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413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其包括吸收体棒、下端塞、上连接管、下连接管、中间套管、上栅板、下栅板、内节流件、拉杆、管脚、缓冲节流件、外套管以及操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通过合适尺寸的内节流件与狭缝、小孔的配合,可以在满足吸收体棒换热要求的情况下,降低非能动停堆棒悬浮在上工作位的临界流量,减小非能动组件对堆芯整体的影响;通过改变内节流件和下端塞处的尺寸,调整阻力系数,可以使非能动停堆棒所受水力阻力的浮心位置高于重心位置,从而使非能动停堆棒在上工作位悬浮时更加稳定,下落过程偏心的概率减小;通过缓冲节流件和操作头旁流孔的配合,可以使非能动停堆棒在下工作位满足液力自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以下简称为非能动组件)是用于应对反应堆失流事故时的控制棒组件,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反应堆提升功率之前,用驱动机构将非能动停堆棒提升到高工作位置,随着冷却剂流量的增加,当冷却剂对非能动棒水力推力大于非能动停堆棒重量,驱动机构的抓手释放非能动停堆棒,非能动停堆棒在冷却剂水力推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最高工作位置;当发生失流事故时,随着冷却剂流量的降低,冷却剂水力推力小于非能动停堆棒重量,非能动停堆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首先停在减速区,然后缓慢地停在停止点位置。非能动组件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提升快堆应对失流事故的能力,在国内还没有相关研究。因此需要对该设备进行研发,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非能动组件与常规的控制棒的原理和功能都有所不同,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殊性,需要对非能动组件内部的流道结构进行研究和设计,通过一些特殊的节流结构等来满足悬浮、下落、液力自紧等功能。需结合国内快堆现状,设计出满足临界流量小,下落稳定等要求的非能动组件。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吸收体棒、下端塞、上连接管、中间套管、下连接管、上栅板、下栅板、内节流件、拉杆、管脚、缓冲节流件、外套管以及操作头,其中所述吸收体棒和下端塞分别位于所述下连接管的上下两端,所述吸收体棒的主体位于所述中间套管的内腔中,所述上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中间套管的上端上,所述内节流件和吸收体棒的上端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管内腔中的上下两端内,所述上连接管、中间套管和下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操作头内腔中,所述操作头其上端设置在所述拉杆和上连接管之间,所述缓冲节流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底端内腔中,所述管脚与所述外套管的底端相连,所述上栅板和下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套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吸收体棒、下端塞、上连接管、中间套管、下连接管、上栅板、下栅板、内节流件、拉杆、管脚、缓冲节流件、外套管以及操作头,其中所述吸收体棒和下端塞分别位于所述下连接管的上下两端,所述吸收体棒的主体位于所述中间套管的内腔中,所述上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中间套管的上端上,所述内节流件和吸收体棒的上端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管内腔中的上下两端内,所述上连接管、中间套管和下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操作头内腔中,所述操作头其上端设置在所述拉杆和上连接管之间,所述缓冲节流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底端内腔中,所述管脚与所述外套管的底端相连,所述上栅板和下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套管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塞包括下端塞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端塞本体底端向外延伸的纵截面呈半球形的下端塞末端,其中所述下端塞本体上设置有三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圆柱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能动组件内部节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管其外端面上均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军黎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