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压力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982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状气体液体传输媒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压力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压力管道提高承压能力,并且可在压力过大时进行更好的泄压,从而保障了整体工作;同时可进行内部观测,方便检修;包括圆环状主体,并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泄压口,并在泄压口处设置有挡板,工作腔内设置有承压板和双扭弹簧;主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观察口,并在观察口上设置有透明观察板,还包括把手、转轴、带动轴和刷毛;主体包括左分体、右分体和套管,左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左限位挡圈、左弹簧、左固定圈。

New pressure pip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ubular gas liquid medium,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ype of pressure piping, pressure pipe of the invention increases the bearing ability, and pressure relief can be better in too much pressure, so as to ensure the overall work; at the same time for internal observation, convenient repair; which comprises an annular body, and a work chamber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body, the side wall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relief hole, and a baffle is arranged in a pressure relief hole, a bearing plate and double torsion spring is arranged working chamber; side wall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viewing port, and a transparen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observation window also, includes a handle, a rotating shaft, drive shaft and the brush body comprises a body; left, right and left outer casing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limit ring, a spring, a fixed ring left le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压力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状气体液体传输媒介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压力管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压力管道是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尤其在相关国家标准将其定义为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可见其在各个领域使用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在现有压力管道的使用中,经常因压力过大而出现裂缝及爆炸的危险,同时其内部出现问题在检修时需要大规模排查,检修观测非常不方便;而且其承压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承压能力,并且可在压力过大时进行更好的泄压,从而保障了整体工作;同时可进行内部观测,方便检修的新型压力管道。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压力管道,包括圆环状主体,并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泄压口,并在泄压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转轴安装在主体的泄压口处,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承压板和双扭弹簧,所述承压板安装在工作腔内壁上,所述双扭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双扭弹簧的另一端与承压板连接;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观察口,并在观察口上设置有透明观察板,所述观察口与工作腔相通,还包括把手、转轴、带动轴和刷毛,所述把手位于主体的外侧,所述带动轴和刷毛位于工作腔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把手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透明观察板并与带动轴连接,所述刷毛安装在所述带动轴上,并且所述刷毛贴紧所述透明观察板;所述主体包括左分体、右分体和套管,所述左分体的右端和右分体的左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左分体的右端和右分体的左端均插入并螺装至所述调节管的内部,所述左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左限位挡圈、左弹簧、左固定圈,所述左弹簧的左端与左固定圈连接,左弹簧的右端与左限位挡圈连接,所述右弹簧的右端与右固定圈连接,右弹簧的左端与右限位挡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压力管道,所述泄压口处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挡板的底端设置有缺口,当挡板旋转至封堵泄压口时,所述挡板的缺口与限位挡块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压力管道,所述左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左滑轨,所述右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右滑轨,所述左限位挡圈和右限位挡圈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与左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右滑槽与右滑轨滑动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双扭弹簧和挡板的设计,在工作腔内压力大于双扭弹簧的扭力时自动开启挡板进行泄压,从而达到更为安全的效果;通过透明观察板可以进行工作腔内部观测,并且同时通过把手带动刷毛进行清理,提高观察效果,更方便检修;同时通过调节管的旋转进行左分体和右分体的相对距离调节,从而方便拆装,同时通过左限位挡圈和右限位挡圈可以更好的进行限位,从而提高固定效果,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压力管道,包括圆环状主体1,并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泄压口,并在泄压口处设置有挡板2,挡板通过转轴3安装在主体的泄压口处,工作腔内设置有承压板4和双扭弹簧5,承压板安装在工作腔内壁上,双扭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双扭弹簧的另一端与承压板连接;主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观察口,并在观察口上设置有透明观察板6,观察口与工作腔相通,还包括把手7、转轴8、带动轴9和刷毛10,把手位于主体的外侧,带动轴和刷毛位于工作腔内,转轴的一端与把手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穿过透明观察板并与带动轴连接,刷毛安装在带动轴上,并且刷毛贴紧透明观察板;主体包括左分体11、右分体12和套管13,左分体的右端和右分体的左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左分体的右端和右分体的左端均插入并螺装至调节管的内部,左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左限位挡圈14、左弹簧15、左固定圈16,左弹簧的左端与左固定圈连接,左弹簧的右端与左限位挡圈连接,右弹簧的右端与右固定圈连接,右弹簧的左端与右限位挡圈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双扭弹簧和挡板的设计,在工作腔内压力大于双扭弹簧的扭力时自动开启挡板进行泄压,从而达到更为安全的效果;通过透明观察板可以进行工作腔内部观测,并且同时通过把手带动刷毛进行清理,提高观察效果,更方便检修;同时通过调节管的旋转进行左分体和右分体的相对距离调节,从而方便拆装,同时通过左限位挡圈和右限位挡圈可以更好的进行限位,从而提高固定效果,方便实用。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压力管道,泄压口处设置有限位挡块17,挡板的底端设置有缺口,当挡板旋转至封堵泄压口时,挡板的缺口与限位挡块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压力管道,左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左滑轨,右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右滑轨,左限位挡圈和右限位挡圈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左滑槽和右滑槽,左滑槽与左滑轨滑动配合,右滑槽与右滑轨滑动配合。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新型压力管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压力管道,包括圆环状主体,并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泄压口,并在泄压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转轴安装在主体的泄压口处,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承压板和双扭弹簧,所述承压板安装在工作腔内壁上,所述双扭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双扭弹簧的另一端与承压板连接;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观察口,并在观察口上设置有透明观察板,所述观察口与工作腔相通,还包括把手、转轴、带动轴和刷毛,所述把手位于主体的外侧,所述带动轴和刷毛位于工作腔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把手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透明观察板并与带动轴连接,所述刷毛安装在所述带动轴上,并且所述刷毛贴紧所述透明观察板;所述主体包括左分体、右分体和套管,所述左分体的右端和右分体的左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左分体的右端和右分体的左端均插入并螺装至所述调节管的内部,所述左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左限位挡圈、左弹簧、左固定圈,所述左弹簧的左端与左固定圈连接,左弹簧的右端与左限位挡圈连接,所述右弹簧的右端与右固定圈连接,右弹簧的左端与右限位挡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力管道,包括圆环状主体,并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泄压口,并在泄压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转轴安装在主体的泄压口处,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承压板和双扭弹簧,所述承压板安装在工作腔内壁上,所述双扭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双扭弹簧的另一端与承压板连接;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观察口,并在观察口上设置有透明观察板,所述观察口与工作腔相通,还包括把手、转轴、带动轴和刷毛,所述把手位于主体的外侧,所述带动轴和刷毛位于工作腔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把手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透明观察板并与带动轴连接,所述刷毛安装在所述带动轴上,并且所述刷毛贴紧所述透明观察板;所述主体包括左分体、右分体和套管,所述左分体的右端和右分体的左端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平王兴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