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559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包括上抽拉管、下抽拉管,所述上抽拉管与水龙头的水嘴连接,所述下抽拉管与水龙头的进水管连接并配合有重锤;所述上抽拉管与下抽拉管之间通过一可转动的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较传统的单根软管结构,上抽拉管的旋转运动状态通过可转动的接头分解掉,下抽拉管在重锤作用下不产生转动,从而有效防止水龙头软管缠绕。

Anti winding structure of faucet ho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ucet hose wind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pull tube, the upper pull tube, nozzle pull tube with tap connection,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heavy hammer under the pull tube and the water tap; the smoke tub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ube through a rotary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hose structure, rotating motion on the pull tube through the rotatable joint broken down under the pull tube does not produce rotation under the heavy hammer,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water hose wi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
本技术涉及厨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厨房抽取式的水龙头,使用方便,其水嘴与进水管之间连接有一根软管,水嘴与水龙头本体是分体配合,因此水嘴可以抽拉并且可以360度转动,但是这种传统的单根软管结构,在水嘴转动时会带动内部的软管跟着转动,如果使用者沿某一转动方向转动几圈之后会导致软管缠绕,软管缠绕会导致水嘴不易转动,而且造成软管不能抽拉,直接影响现有的抽取式的水龙头的抽拉和转动功能的实现。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抽取式的水龙头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适用于抽取式的水龙头,能有效防止软管缠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包括上抽拉管、下抽拉管,所述上抽拉管与水龙头的水嘴连接,所述下抽拉管与水龙头的进水管连接并配合有重锤;所述上抽拉管与下抽拉管之间通过一可转动的接头连接。所述接头为中空结构,包括转动部、固定部以及连接转动部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套接于连接部内,所述连接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与上拉抽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下拉抽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上抽拉管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与下抽拉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设有垫片。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形成向外的凸台,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里形成有配合凸台的阶梯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阶梯台的内径,凸台的外径小于等于连接部的内径,所述阶梯台卡住凸台。所述凸台的侧面配合有O型圈。所述凸台和阶梯台之间设有滚珠。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相比较传统的单根软管结构,由传统的单根软管变成两段式的上抽拉管和下抽拉管结构,并通过可转动的接头连接上抽拉管和下抽拉管,且所述下抽拉管配合有重锤,使得上抽拉管的旋转运动状态通过可转动的接头分解掉,下抽拉管在重锤作用下不产生转动,从而有效防止水龙头软管缠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可以适用于抽取式的水龙头E,所述的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包括上抽拉管A、下抽拉管B,所述上抽拉管A用于与水龙头E的水嘴E1连接,所述下抽拉管B与水龙头E的进水管E2连接并配合有重锤C。所述抽取式的水龙头E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展开述说。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所述上抽拉管A与下抽拉管B之间通过一可转动的接头D连接;当水嘴E1转动时,水嘴E1只带动上抽拉管A转动,下抽拉管B在重锤C的重力作用下不跟随上抽拉管A转动,因此可有效防止软管缠绕。所述接头D为中空结构,包括转动部1、固定部2以及连接转动部1和固定部2的连接部3;其中所述转动部1与上拉抽管A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2与下拉抽管B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是所述固定部2与上抽拉管A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1与下抽拉管B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转动部1的一端套接于连接部3内,所述转动部1的一端形成向外的凸台11,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向里形成有配合凸台11的阶梯台31,所述凸台11的外径大于阶梯台31的内径,凸台11的外径小于等于连接部3的内径,使得阶梯台31可以卡住凸台11;所述固定部2与连接部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2与连接部3可以是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凸台11的侧面配合有O型圈12以使得凸台11与连接部3的内壁形成密封,防止漏水。进一步,所述固定部2与连接部3之间设有垫片32,防止二者的连接处渗水。由于凸台11与阶梯台31是相互卡住的,如果重锤C过重,可能造成凸台11与阶梯台31之间转动不顺,因此凸台11和阶梯台31之间可以设有滚珠,将滑动变成滚动,使得凸台11和阶梯台31之间的转动更加顺畅。综上,本技术相比较传统的单根软管结构,由单根软管结构变成两段式的上抽拉管A和下抽拉管B结构,并通过可转动的接头D连接上抽拉管A和下抽拉管B,且所述下抽拉管B配合有重锤C,使得上抽拉管A的旋转运动状态通过可转动的接头D分解掉,下抽拉管B在重锤C作用下不产生转动,从而有效防止软管缠绕。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抽拉管、下抽拉管,所述上抽拉管与水龙头的水嘴连接,所述下抽拉管与水龙头的进水管连接并配合有重锤;所述上抽拉管与下抽拉管之间通过一可转动的接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抽拉管、下抽拉管,所述上抽拉管与水龙头的水嘴连接,所述下抽拉管与水龙头的进水管连接并配合有重锤;所述上抽拉管与下抽拉管之间通过一可转动的接头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中空结构,包括转动部、固定部以及连接转动部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套接于连接部内,所述连接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与上拉抽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下拉抽管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软管防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上抽拉管固定连接,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贤清兰兴旺何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