所述第一铰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铰轴,所述扫风叶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铰孔;所述第二铰轴穿设在所述第二铰孔内,并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铰孔连通的第二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程诗刘江驰高智强李晓阳夏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