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 core body, flow control module, flow control assembly includes a base and a mounting block, a first connecting channel, flow control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channel, the mounting block and the heat exchanger cores are welded and fixed second connecting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hannel, the first channel and the connection traffic control department at the base, the first connecting channel, second channel connection and flow control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mounting block second connecting part matched and connected,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and the second portion of at least one of the convex convex form, are arranged in the third connecting part of the connecting channel, third channel second; base part and the mounting block by a bolt fix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mounting block and the base part are fixed by bolt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rocessing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加热或冷却,以使电池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电池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因此环境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冷却系统对电池进行冷却,冷却系统中充注有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实现电池的降温。一般地,电池的冷却系统包括换热装置和膨胀阀,换热装置一般可采用双流道换热装置,内部流动两种流体,两种流体分别为互相隔离的制冷剂和冷却液,两者在换热装置内热交换,使得冷却液冷却,并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对电池进行冷却。一般情况下,制冷剂在进入换热装置前先通过膨胀阀节流降压,换热装置和膨胀阀两者通过管路连接。由于换热装置与膨胀阀之间的距离较大,处于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容易发生流动状态的变化,如气液分层,影响制冷效果,且换热装置与膨胀阀通过管路连接,不利于安装且抗振性能较差,增加连接管路也相应增加了安装步骤;另外,换热装置与膨胀阀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如果焊接位置偏离,容易引起流体泄露和精度问题,因此焊接设置对加工要求较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振性能较好、方便加工的换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个板片,所述板片层叠设置,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不相通;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流量调控组件,所述流量调控组件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板片的板平面一侧,且所述流量调控组件与所述换热芯体固定设置;所述流量调控组件包括基体部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换热芯体焊接固定;所述流量调控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通道、流量调控部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流量调控部位于所述基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流量调控部连接,所述第二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个板片,所述板片层叠设置,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不相通;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流量调控组件,所述流量调控组件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板片的板平面一侧,且所述流量调控组件与所述换热芯体固定设置;所述流量调控组件包括基体部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换热芯体焊接固定;所述流量调控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通道、流量调控部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流量调控部位于所述基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流量调控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流量调控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孔道的中心线平行或沿同一直线;所述基体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块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凸起形式,所述凸起中设置有第三连接通道,所述第三连接通道为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一部分;所述安装块包括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基体部包括贯穿该基体部的至少一个贯穿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贯穿孔对齐,所述基体部与所述安装块通过螺栓安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孔道的内径,且所述安装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孔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孔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面所述换热芯体的侧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孔道的内径,所述换热芯体形成所述第一孔道的壁部与所述安装块的边缘在所述换热芯体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安装块形成所述连接孔的壁部与所述安装块形成所述螺纹孔的壁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内部中空,所述凸起包括外壁部和内壁部,所述凸起的内壁部围成所述第三连接通道,所述第三连接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凸起的形式,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孔的形式,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起于所述安装块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三连接通道自所述第一凸起的开口端向所述安装块内部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定位槽孔,所述第一定位槽孔与所述第一凸起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凸起伸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孔,所述第一凸起的外壁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